有小伙伴說活的好累,但還是要不斷的奔跑。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生不起病,一進醫院,就不知道多少錢才出的來。
其實,生病既是必然,也不是必然,怎么說呢?吃下去的東西天然與否,決定我們健康與否,還有生活方式。
那能怎么辦呢?就算不天然還是不得不吃。其實是可以選擇不吃的,有人自己種,有人挑著買,有的廠自己種菜給員工吃。
在小區門口看到有人賣菜,
這是大棚的,還是露天的?
露天的。
我看露天的豌豆尖都開花了,這個怎么沒開花呢?
露天的沒澆水就開花了,這個一直澆水的就不開花。
那怎么辨別露天的,和大棚的種植的?
大棚的不劃算來這里賣,大車子統一拖走了。
你這個打藥嗎?
不打,那些東西害人,我這個是種來自己吃不完的。
你這個魚哪來的呀?
在水庫里面網的,野生的。
真的嗎?
他的孫子說:嗯嗯,是的,我和奶奶上午去網的,這里還有一條泥鰍。
一個老爺爺賣魚,這魚我們去水庫自己釣上來的。
走近看,大小不一,兩個品種,鯽魚,鯰魚。
還真是野生的,批量化生產的很標準的。
古人講男耕女織。
男字一個田,一個力,有力氣可以耕田。
女字,中間一橫是織布機,織布的梭子劃過來劃過去,就構成了女字。
可見在古人眼中衣食住行,最注重的是衣食。不過當今社會最注重住行。
目前適婚的90后,是經歷過計劃生育選擇的。部分地區重男輕女的觀念尚在,又只能生一個,就有很多女嬰被棄。
問蒼天繞過誰,男孩多了,女孩少了,當初生女兒抬不起頭的丈母娘,也終于揚眉吐氣了一回。
沒有房子車子,我女兒不嫁,“賣方市場”,“待價而沽”。衣食住行,少部分丈母娘開始強調住行。
于是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要搞定住行,衣食就被暫時放棄,過去婦女雖然在家相夫教子,但也撐起了半邊天。
聞名中外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登峰造極,精美絕倫,放在現在也價值連城。
作為現代女性的我,連織毛衣都不咋個擅長,呆在家里還真沒法賺錢。
衣,華美永不過時的漢服,被時裝替代,時裝會過時不說,于女性也是一大筆支出。
食,過去肚子餓叫農民爺爺,后面有飯吃叫農民伯伯,現在吃飽了叫農民工。
你吃飽是吃飽了,但你沒有吃好呀,我們攝入的各種添加劑,化學制劑,農殘,它不天然。
人工合成的東西在身體里面是難以代謝的,久而久之就淤堵,堵在哪里就成了個臭水溝,癌細胞就是臭水溝環境下的產物。
當前社會兩大問題,道德缺失,輕農重錢。古代重農抑商雖有一定局限,但在金錢魔力一邊倒的情況下,適度重農抑商,我覺得可以。
超鏈接:
5:農藥的危害
6:害蟲也并非沒用
7:雜草不一定沒用
8:道可道,非常道
9:中醫亡于中藥?
10:女性擇偶觀對社會的影響
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有力量才是有效的。道德是柔性的,法律是剛性的。
法律有它的硬件設施來保證實施,道德沒有自己,需要借助其他的社會構件的剛性力量:如譴責力。
但如今道德譴責力不足以讓人感到畏懼,產生羞恥心了。
孔子把對家長的孝和對國家的忠相提并論,道德形象在那時尤為受到關注。
肯定的道德評價,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社會政治資源,甚至是經濟資源。
要想從社會的低層爬往高層,是需要道德資本的。
隨著封建政權被推翻,皇權力量消失,自然經濟的瓦解,道德的傳統維系力量完全被消解。
由此,道德的譴責力、約束力逐漸地變得軟弱無力。
人們不再擔心道德方面的評價,會給自己帶來重大的威脅。
以往被人們視為嚴重不道德的行為,今天的人可以習以為常,漠然置之,甚至一笑了之。
民眾的道德情感大受創傷,扭曲的道德心理和矛盾的道德觀念自然在人們心中產生。
我們學西方學到的大多數是皮毛、形式,人家骨子里的精髓我們學到的不多。
市場經濟絕不是“金錢經濟”“貨幣經濟”。
可是,現在有人視“金錢”是最重要的,然后是提前消費、放縱享樂,這些東西一步步腐蝕我們的道德價值觀。
中國不能只學西方的法治化,只靠法是治不好社會的。事實上,西方社會是有兩條腿走路的。
西方是有宗教的,宗教是講善的,不善無德的人沒資格得到上帝的庇佑。
我們的宗教意識和習慣不強,只搞法治不強調德治是很危險的。
過去以身份劃分等級,今天可能在事實上出現以金錢來劃分等級。
而這種等級劃分是沒有道德合理性的。相反,這恰恰有損民眾的道德情感、道德認知。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公共對外服務窗口設置“貴賓窗口(VIP)”,實質上就是有錢人特惠窗口。
有錢人就是貴賓?如果他的錢是通過賣偽劣產品、甚至貪污、詐騙等等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也算是貴賓嗎?貴賓可能不貴。
什么是貴人?貴人就是幫助別人的人,有道德有致富思想的人,他富起來時能使得周圍的人幸福快樂起來的人。
我國古代社會倡導“重義輕利”和尊卑有序,為了防止民間商人獲取更多收入而驕奢淫逸,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農業發展較為緩慢,投入成本高,收益低,而工商業發展則較快,在短期內就可以獲取經濟效益。
如果不對工商業進行抑制,將導致更多的人從事工商業,社會財富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我的快樂,能吃到農民自己吃的東西。
參考文獻
(1)試析當今道德譴責的軟弱性郭展義
(2)論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李若涵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