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典上豬牙皂和大皂角是分開列的兩個藥材,不過關于用法用量,功效等描述是一模一樣的。
大皂角與豬牙皂相比,它有種子,皂角子可以治療腸燥便秘,有一個軟堅搜風的功效。
大便要有水,才容易下去,如果風大,大便就會很干燥,就像河里面沒有水,船就走不動一樣。
軟堅搜風說明皂角子可以去除身體里面的風,還能吸水讓大便不那么堅硬,從而通便。
《本草逢原》曰: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優。
大皂角為豆科植物皂莢的干燥成熟果實,豬牙皂則為衰老或受傷害后所結之不育之果實。
為什么有種子的皂角更擅長祛濕痰呢?而且大皂角多入丸散或外用,較少用于湯劑,劑量亦較小;豬牙皂則內服外用均可,劑量較大皂角亦稍大。
我想這與皂角米有關,整個皂角,他的果莢,他的種仁,外種皮都有小毒,也很難吃。
但最壞的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剝開外種皮,我們看到里面有一層薄薄的透明的物質包裹著里面的種仁。
這層種皮叫做“皂角米”,它一來吸水容易膨脹,對種子來說,相當于發芽時自備一個蓄水池。
二來這層種皮也儲存了一些營養物質,可提供能量,供給皂角種子發芽時呼吸消耗所用。
這鐵血大漢的粗狂及冷酷是被中醫藥人認識到的,說他有小毒,用來治癲癇痰盛,中風口噤等病。
然而其對待家人溫潤如玉的一面,就像糙漢子穿裙子給小閨女當模特,讓其畫畫;或者特別寵媳婦,給其剝龍蝦一樣。
體現在皂角米身上這種反差感,在當代備受贊揚,于是皂角米因其“美容養顏”的宣傳,被諸多女士青睞,我們來了解一下。
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來自于豆科,皂莢屬。俗名刀皂、牙皂、豬牙皂、皂莢樹、皂角、三刺皂角。
產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
本種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
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
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所謂豬牙皂實即本種,其所結之短小、彎曲而無種子的莢,原是一類不正常的果。
在過去,山上野生的皂角樹,織金人只用皂莢來洗頭,皂角米、皂角刺則被扔掉。
織金貓場鎮是皂角米最初落腳之地,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皂角米加工集散地。
在新建的皂角產業園區,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嫻熟地把皂角米和桃膠、雪燕包裝成盒,變為俏賣市場的“養顏三寶”。
貓場皂角米加工主要以家庭作坊為主,人工去皮,帶動了貓場鎮上萬人靈活就業增收。
不占農時,不分男女老少,茶余飯后,全憑手上功夫,不經意間,一家人的油鹽醬醋有了著落。
皂角米是皂角的中種皮,又叫雪蓮子、皂角仁、皂角精等。
貴州多產雙莢皂角米,顆粒飽滿,呈天然淡黃色,煮后口感更軟糯。
云南多是單莢的,粒薄如指甲,顏色稍白,口感更爽滑。
皂角米屬于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的主食,總能量與一般的稻米差不多。
皂角米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植物膠質)含量豐富,煮后的皂角米體積膨脹、口感粘稠。
植物膠質屬于可溶性膳食纖維,是一種只能在大腸中停留,而不能被進一步消化吸收的成分。
植物膠質雖沒有美容的功效,但是適當吃些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
在煮的過程中,這種膳食纖維猶如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水膨脹,能讓粥、湯、羹等產生黏稠的狀態。
對于容易便秘的人,有預防和緩解便秘的作用。
對于糖尿病病人,可以幫助控制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避免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快速升降。
對于超重、肥胖的人們,它也是一大福音,有利于抑制脂肪過度吸收,控制體重。
辛、咸,溫;治風痰。有小毒,皂莢的不孕果實。
辛、咸,溫;治濕痰。有小毒。皂莢的可孕果實。
辛,溫;有小毒。軟堅搜風,潤腸通便。用于中風口噤,風癇痰喘,瘰疬惡瘡,腸燥便秘。
圖片來源:愚草藥行
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皂角米,不能美容能控糖 李園園
(2)一粒皂角米的增值之旅 從一文不值到產值4億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蔚 謝朝政 陳澤爾
(3)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