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臉書母公司Meta宣布裁員1.1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13%。過去一年,這個社交媒體巨頭將重心轉向元宇宙,其在該領域投入已超過100億美元。扎克伯格宣稱,沉浸式的數字宇宙最終將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融入科技生活的主要方式。但現實卻潑了Meta冷水,其股價今年暴跌超過71%已回到2015年水平。
Meta不是唯一苦于市場低迷的公司。正如CNN分析的那樣,Meta的困境與更廣泛的經濟和技術趨勢相關。無獨有偶,亞馬遜也加入了硅谷裁員潮,本輪大裁員預計裁撤1萬個工作崗位,其中Alexa和Luna云游戲兩個部門是重災區,Alexa以及背后的智能音箱業務不再受寵。全球AIoT行業已迎來重大轉折。。
國內市場更加慘淡。來自調研機構洛圖科技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三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575萬臺,同比下降26.2%;前三季度銷量累計為1991萬臺,不足2000萬臺,截至目前我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20%以上的大幅度下滑。IDC此前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總銷量只有1483萬臺,同比下降27.1%,銷售額為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2%。
智能音箱行業的玩家也已大幅減少,2019年“百箱大戰”的盛景不復存在,依然活躍在市場的玩家只有小米、百度、阿里等少數“不缺錢”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都在“去智能音箱化”,它們很久沒有發布嚴格意義上的“智能音箱”新品了。往年會在雙11展開重點營銷教育市場、爭奪用戶的智能音箱行業,今年雙11卻集體“啞火”,不見價格戰,戰報也沒怎么發。
曾經,智能音箱被視作接棒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后的下一代智能硬件,一些人甚至認為智能音箱將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從數據來看,智能音箱前些年也確實經歷了每年100%以上的爆發式增長。作為昔日科技巨頭的寵兒,智能音箱為什么到了2022年急轉直下,成了昨日黃花?
2011 年10月,蘋果將 Siri 集成到 iPhone 4S 中,智能語音助理由此進入大眾視野。2014年亞馬遜發布首款智能音箱產品Echo,雖然沒有專門的發布會,但這款產品卻掀起了新的硬件潮流。
2016年,“互聯網女皇”、KPCB合伙人瑪麗·米克爾預判:“語音拐點已經到來,在2015年智能手機銷量下滑之后,Echo銷量或將騰飛。”接下來幾年,這一預測變為現實,Echo代表的智能音箱成為美國最熱的消費電子新類目之一。
國內市場,2018年百度、阿里與小米掀起轟轟烈烈的智能音箱大戰,推動市場高速增長。來自IDC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2018年智能音箱全年出貨量突破2000萬臺,同比增長1051.8%;2019年出貨量達到4589萬臺,同比增長109.7%。2020年疫情等因素讓市場增速放緩但依然在高速增長,2020年阿里向天貓精靈AIoT生態投資100億,天貓精靈銷量也突破了千萬大關。
2021年智能音箱行業遇到瓶頸,但沒有出現明顯下滑;2022年,智能音箱市場急轉直下。智能音箱賣不動的關鍵原因是什么?
智能家居頭部品牌歐瑞博創始人兼CEO王雄輝曾有一個大膽斷言:“在中國智能音箱是一個偽命題。”他認為,Echo在美國賣得好是因為美國消費者本就有購買桌面音箱的需求,比如Party、聚餐、跳舞等場景需要音樂氛圍。在智能音箱普及前美國的傳統音箱市場規模本就可觀,JBL、Bose、哈曼卡頓、Sonos等等人們耳熟能詳的音箱大牌均源自美國,人們購買智能音箱是因為人們需要音箱。然而中國卻沒有桌面音箱這樣的市場基礎,只有大學生等少數群體受限居住環境會購買音箱用來娛樂。
既然如此為什么前些年智能音箱賣得還不錯呢?顯而易見智能音箱一度被視作“智能家居入口”,互聯網巨頭想要搶占入口紛紛加碼布局,虧本賣音箱以硬件獲得用戶,這讓整個市場非理性增長,說得更直接點是虛假的繁榮。就像社區團購等等TO VC行業一樣,商業模式難以成立的生意之所以能持續運轉,是因為有資本輸血搶占流量。不過一旦資本態度發生變化,市場就會難以為繼,偽需求也就會露出真實面目。
來自洛圖科技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市面上智能音箱只剩9個品牌,進一步向頭部市場集中。2022年,百度、阿里以及小米等頭部科技巨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環境逆風,疫情、股價、監管諸多原因讓它們不得不收縮戰線,智能音箱得到的預算大福減少,這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
當資本不再“拱火”時,智能音箱就很難持續大熱。這幾年還有少數智能音箱玩家在努力,但它們主打的產品嚴格意義上其實都已經不能算是音箱了。2018年,小度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帶屏智能音箱小度在家;2020年起智能音箱市場出現了分野:帶屏智能音箱加速增長,而“古典智能音箱”也就是不帶屏的智能音箱則增長乏力。最近小米和小度相繼發布的新品“小米智能家庭屏6”、“添添全智能家庭平板”也已從“智能音箱”徹底迭代為“智能屏”形態。
(智能中控屏場景示意圖,來源:歐瑞博官網)
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場出貨量為30萬臺,同比增長160.7%,預計2022年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場出貨量將突破65萬臺,同比增長106.4%,未來五年市場出貨量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60%。
智能中控屏增長強勁,玩家蜂擁而至。除2018年就已推出MixPad系列產品主攻智能家居中控屏賽道的歐瑞博外,華為、小米等巨頭也在加碼,一些做智能音箱的玩家也轉到了這一賽道,當年智能音箱市場出現過的“百箱大戰”眼看就要在智能中控屏市場復現。
IDC報告顯示,從2021年Q1到2022年Q2,歐瑞博“憑借先發優勢和豐富的產品選擇”穩居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場第一,躋身智能家居行業頭部玩家,值得關注。不過隨著更多玩家特別是華為等科技巨頭意識到中控屏的價值并加碼投入,虎視眈眈歐瑞博的市場份額,如何守住領先位置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為什么現在智能中控屏又被業界視作家居入口“真龍”?歐瑞博王雄輝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歐瑞博認為智能家居的交互一定會由專門的中控屏來做,語音只是人機交互的一種,卻不是全部,智能音箱、電視什么都想做,不可能都做好,歐瑞博從開關這一個最基礎的點去打,最終形成了MixPad這一獨特的“智能家居中控屏”的產品形態,“用屏幕將交互做了折疊”,可以連接控制更多智能家居產品,用戶體驗足夠簡單。過去人們靠開關、遙控器這樣的設備去做這些事情,如今智能中控屏可以取代家里雜亂且多的傳統開關,智能中控屏十分自然地“從墻上長出來”,符合人與家的交互習慣。退一萬步來說,它首先是更好用、更好看、更智能的開關。
公開資料顯示,歐瑞博自2018年首款MixPad面世以來4年時間已連續發布9款智能家居中控屏產品,進行了多次產品升級。MixPad在一體化墻面智能開關的基礎上集成多協議智能家居網關、多模態智能交互助理、場景化智能服務等能力,搭載自主研發的原生全屋智能操作系統 HomeAI OS,成為了強大的全屋智能交互入口。歐瑞博多次獲得包括iF金獎(iF GOLD AWARD)在內的全球知名產品與技術獎項,在全屋智能領域申請超過600項專利、350項發明專利,入選“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被稱為“智能家居小巨人”。
(歐瑞博智能中控屏MixPad系列)
隨著越來越多家居設備智能化,智能家居的人機交互一定是多場景、碎片化的,人們會采用最方便的交互設備和形式,因此智能中控屏成為入口之路也會是場持久戰。不過智能中控屏其本質是分布式的智能開關,用戶會更高頻地使用,在家居場景將扮演類似于微信在手機上的“超級入口”角色。
至于是用語音交互還是其他方式交互最終還是用戶決定。用戶需要的是符合習慣的自然交互,語音有些場景下是很方便,比如如果你晚上起床還用語音去喚醒燈肯定會被老婆罵,再比如你都下樓了再喊語音助理關窗簾就不符合使用習慣了。因此,智能家居中控屏一直在做的是多模態AI交互:語音、觸屏、按鍵、App、傳感等等。
智能音箱也好、智能中控屏也罷,最終誰能成為智能家居入口還需市場進一步驗證。不過數據會說話,具備“開關”這一確定性的高頻需求,同時兼備多模態AI交互方式,智能中控屏的價值正浮出水面,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使用痛點讓這一品類在過去高速增長,大有成為下一代家居入口“真龍”的勢頭。
你方唱罷我登場,群雄逐鹿又一輪。新的智能家居入口之戰,歐瑞博們誰將笑到最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