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會、周會、月例會、半年會、年會……要有好的會議效果,都不可能干講,PPT成了會議的“靈魂”。
但每次做PPT都費心費力。梳理內容梗概,形成結構化、有條理、邏輯清晰的框架,都要花不少時間。然后,還要繼續豐富,讓PTT的骨架下有“血肉”,變得更豐滿。內容做好了,還要進行PPT美化,字體、排版、調色、細節……避免呈現在同事們面前的PPT太粗陋。
每一步都很難,每一步都費時費力。
毫不夸張地說,PPT儼然已從打工人之魂升級成了打工人之殤。國外瑞士蘇黎世,更是存在一個名為“反 PPT 黨”(Anti-PowerPoint Party)的組織,指出有很多人的時間浪費在制作 PowerPoint 和用 PowerPoint 開會上面,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了無形的損失。
但是,畢竟PPT目前已經大范圍運用于辦公場景,可以大幅提高溝通效率和會議體驗。所以PPT不可或缺,但制作PPT的工具有待改進。
每次被PPT折騰時,我總會想,當技術進步后,能讓我把工作上的 PPT、Word等工作都丟給它;只要你輸入一個指令,不到十秒鐘,就能輔助我生成一個符合需求的文檔,讓審美困難癥患者也能制作出有“高級感”的PPT。
這不,最近百度文庫就重構AI新能力——可實現PPT一鍵創作,甚至可以直接將Word轉成PPT了,這真的是值得打工人們喜大普奔的功能嗎?看體驗。
一句話生成一個PPT是一種什么體驗?
最近百度文庫AI重構,推出了一句指令便可直接生成PPT的功能。我們首先需要打開百度文庫(網頁端/APP端皆可),在界面的右下方點擊該功能的圖標。
這時候屏幕右下角會彈出一個這樣的面板,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在這兒和機器對話,讓它給我們“做材料”。
恰逢年中,筆者的小工作室正準備在廣州周邊組織一次小團建,團隊要開會討論一下團建方案。擇日不如撞日,這一次短途旅程的策劃案PPT,正好可以讓百度文庫出馬試試。
有了百度文庫的智能創作能力,只需要輸入一句話主題:
它就會給我們生成一份大綱:
不管是行程安排、餐飲安排,還是交通工具建議,這大綱還真像那么一回事兒。如果有一些不需要,直接去掉就可以;對具體項目有疑惑的,也能通過擴展閱讀詢問詳情。
萬事開頭難,寫稿只要動筆就成了一半,做PPT也是一樣的道理:框架有了一切就會很順,無非是充填素材與視覺優化。
確認大綱無誤,選好主題風格,接著就是生成PPT的時候了。
只用了三十秒左右,百度文庫直接就甩了一份有關于廣州旅游的27頁PPT到筆者的臉上。
從結果來看,雖然部分具體細節還需要補充一下,但是大體上可以說是大差不差了,甚至連圖都給你配好了。
對于默認效果不甚滿意的,還可以自行選擇其他預置主題和動畫效果,只需要鼠標輕輕一點, PPT 立馬就能換一副面孔,十分之酷。
以往制作PPT,還需要收集資料,整理編輯,再去制作PPT。而百度文庫的這個功能驚艷到,只需要一句話指令,就能把PPT的結構、大綱甚至飽滿的內容直接擺在了我的面前。雖說這樣的效果還不能完全代替手工的,但百度文庫的智能創作功能確實可以幫用戶完成PPT制作中大部分的瑣碎工作。
百度文庫可不光可以讓我們動動嘴就得到一份精美的PPT,就在這個功能上線10天左右,我驚喜地發現百度文庫又推出了「Word轉換PPT」功能。
數字化辦公時代,我們經常需要將“word轉換為PPT”進行展示和匯報。但是,許多用戶往往會陷入繁瑣、耗時且效果不佳的“轉換”過程中。百度文庫的「Word轉換PPT」功能,在很多場景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以教師群體為例,在教育科技化的趨勢下,老師們上課了少不了課件PPT,我們可以在百度文庫的AI工具欄中上傳已有的Word文檔。
之后確認大綱后點擊「生成PPT」按鍵,“Duang”的一下, AI能力將自動對文檔內容進行智能解析和重構,并將其轉換為PPT格式,屏幕上也就會出現一份教學課件PPT的雛形了。
說是“雛形”,是因為通過word直接生成PPT之后,我們還可以繼續針對PPT內容直接繼續在線修改,包括修改文字,修改字體顏色,修改模版等等。
對于習慣于“寫文章”的筆者來說,Word轉PPT實在太實用了,我只需要輸出核心文字內容,PPT架構、內容、排版、美化等最耗時耗力且最不擅長的工作,直接交給AI。這樣的功能抓住了大部分職場人的痛點:不論是匯報還是開會的PPT,其實核心內容寫出來都不難,難的是“文字PPT化”或者說“Word 2 PPT”。
那么,為什么如此省心省力的應用到現在才姍姍來遲?其實,從Word文檔到PPT演示文稿的轉換,看似簡單,實則復雜。
首先,大模型需要能夠理解和處理Word文檔中的格式、字體、顏色等排版元素,并將這些元素在PPT演示文稿中得以動態、個性化的再現。
其次,大模型需要深度理解用戶的意圖和需求,精確把握原文的內容要點、邏輯和風格,并將其完美地融入到PPT演示文稿的大綱和主題中。
同時,大模型還需要應對文檔內容的復雜度和挑戰。無論是簡單的文檔還是復雜的文檔,大模型都需要在生成PPT演示文稿時保證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對于簡單的文檔,大模型需要提煉出核心內容,豐富細節;對于復雜的文檔,大模型則需要精煉內容,突出重點。
最后,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大模型還需要能夠有效控制從上傳文檔到生成PPT演示文稿的全程耗時,保證用戶能夠在短短的一分鐘內得到滿意的PPT。這種高效的處理策略不僅要求大模型有極高的計算效率,還需要其具備出色的切分和壓縮能力,對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提煉和整合。
百度文庫的智能PPT的順利上線,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內容組織與視覺審美”的問題,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打工人再也不用為了“搞PPT”被搞得精神內耗了。我相信,這也是在AI發展過程中,為我們實際工作、生活提供高效助力的直接體現。
講了最令人驚艷的PPT生成能力,其實還有個同期上線的功能,就是「智能圖表生成」。
比如筆者在做一些企業研究或者財報類似數據分析,以前經常是看企業龐大繁雜的材料數據。那有沒有辦法,通過圖表更加直觀的理解數字呢?
文庫同步更新的這項功能,對打工者來說也非常吃香。可以在百度文庫中,把數據素材內容直接轉換可視化的圖表。
這個操作,不僅解決了打工者很多時候做完材料還要自己去分析和整理數據的難題。并且,也可以用圖表的方式直觀展現數據的變化。這種匯報方式,難道不比直接文字匯報香嗎?
話說,其實百度文庫做一些文字類內容的表現一直都很棒。比如我們3個月前就測試過百度文庫的AIGC相關功能,當時生成請假條、會議紀要、會議通知、告白信、周報、辭職報告啥的,都是輕輕松松的事。
不僅如此,百度文庫還可以幫你讀懂長篇大論。
對于經常需要查資料、讀文獻、看速記的筆者來說,如何快速在長達數萬字的內容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關鍵內容,始終是個難題,單靠傳統文檔的Ctrl+F查找關鍵字根本不現實。
比如上個月筆者電話采訪一名企業高管時聊嗨了,聊了兩個多小時,采訪語音轉文字速記幾萬字,單單是整理都要耗費一天以上時間。以后文字工作者們的這類痛苦,都可以被百度文庫輕松解決了。
我從網上找了一份兒和Dolby Vision杜比視界相關的白皮書,這份文件全英文,有10來頁,在按下AI鍵之后,百度文庫很快便直接吃透了這份文件,并且還總結出了白皮書里的一些觀點,直接給到了中文摘要:
而在文檔總結下方,百度文庫還會給出一些同這個文檔相關的問題。我問了問,Dolby Vision(杜比視界)支持哪些設備,它立馬給出了正確答案,讓我快速抓住了重點。
作為一個日益專業的“Prompt提示詞工程師“,我還試著給百度文庫設坑,它居然相當嚴謹地告訴我,文中沒有對應內容,建議我自行詢問產品的客戶服務部門以查證相關信息。
對于日常需要大量翻閱內外網資料、大量查看文檔文獻、大量整理采訪速記的我來說,雖然不能完全信任總結出來的內容,但是寫作效率真的可以提高不少,期待百度文庫在以后的創作中發揮更大助力。
一番體驗下來,我感覺到百度文庫可能會顛覆人們的工作方式,目前,它的智能創作支持的文檔也在逐步完善,包括word、ppt等文檔類型均可進行智能編輯和創作。
其實,百度文庫的全新AI功能除了做PPT,還有智能編輯能力,它可以提供腦暴方向,續寫、縮寫、擴寫、總結、潤色等工作,前兩天更是推出了“智能圖表一鍵生成”功能,來解放打工人。
但重要的是,“這一切只是一個開始”。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庫類應用,百度文庫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文檔場景沉淀多年后,它有著海量獨家優質內容,結合百度強大的文心大模型技術,實現內容生成、要點提煉、資料整合等AIGC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在中文文檔的AIGC上。
AIGC也就是AI生成內容是大模型最核心的應用場景,無疑,擁有文檔處理與生成場景的百度文庫AI化“正當時”。
以前的文檔平臺將所有功能攤在地面上,讓用戶自己去“工具箱”翻箱倒柜摸索折騰,本質只是將白板、紙筆等工具“電子化”。但百度文庫在做的事情,是讓工具“智能化”擁有靈魂,徹底變革我們閱讀、處理、創作各類文檔的模式,指數級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隨著數據的積累、算法的進步、場景的錘煉,百度文庫的智能化也在日復一日地進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現在每隔一段時間使用百度文庫都能發現一些新奇實用的智能文檔功能。或許有一天,不論你是文字編輯、視頻剪輯等創作者,還是大廠白領、醫務人員、教育工作者、財務專家、法律從業者、企業高管等日常與文檔打交道的人,都可以在百度文庫快速得到文檔材料的“初版”,再“改吧”“改吧”變為「Final版」。
就在這幾天,百度旗下各項AI產品向公眾全面開放,也掀開了AI發展的新篇章。在大模型AI技術加持下,百度文庫這款國民級文檔應用也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
是的,一個新的數字生產時代已經來臨。
而你的靈感,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強大,盡情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