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裝修,尤其是舊房翻新,一般的第一步都是“拆、拆、拆”,先將一切歸零,然后在把自己對于家的設想,完美實現。那在拆除階段,有哪些需要考慮的內容呢?
當有了自己的房子,想要大刀闊斧的打造出自己的【Dream Home】.總會收到來自物業的當頭冷水。“這里不能拆”、“那里也不能拆”……心里的激動也隨之不復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墻,我們可以動。什么樣的墻我們不能拆呢?
承重墻
在《功夫》這部電影中,里面的筒子樓讓人印象深刻。
這種筒子樓就是典型的磚混結構。這種屋子比較小,墻是一塊塊磚砌起來的,樓板和梁直接蓋在墻上。樓板都是預制混凝土板。這種樓基本上所有的墻都是承重墻。一面都不能動。
隨著水泥和混凝土技術的發展,由于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不可老替代的優越性,磚混結構中的柱、梁、板都改由鋼筋混凝土來制作。但是磚墻本身還是稱重的所以。遇到這種墻,千萬拆不得。
當然現在一些老房子,如那種6層左右、沒有電梯的單元樓,大多還是這種磚混結構的。
剪力墻
唐山大地震發生以后,房屋的抗震要求有了提高。房屋越來越高,相對來說要對應的稱重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高的樓房,不僅要承重,還要對抗強風和剪力。所以剪力墻也就應運而生了。
剪力,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兩個距離很近(但不為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線)的平行力。
建筑物中的豎向承重構件主要由墻體承擔時,這種墻體既承擔水平構件傳來的豎向荷載,同時承擔風力或地震作用傳來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墻即由此而得名。剪力墻又被叫做抗震墻。剪力墻結構的側向剛度很大,變形小,既承重又圍護。剪力墻就是用鋼筋混泥土做的墻代替了梁柱。
剪力墻結構中,有一些是普通不承重的墻,像上圖紅色的部分理論上是可以拆除的。但是拆填充墻可以,但是不要隨意的加填充墻。如果一定要加,也跟砌體結構一樣,用輕質墻體,不要砌磚。
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不太多見,主要是新建的6層以下的住宅,以及獨棟、連排、疊加別墅和洋房等,占據市場份額相對比較小。這種結構就是只有柱子和梁受力,墻可以隨便拆除。
相對來說,框架結構沒有結構墻體,所以改建的自由度很大。但是這種框架結構的建筑只能拆填充墻,一定不要破壞墻體上方的灰色混凝土梁。
但是,同樣也請注意,拆完之后不能隨意的加磚墻。如果要加,尤其是在原來沒有墻體的地方加墻,請用石膏板、蜂窩紙板、玻璃這些輕質墻體。
配重墻
在老房子中,房屋和陽臺之中有一道配重墻。配重墻和承重墻相連,共同起承重作用。
這些配重墻千萬不可動,因為一旦拆除,可能導致“壓住”陽臺的墻體結構遭到破壞,削弱了陽臺的承重力,陽臺可能會開裂甚至掉下來。
看厚度
傳統的磚混結構里,墻面的厚度低于12cm一般來說就是非承重墻。承重墻厚度大多在20cm以上,普遍是24cm。
用錘子敲
因為承重墻是混凝土墻面,里面有鋼筋,強度大,普通錘子不能輕易鑿開。非承重墻則很好鑿開。或者輕輕敲擊墻壁。聲音比較實的是承重墻,聲音會有震動的是非承重墻。
看圖
如果能夠找到原始的房屋工程圖,工程圖上標注為黑色的墻體都是承重墻,淺色的白色的墻體為非承重墻。如果沒有房屋的圖紙 ,那么可以和物業進行溝通,物業會及時的說明哪些墻體是不能拆除的。
金屬檢測
剪力墻中含有大量的鋼筋,非承重墻是靠磚砌起來的。所以我們可以用金屬探測儀做一個檢測,如果含大量金屬,那么就是剪力墻,不能拆。
拆除墻的時候,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打到了水管。普通的水管破了就換一小段就可以。但是有一種水管一旦弄破,面對的可能就是無盡的鄰里糾紛。
這就是衛生間的下水,在許多家里,下水總管是埋在地板或者樓下的天花板中的,很難或者根本無法更換。一旦打破,只能重新牽管。
我們在拆除時,一定要注意:
如果決定不拆下水管的時候,將管口用布包起來,避免砂土將下水管堵塞;
如果下水管不慎被破,如果破洞在4厘米以內,就可以裁剪一塊貼在破洞出,用玻璃膠將口封住。
如果破洞大于4cm,那么就只能重新牽管了。
1.裝修時,墻不可以隨便拆,也不能隨便加。因為這會給樓板帶來更多的壓力。如果真的要砌墻隔斷,最好使用輕體材料。
2.地面、家具、一定要包裹嚴實,防止在拆除的過程中對家具、地面造成傷害
3.保護工具在粘貼時,盡量選粘性適中的膠帶。粘性墻的膠帶很容易在墻面、地面留下印記。
萬丈高樓平地起,拆除的第一步雖然簡單,但是也應該做好全面的考慮。拆完之后,就著手打造心中的【Dream Hom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