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xínɡ
“中國北方有三條線:35°線是王都線,從寶雞,到岐山,到咸陽,到西安,到洛陽,到偃yǎn師,到鄭州,到開封,一線排開,全是古都;38°線是華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線,石家莊、太原、榆林和銀川在其上下;41°線是長城線,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是華夏御北的第二道防線,京包線上的北京、張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頭在其上下。”
“太行山,縱看是看三條線,就是剛才講的35°線、38°線和41°線,我們可以根據這三條線,把它分成三段:南三陘、中二陘、北三陘,從南往北分三段。”
這三條線不知何本?但是令人眼前一亮。給人以簡潔的規(guī)律性。研究歷史,不研究歷史地理,得不到動靜變化的核心。
這部書前一半的篇幅都在講上黨,令我親切,常有同感。對于太行山,李零有特殊的感情,這一點,我們是同的。
1.南三陘
“秦函谷關在靈寶,是個峽谷,北面是中條山,南面是崤xiáo山,中間夾著黃河,峽谷在黃河的南岸。到那兒一看,你才知道,什么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傳說老子出關,就是這個關。”“陜西是陜縣以西,陜東是陜縣以東。”“漢代,函谷關東移,搬到新安,在洛陽西邊,離洛陽很近。項羽叩秦關,坑殺秦國的降卒20萬,就在新安。”
“軹zhǐ關陘xínɡ,是山西侯馬到河南濟源的通道,陘以關名。”穿王屋山。
“太行陘xínɡ,主要指晉城南面,天井關到碗子城這一段,出了碗子城,就是(河南)沁陽。”“天井關還在山西的邊界內,這是唯一的例外。”“太行陘是太原到洛陽的必經之路。胡騎南下,從大同直撲洛陽,必經此道。北魏的石窟寺藝術南傳,從大同云岡到洛陽龍門,也走此道。山西的古建和石窟,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它的兩旁,特別是南段,長治地區(qū)和晉城地區(qū)。”
“白陘xínɡ,主要指山西陵川雙底村(原作磢底村)到河南輝縣寶泉水庫這一段。古人說的羊腸阪就在雙底村,村子在兩山下。兩山中間有條道,九曲十八彎,有如羊腸(吃草的動物腸子都長,羊的腸子就又細又長)。”
2. 中二陘和滹hū沱tuó河
“滏fǔ口陘xínɡ,是滏水東出的山口。滏水即滏陽河。大同到洛陽的大道,從黎城分出個橫道,經河北涉縣、武安、磁縣,可達邯鄲。它的出口就是滏口。這個出口外有三個古都:邯鄲、鄴城和安陽。”司馬遷引《戰(zhàn)國策》,把“右漳滏”改成“右太行”,可見狹義的太行主要指漳、滏穿行的太行山,也就是今太行南段。殷紂之國依托的就是太行山。周滅商,先滅黎,也是為了控制這條孔道。
“井陘xínɡ,古代是正定到太原的交通要道,現在是石家莊到太原的交通要道。當年,韓信背水一戰(zhàn),也是在這里打的仗。”
五一假期,去赤壁懸流,就要過黎城,經平順,在濁漳之上。太行山谷脈雜錯,小道眾多,但是能溝通南北東西,運輸兵糧的很少。這也是太行八陘的戰(zhàn)略意義所在。2017年始,由于爺爺去林州治病,我來回也頗走了好多遍,一路上,兩壁夾對如刀劈斧削,剛好沿著河道露出一條蜿蜒的公路來,這條路我才知道就是滏口陘。近十幾年,市里發(fā)展旅游,將河水一壩,壅在山壁之間形成河道,船只往來,貨票甚貴。但是風景確實奇絕。
濟南通太原,中間必過石家莊。閱歷漸豐,行道日增,這幾年也多走這條路線,看來就是井陘故道。不過列車出入石家莊往往天黑,旅途勞累,竟完全沒有注意到沿途景觀。
“太行山北段,被一條大河切割,這條大河是滹hū沱tuó河。滹沱河也是一條通道,但不在八陘之中。”恒山旁邊是河北中部,保定、石家莊一帶,是戰(zhàn)國中山國、漢代中山國和恒山郡所在,定州和正定是中心。
“中山是個白狄國家,占據著河北中部,正好堵在趙國從邯鄲北上的路上,并卡住了或滹沱河和井陘口。中山為什么叫中山,我懷疑,不是指“山在邑中”或“城中有山”(《水經注·易水》),而是指這個國家位于太行山的中段。”
“司馬遷說,趙滅中山,把最后一個中山君遷到膚施,這個膚施在哪兒?其實,這個膚施不是陜西的膚施,而是山西的膚施。山西的膚施是慮虒。膚施也好,慮虒也好,都得名于滹沱,很可能是個匈奴語的名字。”
記得第一次見到“滹沱”二字,是2017年走山西在晉北找某古廟的時候,晴碧的幽并大地,野外,幾乎看不見什么房屋,一條被野風野雨刷得近乎色白的鄉(xiāng)道蜿蜒著消失在遠方,某個平凡的路標上,藍底白字印著“滹沱”二字,不認識怎么讀,只覺得古怪。
3. 北三陘
“飛狐陘xínɡ是蔚yù縣到淶源的通道。蔚縣很重要,是代國的中心,趙武靈王滅中山,攘地北至燕(北京)、代(蔚縣),西至云中(托克托)、九原(包頭),是想抄秦國的后路,從九原南下,直撲咸陽。后來的秦直道,就是這條路。”
“蒲陰陘xínɡ是淶源到保定的通道。嚴耕望的書講得很清楚,淶源是個交通樞紐,五道并出:淶源到蔚縣是北道,經飛狐關;淶源到靈丘是西道,經天門關(也叫石門關、或隘口關);淶源到易縣是東道,經子莊關;淶源到保定市東南道,經五阮關(和五回嶺);淶源到定州市西南道,經倒馬關(和倒馬嶺)。”
“軍都陘xínɡ以山名,它是指居庸關到南口這一段。這條道,西通懷來、宣化、大同,東通古北口、喜峰口和盧龍、臨榆。臨榆關即山海關。”
“北三陘,主要和長城有關,和長城沿線的邊塞有關。飛狐、蒲陰二陘還位于太行山的北段即廣義的恒山上,軍都陘已經轉向燕山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