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降價之后,PSSD的價格也崩了!應該怎樣選購移動固態硬盤?這篇科普長文,筆點酷玩將會用5個小節,分別給大家講解PSSD的概念、分類、選購策略以及補充知識,建議有相關需求的朋友們收藏備忘。
PSSD的字母P=Portable(便攜式的),合起來就是便攜式SSD,中文名稱對應的便是“移動固態硬盤”。如果你手里有閑置的固態硬盤,那么直接購買一個型號匹配的硬盤盒,即可DIY自制一個PSSD。通常一個PSSD的硬盤盒的價格在幾十塊到數百不等,物盡其用,能省下不少錢。
當然,如果你預算充足,更注重PSSD的使用壽命和品質感,那么一體封裝的大品牌成品移動固態硬盤更適合你。
對應SSD的類型,PSSD也可以分為SATA接口和M.2接口兩個小類。前者造型與2.5英寸移動機械硬盤相仿,后者則與M.2 NVMe SSD的瘦長身形接近;這兩類PSSD更大的區別在于讀寫速度,通常NVMe比SATA PSSD傳輸更快。此外,也有NGFF的M.2接口SSD,為了有針對性的科普,這篇小文主要討論已經成為主流的M.2 NVMe PSSD。
按理說都是“誰慢誰便宜”,不過2023年M.2 NVMe SSD的降價幅度非常之大,兩類PSSD的差價并不像以前那樣大,這就意味著今年不論是選用于裝機的SSD,還是用于外接的PSSD,都是選NVMe的更合算
當然,這里還要加個限制——主流新電腦;因為老舊機器也有可能選擇SATA的PSSD更有性價比。
怎樣選購PSSD才靠譜呢?在預算限制之內,讀寫速度、穩定性、散熱能力、產品品質標準(比如三防標準、質保期限等)、附帶服務(比如硬件加密功能、數據恢復服務等),都是需要重點考察的項目。
不同協議、容量、數據傳輸速度的成品PSSD價格差異較大,需要具體型號具體分析。以讀寫速度和容量版本為例,目前主流的讀寫速度大致可以分為5Gbps和10Gbps,還有更高的20Gbps標準(但受眾相對較小),容量版本則以512GB或1TB為“起步容量”(這里都是在講成品PSSD)。
價位方面,知名品牌推出的10Gbps標準的1TB NVMe PSSD的入手成本大概在五百塊左右。
比如閃迪的E61至尊極速卓越版PSSD,容量500GB起步,最高有4TB版本,讀取速度在1050MB/s,寫入1000MB/s,造型外觀不錯,特色是支持IP55三防保護和AES256位硬件加密,C口是USB3.2 Gen2的10Gbps標準(講人話就是每秒讀寫1GB數據的傳輸標準),5年質保,1TB版本最低賣過499。
以10Gbps的閃迪E61為對比項,看看同系PSSD都是什么水準。首先看看閃迪E30,這款PSSD是5Gbps的標準,體積相應變小,傳輸速度降到520MB/s(注意只是讀速,寫速縮水更多),但1TB版本價格最低也才四百,對比E61,E30反而賣貴了。
閃迪也有20Gbps標準的E81(至尊超極速PRO版),讀寫速度可以達到讀寫2000MB/s,最低容量的1TB版本處于799的價位。
心算一下,這款旗艦級的E81讀寫速度照比E61翻了一倍,但價格卻只是E61的1.6倍,是不是就賺到了呢?我請你冷靜一點。
PSSD的速度上限,不僅被本身的SSD“盤芯”和PSSD接口限制,也取決于你的PC臺式機或筆記本的接口速度。以我的華為MateBook 14 2020為例,這款輕薄本的全功能Type-C口只支持到5Gbps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就意味著我無論選擇10Gbps的閃迪E61,還是20Gbps的閃迪E81,都無法全速讀寫。對于這臺輕薄本的用戶而言,5Gbps的E30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同理,如果你的電腦USB-C口可以支持到10Gbps,E61就變成了更優解,E81會造成性能溢出,俗稱智商稅。
但是如果你用的是高階游戲本,接口傳輸速度支持到USB3.2 Gen2x2(20Gbps,即每秒可傳2GB數據)的話,E81才是正解。
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讓大家看懂一個道理——并不是PSSD的標稱速度越快越值得入手,你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設備配置和使用場景來確定型號版本。這個道理并不局限于我提到的閃迪品牌,任何品牌的PSSD都可以套用。
比如西數推出的一款Elements SE SSD,容量從480GB到2TB,全系都是400MB/s讀取速度標準,但價格在1TB版本 369左右,對應閃迪的E30檔位,不過只保3年。
西數的另一個系列My Passport 隨行版SSD,容量從500GB到4TB,全系讀速1050MB/s,也支持AES硬件加密,對應閃迪E61的標準,保5年,但重量更輕,只有45克(E61為52克),1TB的冰點價在489左右。
其實PSSD的重量并不能拉開多大差距。因為你無論多輕,都逃不過要附帶一根線纜的命運。相比之下,同樣可以便攜使用的U盤,完全不用配線,還比PSSD更輕更小,這就是PSSD的尷尬。
提到U盤,那就不得不提到U盤的發明者——朗科。如果5Gpbs標準足夠你用,更便宜的選擇就是朗科的一款PSSD:朗科Z Slim。
Z Slim全系讀速550MB/s,512GB版本199,1TB版本289,2TB版本529,30克重,三年保。
朗科雖然不夠“大牌”,但品質一直很靠譜,我本人買過1個512G和1個TB的Z Slim,敢說好用。市面上更便宜的PSSD也有一堆,但可靠性還需網友親自考證,這里就不再枚舉了。
以上分析都是通過分析標稱速率、容量、品牌背書以及外觀、附加服務等因素。但沒有談到PSSD實際使用時,可能遭遇的“散熱不良”風險。SSD讀寫數據越快、持續讀寫時間越久,發熱量就越大,如果熱量無法逸散出去,PSSD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就會出現降速的現象,有些散熱不良的PSSD甚至會直接界面卡死、故障報錯。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品質不過關的小品牌PSSD或劣質PSSD之上,也包括一些使用廉價硬盤盒組裝的PSSD。所以為了用得放心,大家還是盡量別選過于廉價的PSSD或硬盤盒。
如果你想在PSSD里安裝游戲,平時外接電腦使用的話,最好選擇加強散熱甚至自帶主動散熱的PSSD(或DIY的散熱能力強的PSSD盒子)。
此外,我建議大家選擇PSSD或硬盤盒的時候,盡量選擇所配線纜為USB-A + C二合一轉接線的那種,一根線自帶2種接口,比標配2根線要省心許多。
下圖為ORICO 蒙太奇系列PSSD 1TB版本為USB3.2Gen2的10Gps標準,特點是內置散熱馬甲,可以做到1210MB/s的極速傳輸,還有蒙德里安三原色藝術設計的不褪色鋁合金外殼。
這款成品移動固態硬盤所配線纜就是二合一的編織線,線纜也支持最高10Gpbs速度標準,不過因為自帶散熱極速屬性,價格貴了一些,500GB的就要589了。
如果你傾向于DIY,那么起碼要選五六十以上的常見品牌硬盤盒,百元左右的PSSD盒子出現故障的概率會小很多。
如果你除了需要插電腦,平時也有接到手機上使用的需求,那么除了“一線雙頭”之外,你也可以選擇完全拋棄線纜、自帶雙接口的盒子。
比如綠聯這款支持SATA NGFF和PCIe NVMe雙協議的M.2固態硬盤,兩端盒蓋打開就是A口或C口,完全不用考慮線纜,可以像U盤一樣直插使用。
這種PSSD盒子也有缺憾,那就是PSSD比U盤身形更長,插接空間狹窄時很可能影響插拔,甚至根本無法插入。所以我時常感嘆,即使PSSD速度再快再好用,也無法做到像U盤那樣短小便攜。
非要追求短小便攜+不帶線+擁有PSSD的極速傳輸,我們也有一個“另類”的選擇,那就是閃迪出品的「固態U盤」SanDisk CZ880。
CZ880的造型與普通U盤一致,U口可縮回收納。不同的是具有“固態性能”,它的讀速可以達到420MB/s,寫入380MB/s,只是價格要比普通PSSD更貴,1TB容量到頂,好價也要699左右,再大的容量就沒有了。
其他容量版本,512GB要449,256GB要259,128GB要169,日常存儲、轉移、同步備份大容量文件,速度快是優勢,在U盤圈子可以獨孤求敗。但如果用它裝大型游戲,與PSSD對比,可能需要再考慮一下它的散熱能力。
好了,以上就是筆點酷玩對PSSD相關知識做出的科普。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各位一些參考和啟發。覺得本文有用可以幫我點個小紅心,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