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創了人類使用化學武器的先河。在當時使用的化學武器主要為窒息性毒劑、糜爛性毒劑。這其中窒息性毒劑主要為氯氣和光氣,而糜爛性毒劑則為芥子氣。
一戰時的毒氣戰首先有德軍在東線發起,不過德軍在1915年1月底的首次毒氣施放并未能取得成功。而德軍規模較大和較為成功的毒氣戰是在1915年4月22日西線第二次伊普爾戰役。
當時德軍用6000個鋼瓶將180噸氯氣同時向法軍施放。因為當時德軍的突然襲擊,風向又正好合適,比空氣重3倍的黃綠色氯氣云團趁著風勢,向法軍直接壓了過來,襲擊了法軍10-15公里的縱深,造成了法軍1.5萬人傷亡,其中5000人死亡。
被氯氣籠罩的法軍感覺到了窒息和灼燒的疼痛,只能丟盔棄甲,抱頭逃竄。德軍借助氯氣的幫助,最終突破法軍陣地達近10公里。從那以后化學武器作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正式出現在人類戰爭史上。
隨后法國人也獲得了制造毒氣彈和防毒面具的技術,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開始了大規模使用毒氣彈彼此進行攻擊的階段。
1916年6月,奧匈帝國的絕對在多貝托高原向意大利軍隊施放了100噸光氣和氯氣的混合毒氣攻擊,造成意大利軍隊6000多人中毒,近5000死亡的巨大殺傷。
光氣相比于氯氣盡管毒性較低,但它具有累積加成的作用,只要人員在光氣覆蓋范圍內,會因為濃度極高而迅速窒息。即便人員感染光氣的濃度很低,但如果長時間的暴露也因為累積作用會造成嚴重傷害。
光氣也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儲存最多的化學武器之一。盡管它的產量只占到了毒氣的25%,但它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到了85%。
芥子氣也是在一戰中首先由德國人使用,因德國人在芥子氣炮彈上畫有“黃十字”標志,因此人們也將芥子氣成為“黃十字”毒氣。
盡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僅僅在1917年使用了三個星期的芥子氣,但它造成的殺傷效果卻是過去所有毒氣造成傷亡的總和。
相比較于一戰時推陳出新的各類毒氣,一戰防毒面具的構造卻極為簡單。它包括一個緊緊罩著面部的面罩和一根與掛在胸前濾器相聯的管子。在濾器中裝有木炭,僅僅是通過簡單的木炭過濾來稀釋毒氣。但往往因為這種防毒面具導致呼吸不暢,反而更容易造成中毒。
回復關鍵字“春節”看以前人們如何過春節
抗日戰爭為什么打得如此艱難?回復關鍵字“漢奸”看清他們的嘴臉
如果“愛歷史”的東西對您胃口,歡迎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