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智真長老開除魯智深手段高明,不得失趙員外又達到目的
【故事背景】趙員外把魯達安排到五臺山,五臺山的智真長老(一把手)是趙員外的兄弟,員外祖上曾舍錢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趙員外與魯提轄兩乘轎子臺上山來,一面使莊客前通報,到得寺前,早有寺中都寺、監寺出來迎接。兩個下了轎子,去山門外亭子上坐定。寺內智真長老得知,引著首座、待者出山門外來迎接,施禮后請員外方丈吃茶然后趙員外說道,今有這個表弟,性魯名達,軍漢出身,因見塵世艱辛,情愿棄俗出家,萬望長老收錄,慈悲慈悲,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一應所用,小子只當準備,煩望長老玉成,幸甚!長老見道:“這個事緣,是光輝老僧山門,容易容易。且請拜茶”。魯達做和尚后,智真長老賜名智深,全名魯智深。魯智深在寺中不覺四五個月,某天看到有個漢子擔酒上來,想買酒吃,那漢子不肯,然后魯智深就打了那漢子,吃了那漢子兩桶酒。魯智深回到山門下,兩個門子遠遠地望見,拿著竹混攔著魯智深喝道:“你是佛家子弟如何噇得攔醉上來。你須不瞎,也見庫局里貼的曉事:旦凡和尚破戒吃酒,決打四十大板趕出寺去。”魯智深一生氣把那兩個門子也打了一頓,監寺聽得門子報說,叫起老朗、火工、轎夫三二十人,各執木棍棒,卻好迎著魯智深,然后魯智深又把這三二十人打了,監寺慌忙報告長老,長老喝停魯智深。然后眾多職事僧人穩定長老,說本寺容不下這等野貓,亂了清規,長老道:“雖是如今眼下有些啰唣,后來卻成得正果。無奈何,且看趙員外檀越之面,容恕他這一番。我自明日叫他去埋怨他便了。”眾僧冷戰道:好個沒分曉的長老。魯智深后來又下山偷吃酒,回到寺廟發酒瘋,把金剛佛打爛,眾僧人道長老處說魯智深打爛金剛佛的事情,長老道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漢,何況老僧乎?若是帶壞了金剛,請他的施主趙員外自來塑新的,倒了亭子也要他修。眾僧道,金剛乃是山門之主,如何把來換過?長老道:休說壞了金剛,便是打壞殿上三世佛,也沒奈何,只可回避他。【解析】趙員外請求智真長老幫忙收留魯達,智真長老馬上就答應了,智真長老為何這么爽快就答應了?因為趙員外是寺廟的檀越,檀越是寺廟的贊助人,趙員外贊助寺廟的開支,智真長老為了不得失趙員外這個財神爺,所以只能答應趙員外請求。趙員外說,魯達因見塵世艱辛,情愿棄俗出家,萬望長老收錄。表面上是趙員外求智真長老收留魯達,其實是客套話,給智真長老臺階下而已,智真長老當然明白趙員外話中的意思,所以也就順著趙員外的話,面子上態度上也給趙員外個面子,所以智真長老見道:“這個事緣,是光輝老僧山門,容易容易。因為趙員外是贊助寺廟的人,智真長老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所以干脆直接答應,既不得失趙員外,又顯得落落大方。后來魯智深第一次喝酒搞事,智真長老力排眾議保魯智深,其他僧人還說智真長老偏心,其實不是智真長老偏心,而是智真長老要顧全大局,寺廟里的開支都靠趙員外,而魯智深又是趙員外推薦過來的,如果魯智深犯了點小事就把他趕下山,就會得失趙員外,為了不得失趙員外,所以這次只能保住魯智深。其他僧人是站在事情本質思考問題,而智真長老是站在大局角度思考問題。后來魯智深又喝酒,喝酒后耍酒瘋,打爛了寺廟的金剛。眾僧道,金剛乃是山門之主,如何把來換過?長老道:休說壞了金剛,便是打壞殿上三世佛,也沒奈何,只可回避他。智真長老為何任由魯智深搞事?因為魯智深老搞事,智真長老也知道魯智深不合適當和尚,但魯智深是趙員外推薦過來的,不能明著趕他走,所以就任由魯智深打砸,魯智深打壓越厲害,犯的錯誤就越大,到時候就有理由趕魯智深走了。反正打壞的東西都由趙員外買單,你魯智深越是打砸,我越是高興,等魯智深犯下大錯,就可以搞他走了。到時候就跟趙員外說,魯智深老是破壞規矩,在這樣下去我的寺廟都不用開了,不能為了魯智深一人而影響寺廟的發展,話說到這個份上,趙員外也沒啥說的了。我想趕你走不會明著說,以免得失人,我等你犯下大錯在趕你走,這樣就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對外宣稱不是我想趕你走,而是你犯錯我才趕你走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