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卡梅隆導演新作《阿凡達2》,將于12月16日,全球同步上映。
然而,在中國內陸市場,提前一周預售開啟時,很多影迷驚訝的發現,院線方面直接把票價大幅度飆升:
頭兩天的票價,竟高達150~250元。第三天后的票價,也只回落到80~100元。
而《阿凡達2》上映期,在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平均票價,超過了70元。
而且,眾所周知,《阿凡達》系列的劇情一直很俗套,這種特效大片如果不看IMAX,而去看30~50元票價的普通廳,那還真就和平白浪費三個多小時,并沒什么不同。
難怪有很多網友吐槽:「這不是報復性消費,這是報復性漲價」 「報復性消費,報復誰?還不是報復自己的錢包」「這些影院,都窮瘋了么?怎么不去搶錢?」「電影院厚道啊,擺明著搶錢,還順便請你看一場電影」……
對此,只想說,疫情三年來,每當我們對電影院線的艱難經營,朝不保夕,報以相當程度的同情時,
他們總能用新一輪【殺雞取卵】的超高票價,徹底打消了我們之前泛濫的同情心。
每一輪封控期間,院線方面總愛請一些網絡寫手和利益相關的“影評人”們哭喪:「中國電影要完了」,拍一些剪刀剪屏幕的行為藝術視頻,以此賣慘。
然而,等封控剛一結束,國內外大片被當做【救市大作】新上映時,院線又迫不及待地搞出超高票價,就為了狠宰觀眾一筆,這都第幾回了?
還記得2022年春節檔,抱著「平時被疫情影響,賺少了錢,過年就要狠宰一筆」心態的院線方,就將票價普遍飆升到影迷們紛紛質疑、普通觀眾直接拒看的程度。
也有很多原本此前計劃看三場電影的家庭,可能只看兩場了;很多原本此前計劃看兩場電影的家庭,可能只看一場了;——直接導致了觀影人次大幅度降低,初二起整個市場的總票房,崩塌式下滑。
去年《長津湖》57億票房,創下了影史新記錄,《水門橋》作為大熱電影續集,又是在春節檔上映,只有41億票房,什么緣故?
如今呢?好容易《阿凡達2》引進了,全球同步上映了,疫情封控結束了, 全面核酸檢測不再進行了。院線方不想著薄利多銷,重塑形象,恢復觀眾的觀影習慣和熱情,還繼續他們那套土老板作派,現成的肥羊,不宰白不宰?
院線方面,這種急功近利、末路狂歡的心態,這種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行徑,對方興未艾的中國電影市場,是從形象到實際收益的摧毀性打擊!
其實,整個電影院線的總產值,一年也才區區幾百億,和同樣受疫情極大影響的其他行業比,連零頭都算不上,對整個國民經濟影響,更是微乎其微,完全是依托了電影產品這個在精神空間影響巨大的文化產業,才有一直以來的巨大聲勢。
三年抗疫,廣大醫護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是何等勞累辛苦,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又蒙受了何等巨大的損失,利益受損的又豈止是區區院線呢?
明明我們大家每個人,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么總要讓其他行業的一個個普通人,為了體諒院線的“苦衷”,就忍受他們的天價盤剝?
150~200元的超高票價,對很多注重個人健康的觀眾來說,可能還得加上自行防護和檢測的費用,就為在影院包裹得嚴嚴實實,在極差的觀影體驗下,耗上超過3個小時的時間,看一部《阿凡達2》?
面對殺傷力偏弱、感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毒株”,已經有權威專家鼓吹:「80%~90%的人,或遲或早都會感染陽性了」
對每個人個體來說,如果是為一日三餐生計奔波,不可避免的接觸,導致感染陽性,那也罷了,無話可說。
但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娛樂愛好,去影院看一部美國大片,感染陽性,傳染給父母家人,特別是那些免疫力低下、年事過高、有嚴重基礎病癥的長輩?
——輕則,在整個家族圈"永久性社死”,重則,就直接是家庭悲劇,人間慘劇了!
不論是何等質量的電影,不論此前被大家寄予了何等期待值,好萊塢的《阿凡達2》也好,國產的《流浪地球2》也罷,和個人與家庭的健康相比,——其實并沒有影迷發燒友們,想象得那么重要。
那些愿意花自己的錢,冒著自己一家人感染陽性的風險,去給院線新上映大片捧場,毫不猶豫地為天價票買單的忠誠影迷,向他們致敬!
最后,如果防疫政策不再有大的改動,防疫形勢一如預期,
則對《阿凡達2》的票房預測,就是首周影迷狂歡,而后票房高臺跳水,路人觀眾完全無感,最終落點20億左右,就差不多了。
——如果院線方面永遠是把影迷觀眾當肥羊,不宰白不宰的心態,那么,多少部《阿凡達》之類的“救市大片”,也一樣救不活他們的饕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