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趁著隋文帝楊堅上朝,殺了他寵幸的宮女尉遲氏,把一代開國雄主,氣到離家出走的程度,然后慌不擇路,入山谷間二十余里,嘆息「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
高颎、楊素兩位宰相,苦苦勸解,「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楊堅生了半天悶氣,到深夜才消了氣回宮,自知闖了大禍的獨孤皇后也流淚請罪,高颎、楊素也竭力勸和,才令帝后和好如初。
《隋書·獨孤皇后傳》:【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余里。高颎、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后俟上于閣內,及上至,后流涕拜謝,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后自此意頗衰折。】
事實上,獨孤皇后少年時就父母雙亡,母家也沒有得力兄弟子侄,一生榮辱全部系于丈夫一身,更不存在什么足以讓楊堅忌憚的家族勢力。
楊堅這種匪夷所思的反應,說白了就是對結發妻子自認理虧,而并非雄才大略的開國英主,敢把故主宇文氏皇族斬盡殺絕一個不留的狠辣殘酷,竟會當真拿一個后宮婦人無可奈何。
因為在楊堅40歲登基為帝之前,與獨孤伽羅是少年夫妻老來伴,二十余年伉儷情深恩愛異常,別無任何妾室,而且發誓承諾「此生別無異生之(庶)子」。
而且,在他們的好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赟,同時冊立四個皇后,必欲賜死原配楊麗華,進而除掉楊堅一家時,是獨孤伽羅孤注一擲,入宮苦苦哀求,叩頭流血的公開示弱之舉,令宇文赟放松警惕,才讓楊堅獲得寶貴時機,暗連其近臣劉昉鄭譯等,絕地反殺,獨攬朝權。
此后,更是獨孤伽羅一句「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讓楊堅堅定決心,不去做爾朱榮/宇文護/高歡那樣的權臣,而是僅用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改朝換代,登基開國,九五稱尊。
楊堅登基后,三宮六院形同虛設,偶爾一次寵幸宮女,在其他帝王司空見慣的尋常事,在獨孤皇后甚至他自己的內心深處,都是“出軌”,所以才會心虛與愧疚。
當然,楊堅獨寵皇后一人的底氣,也是獨孤皇后已經為他生育了五個成年兒子,(廢太子/房陵王楊勇、隋明帝楊廣、秦孝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另外還有五個女兒,四人成年(樂平公主、襄國公主、廣平公主、蘭陵公主),并對群臣頗為自豪:「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而尉遲氏之事,讓獨孤皇后也頗有些心灰意冷,終究認清了執掌天下的帝王不同于普通人家的夫君,自己對丈夫的“獨占欲”在包括高颎、楊素在內的所有大臣眼里,甚至在當時天下所有人眼里,都是古今罕見的“奇妒婦人”。
隋朝建立后,獨孤伽羅積極參與朝政,屢次提出諫言,想要輔佐夫君成就一代明君英主偉業,自己也能以一代賢后之名留于史冊丹青。生活同樣儉樸克己,素衣素食,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飾品。
然而,大概就是在尉遲氏之事后,她也“意頗衰折”想開了。所謂大隋江山,不過就是丈夫從女婿那里奪來的一份家業,何必還那么在意身后之名?
他們夫婦的嫡長子楊勇,撫軍監國前后二十年,不免貪于美色、生活奢靡,更寵愛妾室云氏,討厭太子妃,意圖廢嫡立庶;
嫡次子楊廣,不止是坐鎮江南十年,政績出眾,更能克制己欲,矯飾恭儉,結交重臣,討好母后,禮賢下士、謙恭謹慎,與晉王妃蕭氏恩愛異常,同樣的別無異生之庶子。
以獨孤伽羅的性格,當然對楊廣越看越是歡喜,更難以容忍如此優秀的兒子,在自己百年之后,竟要對長子的妾生子去俯首稱臣。
而她的易儲想法,經楊堅試探提出,卻被首席宰相高颎堅決抵制。對高颎這個曾稱自己為“一婦人”的重臣,獨孤伽羅也從最開始的敬重與視若家人,到逐漸感情隔閡,更到必欲除之而后快。
高颎發妻去世,獨孤伽羅建議楊堅,為他尋一方名門淑女來續弦,也是體現對國家重臣的關愛。
高颎一邊說自己年老,退朝家居時只有齋戒誦佛經,一邊去傳來他愛妾產下男嬰的喜訊。
獨孤伽羅更是恨透了這種職場老男人的虛偽與表里不一,直接向楊堅挑明這是“欺君”!「陛下當復信高颎邪?始陛下欲為颎娶,颎心存愛妾,面欺陛下。今其詐已見,陛下安得信之!」讓楊堅疏遠更最終罷免了高颎。
獨孤伽羅去世后,楊堅為她大辦喪事,悲痛欲絕,此后再沒了管束的六旬老漢,一度放飛自我,廣蓄聲色,才一年多時間,就把身體搞垮了,臨終前追悔:「如果獨孤皇后還在,必不讓我至此」。
【其后,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上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云。】
因為后來楊廣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把帝國搞垮了,于是在傳統史家眼里,力主廢立儲君的獨孤伽羅,就是個憑一己好惡而害國事的誤國婦人了。
然而,論個人綜合才能,楊廣確實是文武雙全、軍政全能的曠代之才,在大業五年前,腦子抽風之前的表現,完全是奔著千古明君去的:完善科舉制,修建大運河,首次開拓青海高原,收復西域,征服琉球林邑,開拓絲綢之路,千秋功業種種樁樁,遺惠于萬世。
而且,楊廣的嫡長子,元德太子楊昭,從出生起就被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婦,親手撫育了整整二十年,其人文武全才,拉得硬弓,為人謙和知禮,仁愛大度,遠勝于楊勇與其諸子。正是在楊昭的眼中,年過五旬的楊堅與獨孤伽羅,依舊互相扶持,極是親密,旁若無人,令他知禮而避。
因此,立楊廣為太子,也就是楊昭為第二皇儲,在當時看來正是“可保三代圣君”。誰知他竟會23歲就英年早逝呢?
楊廣后來的放飛自我,急于求成,也和如此精心培養20年的出色繼承人沒了,干系甚大。
年近四旬發現后繼無人,次子楊暕是個貪昏蠢材,只能苦等襁褓中的三個幼孫(楊侑/楊侗/楊倓 )和一個幼子(楊杲)長大,是何心情?……
公元602年9月,獨孤伽羅去世。公元604年8月,楊堅去世。公元606年7月,楊昭去世……
不到4年時間,三位至親之人去世的楊廣,也走向了江都離恨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