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春秋左傳正義》
(一)
中華民族主義,并非域外泊來,更并非近代才產生,也并非宋明之季才格外強調;而是自上古先民時代,華夷之別便深深刻入我們歷代祖先的骨髓之中。從管仲輔佐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來,華夏與夷狄之爭,便是關乎華夏文明與華夏民族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孔子的話說得好,便是華夏的君主再壞,也永遠強過夷狄的好君主:這個道理其實十分淺顯,就和別人的爹媽再有錢,待你終究也不會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真心。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孔子《論語·八佾》【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孔子《論語·憲問篇》
中華文明的華夷觀念從管仲、孔子之季代代相承了數千年,一直到明末思想巨人王夫之的《讀通鑒論》為集大成者,已足以建立起一套可以涵蓋3000年來歷史、諸王朝各政權的是非評判標準。
【華夏之於夷狄,骸竅均也,聚析均也,而不能絕乎夷狄。所以然者何也?人不自畛以絕物,則天維裂矣。華夏不自畛以絕夷,則地維裂矣。天地制人以畛,人不能自畛以絕其黨,則人維裂矣。】 ——王夫之《讀通鑒論》【夷夏者,義之猶嚴者。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也。敗類之儒,鬻道統于夷狄盜賊而使竊。豈不知中國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王夫之《讀通鑒論》
船山先生王夫之其人,一生知行合一,處神州存亡之際,甘冒奇險奔波各地矢志反清,直到年逾花甲之齡,大明永歷政權覆滅,李晉王歸天,張蒼水殉國時,方才避居湘西僻野,著述講學。其逝世時,清兵入關已近半個世紀,卻終身不曾剃發易服,對清廷多次招攬嚴辭以拒,自詡“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無論學問人品,皆獨步后世數百年。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
船山先生倡導實學,開啟了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湖湘學派,湖南諸多近現代史名人包括開國偉人在內,無不深受其影響。而現行唯物史觀教材中,同樣稱頌他是唯物主義的大哲學家,滿篇贊譽之辭。
船山先生思想的一大歷史貢獻,便是重倡了華夷之別高于君臣之義,指出了夷狄亂華之世,天下之大防者二:華夏即君子、夷狄即小人;而絕不能「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中國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
同時,王夫之一針見血,評價歷史上那些異族君主的尊儒倡禮,不過是裝模作樣收攬人心,“鬻道統以教之竊”,自欺欺人更復欺天之舉,深刻揭露了從劉淵石勒們,一直到康熙乾隆等異族統治者的反動本質,及其得志一時終必滅亡的必然結局;更成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民族光復的思想之源。
【夷夏者,義之猶嚴者。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也。敗類之儒,鬻道統于夷狄盜賊而使竊。豈不知中國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王夫之《讀通鑒論》【船山學說為民族光復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章太炎
甲申之變后,滿洲定鼎中原,為其一族私利,推行愚民政治,對少數覺醒精英則竭盡所能殺戮之、凌迫之、摧殘之,令數萬萬生靈沉沉鼾睡數百年,始有“睡獅”之喻。歐美列強進迫,東瀛跳梁宰割,華夏民族面臨不但亡國甚至滅種之危機,炎黃子孫被視為等同原始叢林刀耕火種的未開化人!
「興義軍,復國土,盡洗腥膻;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的辛亥革命,實為歷史之必然。唯其如此激發民氣,卷起風潮,方可一步步去努力喚醒四萬萬民眾,歷數十年之功,終令睡獅覺醒、金龍復騰。
推翻滿清、恢復華夏不過百年,在無數英杰志士前赴后繼的努力下,天朝竟已成為國力世界第二、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既足可證明過往從奴隸制發端之滿清王朝落后于時代,絕不能代表華夏文明的真正落后;亦彰顯了華夏民族一旦被激發愛國主義和民族熱情,由之而產生的巨大威力。
(二)
我軒轅血裔炎黃貴胄,君臨東亞大陸已二千余年。我們的祖先征服同化了北狄東夷南蠻西羌,開辟了這片東亞大陸最豐饒的土地,建立了人類古代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文明,便是為了讓后世子孫世居于此,永享豐饒與太平。
神州之萬里河山、土地物產,原本就是歷代華夏先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所拓取。華夏之文華珍品,物華天寶,更是千千萬萬先賢才智之士累代所積。
漢家子弟到了何處,便在何處開辟新的田園。似江南、巴蜀、湖廣、嶺南諸地,幾千年之前又何處不是蠻荒?
反觀歷代夷狄胡虜,其鐵蹄所經之地,田園長滿荒草,城市化為荒墟,尚且還不知自省,但見中原江山繁花似錦,便定要來搶來殺,卻不知這片富饒土地,浸染了數千年來億萬漢人的多少鮮血與汗水?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臣妾。殊俗百蠻,義無親疏,服順者褒賞,畔逆者誅罰,善惡之效,呼韓、郅支是也。』
遼東雪域,大漠南海,凡日月所照、江河所經,華夏先民拓土開疆之地,皆為華夏之疆土!又豈止長城以內中原各省?若天山南北,本為三千年前周穆王西巡時所至,昆侖山更是我中華上古神山,漢武帝唐太宗開疆拓土所得,定遠侯班超、蘇定方將軍、裴行儉將軍這些華夏英杰橫絕雪山朔漠開創的千年基業,雖寸土亦不可讓!
縱觀漢唐宋明各朝,華夏文明皆是當時世界最高度發達的文明,物產豐盛,衣飾精美,文華風物,地靈人杰,諸子典籍,詩詞文章,禮儀冠裳,延綿千載,燦爛輝煌。
而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變、蒙古南侵、滿清入關這一場場夷狄挑起的慘烈戰禍,無不導致生靈慘遭涂炭,戶口極度減少,經濟凋敝,文化毀滅,南北分離、苦難深重。夷狄們入侵后,不但大規模燒殺奸淫,搶掠財富,甚至往往將他們野蠻的奴隸制也帶來中原,因此不但中國社會被嚴重摧殘,生產遭嚴重破壞,而且每次入侵皆帶來先進華夏文明的極大倒退。
我華夏歷代先烈,為了抵御夷狄的侵略屠殺與奴役,為了維護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與之堅決抗爭,至死不休。無論是千古流芳的岳武穆、文丞相、李晉王,還是那成千上萬沒來得及留下名姓的普通士卒,正是在這些英雄抗御敵虜過程中,不斷地為華夏民族主義增添一篇又一篇壯麗華章。
民族英雄:岳飛
所謂華夏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便是這些千古英雄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她世世代代激勵著華夏民族魂魄,震撼著華夏民族心靈,鞭策著后世華夏子孫,也必為中華兒女推崇一直到時光盡頭。
(三)
華夏文明之所以為華夏,就在于共同的文化認同;華夏民族之所以為華夏,就在于自身的民族認同。
我華夏文明兼容并蓄,寬厚博愛;蠻夷虜狄后裔如果認同我華夏的歷史,履行我華夏的禮儀,信仰我華夏的文明,全身心自覺成為華夏的一員,把華夏的祖先當做他們自己的祖先來祭拜,自然就無人會計較他們之前血統為何,而認可他們的子孫也能加入到華夏大家庭中。這才是千百年來,從氐羌到鮮卑、從契丹到女真終于融合入華夏的本質。
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究竟誰“融合”誰,便決定著一個文明的生死攸關。代表歷史進步的,永遠都是夷狄后裔“漢化”為漢人,夷狄子孫被融合入華夏,而非相反。
歷史上的大唐王朝也好,大宋王朝也好,大明王朝也罷,并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單一民族國家,而正和我們現今一樣,同樣是漢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黨項人府州折家,為大宋鎮守邊疆苦戰同族建立的西夏國百年,大批蒙古“達官”長年為大明抵御北虜立功,他們就是認同華夏文明、為華夏王朝而戰的古代優秀愛國者,愛的不止是漢人的大宋大明,亦可說是華夏的大宋大明,中國的大宋大明。
其實一個說漢語用漢字,接受華夏民族歷史觀的人,不論其戶口本民族為何,祖先血統又為何,精神上傳緒上都是且僅僅是從夏商周秦漢晉至隋唐宋明的華夏文明的承繼者,也即是華夏民族的不容置疑的一員,而絕不會是那些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古代胡族的承繼者。
以今時今日而論,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和基石,漢民族的復興當然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同樣,中華民族的崛起又怎可能不是漢民族的崛起?
漢族為中華民族之占據絕對優勢之主體,漢人若強,則中華必強,漢人復興崛起,則中華必復興崛起,定要將這兩者割裂、兜售“四等漢”言論的極端主義者,以及逢漢必反的逆向民族主義者,皆是華夏文明和中國復興崛起之敵。
(四)
民族虛無論者和逆向民族論者們,往往以后世的華夏民族,曾經融合了一部分夷狄后裔的血統為由,便鼓吹將那些歷史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夷狄民族,也當做全體華夏子孫的祖先之一,足可證明他們其實才是如同納粹法西斯一般、真正極端血統論的信奉者。他們并以此謬論推演下去,其本質便是抹殺歷史上華夏先民與夷狄戰爭的正義性,便是否定包括岳飛文天祥李定國在內的一眾華夏民族英雄的歷史價值。數典忘祖,不外如是。
一小部分逆向民族主義者們(簡稱”逆種“),長期混淆視聽,硬是將歷史上某些異族統治者和侵略者的民族血統,當做其黑暗統治與民族壓迫的護身符,抵制一切對其罪行的批判;習慣性對華夏民族主義者亂扣“皇漢”“大漢族主義”“破壞民族團結”之類帽子,其言論在現代社會橫行無忌,就是一樁咄咄怪事。難道我等華夏后人,非得歌頌異族君主和軍閥們的斑斑劣跡和殘酷暴行,對之頂禮膜拜,反而才是“維護民族團結”?
這些人對歷史上本文明先民的悲慘遭遇毫無悲憫之心,對歷史上證據確鑿的累累惡行,或不愿細看,或曲意粉飾,一見到批判此類兇暴行徑,就立時按捺不住,進行不負責任的攻擊,這才是真正褊狹的逆向民族情緒。這種思維發展到極致,便是某些喪了天良的公知學者們的「岳飛、文天祥非民族英雄說」「滿清入關順應歷史進步說」。
互聯網上諸如【中華民族和愛國主義自古所無,皆系十九世紀從西方泊來,甚至是梁啟超等人生造】【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是資產階級馴養炮灰的工具】等種種謬論,更是秉承這些公知學者們精神的徒子徒孫所鼓噪。
歸根結底,今天網絡上的這些反對華夏民族的逆種們,便是自清末積弱之世以來,早已習慣向西方文明磕了上百年頭,如偉人所諷刺的那樣“言必稱希臘”,
因而懼怕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在21世紀必然的崛起,懷著打壓我民族志氣和愛國熱情的險惡用心,妄圖以螳臂當車之勢阻攔其復興。
船山先生王夫之“敗類之儒”之考語,早已將他們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對此類人,西洋大哲讓·盧梭亦有名言點評:
【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的便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
而今終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敢于挺身而出,和他們爭鋒抗衡,被逆向民族主義者們欺瞞世人、竭力掩蓋的異族黑暗統治之真相,亦接連不斷大白于天下。足可見縱有浮云能掩日,陰霾亦僅是須臾。
(五)
不論是甲申之際,還是抗日戰爭,當中華國家遭受劫難,炎黃血裔蒙受恥辱,華夏文明瀕臨危亡之時,民族矛盾總是能壓過哪怕尖銳之極的階級矛盾,建立起全民抗擊外虜的統一戰線。無數愛國志士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為華夏民族存亡而奮斗犧牲,力挽天傾,逆擊中流。
如李來亨李定國這樣的民軍領袖,竟可以毅然率幾十萬大軍歸降,為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奮戰至死,則更加說明了我華夏文明自三千年前周公制禮、管仲攘夷以來,自有一套至高無上的法則而運轉,豈與西洋諸國等同!
大明晉王:李定國
正因是這些千古英雄精魂所凝、血魄所融,因此春秋之義和夷夏大防從來都是每個真正華夏兒女不可動搖的信念,遠非他國史學觀念所能涵蓋。近代西方史學產生于列國林立的歐洲,和中華大地國情截然不同。因此其中一些觀念或可用來權作參考,但若強行套用到中國歷史中,往往便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千百年來東亞大陸有多少民族興起,又有多少民族湮滅?鬼方、東胡、匈奴、烏桓、鮮卑、柔然、高車、鐵勒、扶余、渤海、契丹、黨項、女直……長城之北、祁連之西,多少夷狄族群此起彼落,唯有我漢家兒女,與之對峙千年,延綿至今。哪怕是氣運游絲于縷,哪怕是曾經窘迫到了絕境,但是一直延續到現今的,還是我華夏神州!
華夏經百年積弱,復興崛起標志性的立國之戰,便是以百廢待興之國力,迎戰當世至強美帝所領的環球十六國于朝鮮,竟能迫對手簽訂城下之盟,統帥彭大將軍豪言: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不是自《滿江紅》《正氣歌》一脈相承的華夏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還有什么才算?三千年延續而來的愛國傳統,前人業績早已輝映歷史長空,亦激勵后人奮進超越。【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讓華夏文明也能如中華國力一般浴火重生,趕超歐美文明重新回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如秦漢隋唐宋明極盛之時,正是近代以來所有先進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也就是我們現時代的共同事業:華夏民族偉大復興事業。
唯有如是這般,才是我輩決心效仿的先賢圣哲事業,也方是我等心之神往的華夏神州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