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戛納電影節,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金棕櫚獎。于是,又有許多影評人,老生常談地艷羨韓國電影的“深度”,感慨中國電影差距太遠。
然而,這么多年了,難道還看不出來,每當發現社會不公,國民權益被侵害,中國會直接解決問題。而韓國人會……又拍一部“有深度”的“揭露社會黑暗”電影。
“李勝利事件”引發何等軒然大波,最后居然強行反轉,甚至讓韓國現任總統都無能為力,還不足以說明,整個韓國影視圈,甚至整個韓國國家,是個何等奇葩而可笑的存在么?
一個政治軍事上被美國控制,經濟上被日本和美國控制的半殖民地,一個本土財閥和帝國主義密切勾結、共同統治的所謂國家,不就是很多“果粉”心向往之的“現代版民國”么?
縱然有一些心懷正義的藝術家,拍攝了一部又一部藝術價值頗高、去爭取國際大獎的的電影,又能改變什么?面對社會不公和黑暗,背后是強大的國內外反動勢力,他們根本什么也改變不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同樣不會有任何改變,所謂的“揭露”“批判”,僅僅就是絕望弱者可悲的哀鳴罷了。
同理還有印度電影,在廣受贊譽的阿米爾汗電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中,飾演女兒的年輕女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卻迫于保守勢力壓力,不得不黯然宣布從此息影,對比這兩部影片倡導的女性應“勇于抗爭,爭取權利”的主題思想,何其諷刺!
今年夏天,隨著《八佰》撤檔,臺灣金馬獎被封殺,一眾文青影評人又開始哀鳴:【這是中國電影的冰河時期】,順便一如既往地將韓國電影吹上天,艷羨其所謂的“創作自由”。然而,在他們鼠目寸光所看不到的電影大市場,中國電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效率和激情,去乘風破浪,去一往無前!
從《泰囧》到《戰狼2》,從《紅海行動》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從票房爆款到兼具藝術口碑,從小成本喜劇片“以小搏大”創造奇跡,到完成好萊塢A級大制作水準的軍事戰爭片和科幻片,更到連一部國產動畫片,在本土市場的票房,也和《復聯4》這樣的好萊塢超級巨制直接叫板了。
短短數年時間,中國的電影工業已經飛速進步,各個門類的商業類型片都已經取得了長足可喜的進步,甚至是以前不被看好的冷門類型,如科幻片和動畫片,也同樣能創造票房奇跡,終于能在和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正面對決中,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場,并正式開始了漫長的沖鋒和挑戰歷程。
中國電影人早已經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撥人,當一小撮文青編導們,依舊“哭哭啼啼,毫無出息”,如祥林嫂一般沉溺于舊日時光,專門盯著各類社會陰暗面,拍攝電影只為和韓國人一般,去給歐美評委和文青影評人看,根本目的不外乎沽名釣譽,討得洋大人認可,競爭國際獎項,給個人履歷增添榮光;
另一大群電影人,早已拋棄過往文青流毒,視廣大中國觀眾為衣食父母和上帝,努力拍片迎合大眾口味,滿足國民需求,自然在蓬勃發展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如魚得水,賺得盆滿缽盈。如《戰狼2》《紅海行動》這兩部公開宣揚愛國思想的主旋律軍事片,竟獲得合計近一百億票房的巨大成功,分別取得2017年和2018年度的票房冠軍,更加昭示了愛國無罪!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在網絡大發展,智能手機大普及,人人可為自媒體,每個人都是影評人,億萬“小鎮青年”成為主流電影觀眾的時代;曾經由少數文青“影評人”,便能決定一部電影風評歷史地位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返】!
對過往那些自以為掌握了電影評價話語權,一直輕視鄙視漠視票房和商業片價值的電影人和影評人,對那些全無家國情懷,深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毒害,至今執迷不悟的電影人和影評人來說,或許最痛苦最落寞的時代也莫過于此,
他們的那些引以為豪的閱片量、他們的那些云山霧里意識流,他們的那些辭藻堆砌隱喻解讀,如今在絕大多數觀眾看來,早已成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話,即使對少數還在執著于拍冷門文藝片在國際上沖獎的導演來說,也同樣失去了意義和價值。
——看看這兩年的文藝片,就為了多幾百萬幾千萬票房,何嘗不是奇計百出?有不惜讓演技拙劣的流量明星擔綱主演的,有偽裝成愛情商業片搞詐騙營銷的,有找少女偶像幫忙宣傳的,更多是已獲權威大獎或提名的導演,卻因票房撲街而公開發瘋的。
且睜眼看看世界吧!
連藝術電影的圣地法國電影都已經守不住本土市場,在好萊塢商業大片面前節節敗退;
連號稱藝術電影的殿堂的歐洲三大電影節,這些年來都在竭力迎合和討好那些好萊塢巨星,給他們濫發獎項,換取他們賞臉出席典禮,以此保持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在各種好萊塢商業大片,一部接一部,一個系列接一個系列,在全世界收割票房,瘋狂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時代,還要鼓吹“藝術至上”“創作自由”,將日韓電影印度電影鼓吹為中國電影之師的文青影評人們,不是【其心可誅】是什么?
——只因無論從資金還是技術,顯然美國人才是最有義務去為人類藝術殿堂添磚加瓦的,而不是將絕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來生產那些劇情平庸、全靠特效的工業流水線爆米花!
連美國人都再拍不出《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連《黑豹》都能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卻強求中國人非要繼續拍《霸王別姬》《花樣年華》?這不是何不食肉糜,又是什么?——敵人如此強大如此虎視眈眈,孰輕孰重,可能分得清?
那些嘴上高喊“創作自由”,艷羨韓國電影,內心深處秉承其反骨本心的小眾電影人和影評人,早都亟待一場思想靈魂深處的革命,好好洗心革面,否則就該被萬眾唾棄了!
韓國人是有《燃燒》有《寄生蟲》,日本人是有《小偷家族》,只可惜不論是戛納金棕櫚獎,還是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能改變他們的國土不但一直是美國大兵予取予求的半殖民地,就連本土電影市場也一直是好萊塢游樂場的現狀么?
幸好,從本世紀初,張藝謀導演不再拍鄉土文藝片,改弦更張拍《英雄》開始,中國主流電影人就已經紛紛與那樣的歧路決裂了!
隨著如今中國電影崛起和挑戰好萊塢的大勢已成,我們今日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告:
挑戰好萊塢電影的國際霸權,日韓不行,印度不行,歐洲也不行,唯我中國電影,當仁不讓,非我莫屬!
根本無需理會那些豆瓣牧羊犬、文青影評人、好萊塢買辦們的渺小喧囂,
只因他們早已經被《戰狼》冷鋒掃射得千瘡百孔,被《流浪地球》一萬座行星發動機碾壓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