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渤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中,以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贊譽江西之地,事實上,從東晉名將陶侃與其后人陶淵明起,江西到宋明兩朝更是英才輩出:
王安石、歐陽修、 文天祥、 晏殊、曾鞏、黃庭堅、陸九淵、湯顯祖、八大山人……
不止是在宋朝時文風鼎盛,“唐宋八大家”得其三人:王安石、歐陽修、 曾鞏。
明朝時,江西籍內閣首輔多達10人,(解縉、胡廣,楊士奇,陳循,陳文,彭時,費宏,夏言,嚴嵩,劉一燝),僅次于11人的浙江,超過9人的江蘇,而且在朝廷重要部門任職的官員極多,甚至有“朝仕半江右”(滿朝文武半江西)之說。
大明首輔:解縉、楊士奇(江西吉安人)
大明首輔:夏言(江西貴溪人)
首輔姓名:任職時間
解縉:建文四年十一月——永樂五年(1402年-1407年)
胡廣:永樂五年——永樂十六年(1407年-1418年)
楊士奇:永樂二十二年——正統九年(1424年-1444年 )
陳循:正統十四年——天順元年(1449年-1457年 )
陳文:成化二年——成化四年(1466年-1468年)
彭時:成化四年——成化十一年(1468年-1475年)
費宏:嘉靖三年——嘉靖六年(1524年-1527年)
夏言:嘉靖十七年——嘉靖二十一年(1538年-1542年)
嚴嵩:嘉靖二十三年——嘉靖二十四年(1544年-1545年)
夏言:嘉靖二十四年——嘉靖二十七年(1545年-1548年)
嚴嵩:嘉靖二十七年——嘉靖四十一年(1548年-1562年)
劉一燝:泰昌元年——天啟元年(1620年-1621年 )
整個大明王朝276年,其中,江西籍首輔執政的時間就超過85年,占了近三分之一時間。
因此,科舉時代的明朝,江西甚至可說是全國公認最好的三個省份之一, 足以和江蘇(當時還是南直隸一部分)、浙江并列而無愧。
人杰地靈甲天下,滿朝文武半江西。
然而,嘉靖年間,先是夏言和嚴嵩這兩位江西同鄉,成為誓不兩立的政敵。嚴嵩迎合嘉靖帝,害死夏言后,雖一度執掌內閣十九年,年過八旬,垂垂老矣時,終于被松江人徐階斗敗。
徐階更為排斥異己,發動了對嚴黨的大清洗,多名江西籍朝臣也被強行牽連其中。從此,內閣和朝臣中,贛籍官員人數大減。
清軍入關后,對南昌和贛州這兩座全省最重要城市,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屠殺,殺害近四十萬人。
1646年, 清軍攻陷贛州, 江西總督萬元吉、武英殿大學士楊廷麟等與六千守軍殉國。清軍屠城,殺害二十萬人。
1649年,金聲恒起兵反正,重投南明陣營,堅守南昌半年,城破, 清軍屠城,殺害二十萬人。
太平天國戰爭時,江西又做為清軍和太平軍雙方勢力反復拉鋸的主戰場,在短短5年時間就減少200萬人口。而且,戰后湘軍集團和湘籍官員在清廷的強勢崛起,強大的話語權更決定了京廣鐵路(當時稱為“粵漢鐵路”)的最終路線。
1896年,當清廷籌建粵漢鐵路時,最初擬定是從江西入粵,相比于當時贛籍官員的懵懂,已經睜眼看世界,深刻意識到鐵路對一個地區價值的湘籍官員們,竭盡所能,大聲疾呼反對。
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維新派風云人物譚嗣同更在其主辦《湘報》連續發布多篇文章,鼓吹“鐵路入湘之利,入贛之不利”,最終,在他們的共同努力和壓力下,粵漢鐵路選道湖南。
這條堪稱中國南北大動脈鐵路運行通車,也直接導致了贛江水道這一此前持續千年的內陸與嶺南商路的衰敗,并決定了湖南和江西兩省至今的興衰。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從南昌首義到井岡山星火燎原,定都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無數江西子弟投身革命,浴血沙場。在紅軍長征北上后,遍布全省的蘇區遭到國民黨軍的屠戮報復,所謂“茅草過火,石頭過刀,人要換種”,全省人口銳減超過500萬人。
江西人口數據:
1911年:1697萬人。
1928年:2032萬人。
1933年:1863萬人。
1937年:1328萬人。
1945年:1347萬人。
1947年:1272萬人。
日軍侵華時,占領南昌六年,直接殺害當地民眾超過7萬人,戰前30萬人的南昌市區僅剩8.5萬人。到新中國成立時,江西省總人口已經從民國初年的1700萬人銳減到1300萬人,為中東部相鄰各省最少,甚至至今也沒能徹底恢復元氣。
(湖北5700萬人,浙江5400萬人,安徽5900萬人,湖南6500萬人,江蘇7800萬人,廣東1億人,而江西只有4400萬人,還比不上地域更偏遠的廣西和云南。)
21世紀,高鐵時代開啟后,一張“環江西高鐵圖”更充分說明了這個省在全國經濟布局中的邊緣地位。以至于贛省網民都紛紛自嘲自己是“阿卡林省”。
國家統計局2019年1月21日發布的數據,2018年末,中國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逼近14億大關。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男性多于女性3164萬人!和人們常說的“三千萬光棍”一致。
而全國男女比例最失調的地域前三名,就是海南、廣西、江西。
再對比人均gdp排名:
其中,江西女性和男性數量比例為100:120,這就大致意味著大約每120個男性,將會有20個是單身漢。男多女少的現狀,長期不發達的經濟形勢(人均gdp全國第24名,倒數第八名),閉塞的交通環境……
冰凍三尺,遠非一日之寒,是一個歷史上曾經輝煌的地域,持續了整整百年的沉淪。要解凍,也遠非一日之功。
這片偉大的土地,在五百年前不知出了多少民族先賢,學問大家,在紅色革命時代,為這個國家的新生,更是浴血犧牲,可說最多。
然而目前這種被全國經濟邊緣化、被相鄰各省越拋越遠的現狀,優秀年輕人紛紛北上或者去沿海安居的現狀,說到底,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好在,2016年,隨著滬昆高速鐵路通車,終于結束了“江西無高鐵”的歷史。
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