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初上映的電影《我的姐姐》,是一部切中時弊、直面各種“重男輕女”現象事實的優秀電影。上映剛剛4天,票房突破4.4億, 排片和上座率都一直排在同檔期第一名。創造了冷檔期小成本電影的驚人奇跡。
隨著票房節節升高的同時,影片在各大平臺的評分則持續下降,豆瓣評分從7.9分下降到7.2分,貓眼評分從9.1分下降到8.9分,口碑評價更是兩極分化。
原因很簡單:這部影片“切中時弊、刀刀見血”地反應了現實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種種重男輕女現象,將女性從幼年到中年,面臨的種種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完全呈現出來,讓太多女性觀眾感同身受。
女主人公“安然”,生在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
從小不讓穿裙子,被父母逼著裝瘸子,好讓家里生二胎,不裝就挨打;
被父母不管,扔到姑媽家,被表哥欺負當沙包打,還被姑父偷看洗澡;
高考想去北京讀醫大,卻被父母私自改了志愿,只得讀了本地的護理專業,就因為學成畢業時間短,好顧家;
上大學后,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打工掙的,父母生了弟弟,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從沒給自己下過廚、做過菜的父親,卻常給弟弟做紅燒肉……
因此,她們便愈發不能接受,當女主角父母因車禍去世,被迫臨時照管5歲弟弟, 與聽話懂事的弟弟感情漸深、最終在將弟弟送養給某富裕家庭、即將簽字的一瞬間,帶著弟弟出門狂奔,影片戛然而止的“開放式結局”。
平心而論,這是一部直面現實、卻又體現了溫馨親情的好電影,值得推薦。影片里女主人公的表現,確實是可以獲得大多數三觀正常的觀眾的同情、理解的,畢竟是這樣的明顯的性別歧視下,頑強著長大。
至于那些對影片開放式結局不滿,在各個平臺破口謾罵的那些人,說白了,就在于她們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精致利己主義者”了,將確實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和傳統觀念,當做了理所當然地逃避自己責任與義務的擋箭牌。
隨著影片熱映,越來越多的人堅信,影片的創作靈感來自于2013年,首發于天涯社區,陸續傳到其他網絡平臺的某個長帖:【 《父母去世后,我把兩歲的弟弟抱養了出去》 】
當然,帖中所提,很大可能根本就不是真人真事,而就是一個當時極流行的、借著剛開放二胎政策,給該網站論壇吸引流量的“寫手貼”。所以,是直接用【公共馬甲】的id發表。
而根據該貼帖主的自述,她根本沒經歷過電影《我的姐姐》里,女主人公所遭遇的、從小到大的種種打壓、歧視,反而當了二十一年獨生女,在二胎弟弟出生前,是一個她自認為“幸福的家庭”。
這樣的人,居然理所當然認為父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憎恨年幼的弟弟,在父母意外去世后,一邊霸占全部家產,一邊把2歲弟弟送養給條件很差的農村家庭,然后在網絡發貼自白,實在是突破了人類道德的下限!
而且,該貼所述之事,根本和男女性別無關。
不論把姐姐換成哥哥,還是把弟弟換成妹妹,
一邊霸占全部父母遺產,一邊遺棄年幼弟妹,還沾沾自喜、公注于眾的行徑,都必然是極其無恥、毫無底線的!
而且,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父母去世或者無能力撫養時,有能力扶養的兄姐,對未成年弟妹,是有扶養義務的。
所以,如果兄姐不愿承擔這種義務,本身就已經違法了!
更不用說還利用弟妹未成年無自理能力,霸占父母全部遺產了。
這已經違背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最基本的傳統美德,理應被萬人唾棄!
所以,《我的姐姐》片方,如果當真是從該貼得到創作靈感、原創了劇本,確實不涉及任何對知識產權的觸犯。
—— 歪曲捏造,欺瞞大眾,冒充真實事件,挑戰公眾良識的寫手杜撰貼,也配得到任何的版權保護?別搞笑了!
那么假設萬一,這個世界上當真存在,原型姐姐這樣的人,原貼當真是貼主自己的親身經歷,她有沒有資格向片方提出版權訴訟呢?
——這樣的人站出來,讓大家都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讓同事鄰居們都知道了她當年對年幼弟弟的狠心作為,直接就萬人唾棄、社會死亡了!——說真的,還真有些期待呢。
而天涯帖主自述的此等無情、無恥行徑,為何竟得到許多自詡為“現代獨立女性”的認同、反而對電影里描述姐弟親情以及最終結局極為不滿呢?
因為骨子里自私自利的人,自然會為同類辯護:作為獨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獨生女,享受了幾千年來所有女性從未有過的好時光,便認為自己理所應當獨占父母所有資源與全部寵愛,把已經出生、可能出生的二胎弟妹當成是來爭奪家產的仇敵;
更完全認同天涯帖主這種父母發生意外,就理所當然要霸占全部家產,把年幼弟妹丟棄不管,結婚嫁人去一線城市首付買房,享受自己小家庭幸福生活的人生邏輯,
居然還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在抗擊“重男輕女”的女權斗士,何其荒謬可笑!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了,“男女平等”早已從法律到道德上,都是不容置疑之基本常識,為什么社會觀念和生活實踐中,卻還有這么多“重男輕女”的現象?
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很多“精致利己主義”女性,既要享受男性一樣的權益,又根本不愿履行和傳統男性等同的責任與義務?對社會、對家庭。
她們自己都是從小到大、一門心思“結婚生娃”、嫁個好男人來“改變命運”,將來和丈夫兒女的家才是自己的家,把此前和父母的家只當成暫住,在這點上,完全還是依從古代男權社會的傳統觀念。
那么父母在對兒子和女兒的養育上,會如何側重,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這些女人自己當了母親、婆婆、祖母后,當然也會“以己度人”,自覺不自覺地,成為竭力“重男輕女”、壓迫下一輩女性的幫兇、甚至罪魁!
說真的,筆者觀影時甚至一度擔心,
那些有兒有女的年輕父母,看了整部影片,女主人公出于個人立場的猶豫糾結后,
更看了網絡評論里,大量“精致利己女權主義者”們,對影片結局的不滿甚至謾罵后,
會不會更堅定相信:女兒是完全養不熟、靠不住的……
——既種其因,便得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