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端午檔上映的《當男人戀愛時》,是一部臺灣翻拍韓國的愛情片,做了很多契合臺灣人口味的“本島化改編”,據說在島內電影市場大賣,獲得了今年為止的票房冠軍,當然,其實也就是9100萬人民幣而已。
然而,這片子的劇情,處處皆是狗血與雷點,假設是內陸電影人,把一部韓國電影翻拍成這樣,相信早在上映的第一時間,就被各路影評人/UP主/大V,當做“三觀奇葩大爛片”給噴死了:
一個中年男人不務正業,當追債的小混混,又是嫖又是賭,和老鴇妓女合作愉快,干著逼良為娼的勾當,誰家欠了錢還不上,勸誘/逼迫這家的年輕女性去賣身還債?
——用反面人物和犯罪分子當男主角的影片,古今中外是有很多,比如胡歌2019年主演的那部《南方車站的聚會》,也在國際影壇獲得過一致好評。
但是,如本片這般,用這種“路邊黃毛混混”的猥瑣人設做男主角,然后“遇見真愛女主,浪子回頭金不換”當影片主線,相信大部分三觀正常的觀眾們,完全不能容忍,好不好?
看看同檔期,同年齡段的臺灣男星主演的《熱帶往事》,同樣是社會底層人員,同樣游走在犯罪邊緣,彭于晏飾演的男主角,對素昧平生的受害人家屬,是怎樣有情有義有俠骨的。這就是內陸電影和臺灣電影/韓國電影的最大不同,我們有基本三觀底線!
而大學畢業、職業為銀行職員的女主角,人設上更是徹頭徹尾的“戀愛工具人”,就因為小混混長期的精神pua,幫她辦了父親喪禮,就這么淪陷了深愛了,花光僅有積蓄了,等小混混出獄了重病了,還從此要贍養小混混的老年癡呆父親?——因為一場生離死別的愛戀, 一切不幸接踵而至,這是催淚還是狗血?
——看看《我的姐姐》這樣演員演技出色、本身質量上佳(豆瓣開畫7.9分,貓眼開畫9.1分)的內陸影片,市場上難得一見的歌頌女性美德的大女主影片,就因為結尾女主角猶豫著,是否要為自己前途生活,放棄撫養年幼弟弟,沒有最終決定的開放式結局,——就在全網各個平臺,被一大群自稱“女權主義者”,實為“精致利己主義者”,鋪天蓋地地痛批甚至謾罵,以及煽動狂打低分,降至了目前的豆瓣7.0分,貓眼8.9分。
那么,為何看到《當男人戀愛時》這種真正把女性人格、尊嚴和利益都直接踩到泥底,充當吹噓混混男主角如何深情的“工具人”的臺灣翻拍韓片,此前痛罵《我的姐姐》的許多人,就悄然無聲視而不見了?
——她們所一貫主張的,究竟是真正的爭取女性權益?還是出于某些目的,僅僅為了貶損內陸男性,挑起男女對立矛盾?
欣慰的是,這種片子,哪怕有再多臺灣電影愛好者去吹噓,一邊還挑剔“國語版不夠原汁原味,要看閩南語版”,更有一向對臺灣電影戴著極深濾鏡的各路文青影評人們贊嘆,甚至希望復制上一部臺灣票房冠軍、同樣是大灑狗血的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內陸市場的票房成功,卻還是無濟于事:
上映前5天,票房4600萬,豆瓣不到7分,貓眼不到9分,注定其不可能有多高的口碑效應,取得幻想中的票房大賣了。
幾年前,讓《悲傷》這種同樣三觀奇葩、一味狂撒狗血的片子,營銷成功,狂撈了9.6億票房,本就是日益健康的國內電影市場,近年來罕有的一大恥辱??梢欢M可再!
從《當男人戀愛時》此片過時的營銷方式,還能看出,封殺臺灣金馬獎,確確實實就是功德無量!如果還是2018年以前,臺灣金馬獎被一眾影評人和文藝青年們吹捧為“華語電影第一權威大獎”的時代,
一邊是各種質量上佳、票房大賣的內陸商業大片,被排斥于金馬獎提名獲獎名單,
一邊是各種冷門小眾影片,被金馬獎給予過分鼓勵,以此討好文青影評人,在內陸影界培養所謂的“金馬獎嫡系”,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
另一邊,則是諸如《當男人戀愛時》同類型的臺灣島內或小眾、或狗血影片,被「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后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于顏面無光」
這是2018年金馬獎風波,被內陸電影界徹底封殺后,臺灣影人絕望下的不打自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后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于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p>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臺灣影片的真實水準。然而,一個完全沒有電影規?;援a能力的地區,又怎么可能掌握華語電影評判的話語權,甚至左右整個華語影壇的導向,間接掌控華語影視圈命脈呢?——未免自我感覺太好了!
而類似《當男人戀愛時》這樣的島內電影,依然用著過時的套路,卻再也起不到類似效果,廣大內陸觀眾再也不吃這一套了,何嘗不是理所當然。
當然,影片反應的臺灣島內現狀:黑社會無法無天,逼良為娼習以為常,警方承認高利貸合法化,老實本分則飽受欺凌,正經營生難以糊口,連“開一家奶茶店”這樣的愿望都難以實現……
確實就是整個社會的集體墮落化、劣質化,已經再難以維系其“發達社會”的自吹自擂了?!捌@句臺詞:走正路是好命人的權利,何其絕望!何其悲催!
或許影片在島內的大賣,也正是切中了太多人的感同身受吧。從這個角度,倒還是挺有現實批判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