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十六回,除了回目標題里說的事件之外,還說了一件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賈府的工資制度。
一、金釧兒的月錢
金釧兒死掉了,她的位置空出來了,于是就有幾個家人去求鳳姐,要補金釧兒的位置,甚至為了這個位置,幾個家人就常常效敬鳳姐東西,鳳姐最初不知道其中緣故,倒是平兒敏慧,立即點明了是因為金釧那一兩銀子月錢的緣故。原來,依照舊例標準,王夫人跟前有四個大丫環,大丫環每月每人有一兩銀子的份例,現在金釧兒死了,這一兩銀子的大丫環位置空出來了,于是,大家討好鳳姐,謀劃的就是這一兩銀子的位子。當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多大呢?為什么大家都下功夫要拿這個崗位呢?據記載,康熙到乾隆年間,首都普通民眾的年收入為二到三兩銀子,所以,一兩銀子一月的月錢,相對于民間一份極高的月收入。要知道,當時的縣令,一年的正當收入也就只有45兩銀子左右。購買力呢?做一個比較吧:依照當時的房價(只是當時的房價),十五兩銀子就可以在首都買一棟很好的房子,當然,那時的房子并不比現代。照此一比,一兩月錢實在不少,一年下來,差不多就有了一套房子,難怪賈府的下人,犯了大錯,一聽說要趕出去,都傷心不愿,因為那意味著失去了一筆豐厚的收入。最后,金釧兒的這一兩銀子,被王夫人下令拔給了金釧的妹妹玉釧兒,這是個月錢特例,從此之后,玉釧等于拿了雙份月錢。其實,《紅樓》全書,還有兩個月錢特例,一位是李紈,一位是襲人,李紈以后再說,先說襲人。二、襲人的月錢
因為談到月錢,王夫人開始詢問家計,問到老太太處有幾個一兩的,于是談到襲人,并且最后由王夫人拿出結論:明兒挑一個好丫頭送去老太太使。把襲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二十兩銀子里,拿出二兩銀子一吊錢來給襲人。以后趙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襲人的,只是襲人的這一分,都也從我的分例上勻出來,不必動官中的就是了。
這意味著,襲人從此開始拿姨娘級別的月例銀子了,原來從老太太處房里支取的一兩銀子的月例從此上漲到了從王夫人處支取的二兩銀子一吊錢(從此,襲人真正成了王夫人的人)月例。二兩銀子是姨娘級別的月例,另外一吊錢,是每位姨娘配備的兩個丫頭的月例銀子(每位500錢)。讓我們依照月例銀子的多少來看一下賈府的層級制度:依照上圖,襲人現在的月例銀子標準,實際上就是第三等,與趙姨娘、周姨娘是同一標準,并且連配發丫頭的分例也直接以現銀方式支付了。三、一兩銀子與一吊錢的差異
明清時期,依照官方標價:一吊錢也稱“一貫”,合一千文,即1000枚銅錢,大體上折合白銀一兩。比如清順治四年朝廷明文規定:“每十文(銅錢),準銀一分,永著為令。”即白銀與銅錢的比價為1:1000,也就是一兩白銀等于1000枚銅錢,即一貫或一吊錢。但實際上,白銀作為稀有金屬,價值相對穩定,而銅錢常常因為鑄錢制度等原因出現貶值的情況,甚至有七錢、五錢乃至三錢銀子就可以兌換一吊銅錢的時候,“銀貴錢賤”是常態。據外國傳教士記載,康熙年間,一兩銀子最多的時候可以兌換銅錢1771文,最少的時候可以兌換銅錢1637文,年平均為1680文。也就是說,在民間,一兩銀子與一吊錢并不等值。其實,《紅樓夢》成書已經是乾隆年間,這時民間一兩銀子大概能兌換2吊錢(即2000文錢),結合全書,一等大丫頭1兩,二等丫頭1吊約等于半兩銀子,三等小丫頭500錢約等于四分之一兩,這就是賈府的月錢制度:依級別減半。四、賈府財政緊張的苗頭
這一回還有一點細節,也值得一說:就是賈府已有了財政緊張的苗頭。趙姨娘和賈環兩個人,以往每個人二兩月例銀子,再加上每人有兩個丫頭服侍,每個丫頭原標準一吊錢,合計四兩四吊錢,但現在,趙姨娘提出每個月短了一吊錢。為什么呢?鳳姐忙笑道:“姨娘們的丫頭分例減半,人各五百錢。每位兩個丫頭,所以短了一吊錢。……”
趙姨娘的丫頭每月只有500錢月例,這比過去少了一半。原因很簡單,賈府財政緊張,要節省開支,自然要從最不緊要處開始節省,姨娘的丫頭就是這個最不緊要的位置。這個看似極不重要的節省開支細節,實際是賈府敗落的苗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