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晚報報道,家里有孕婦和孩子,作為一名醫生也深知二手煙的危害,勸阻吸煙已成為37歲的楊歡(化名)的習慣。5月的一天,楊歡在小區電梯內勸阻一名老人吸煙時,雙方引發爭執,隨后老人突發心臟病去世。
事后,老人家屬將楊歡告上法庭,要求賠償40余萬元。
楊歡稱,自從他進入電梯后,老人手中的煙就一直點著。
當時電梯內只有他們兩個人,由于空間密閉狹小,煙味重,于是勸阻老人不要在電梯內抽煙。“我也是出于善意提醒,沒有過激言語,更沒有罵老人。但老人覺得我不尊重他,可能面子上掛不住,覺得我多管閑事,所以情緒比較激動。”
監控顯示,雙方在電梯內對話2分鐘左右,其間電梯到了一層、負一層,二人都沒有下電梯,隨后共同返回一層。在一層院內,兩人繼續爭辯,老人有明顯的肢體動作。
物業隨后把兩人勸離,楊歡去取快遞,返回路過物業辦公室時,老人已心臟病發作離世。
老人家屬認為,楊歡無故與老人發生爭執,又大聲呵斥致其心臟病發作,應進行賠償。隨后,楊歡被老人家屬起訴并追究40萬余元民事賠償。
9月4日,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一審判決。一審法院認為: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根據實際情況可由雙方分擔損失。根據公平原則,法院酌定楊歡向老人家屬補償1.5萬元。
老人家屬不服上訴。
11月1日,本案二審開庭,并未當庭宣判。老人家屬稱,此次意外,老人自身有心臟病是一個原因,但楊歡的勸阻也是一個原因。
對于案件的判決,很多網友爭議很大。認為楊歡善意勸阻不該承擔責任,也有人覺得楊歡多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應該注意方式方法,估計是言語過激。才會導致老人心臟病發。
好心勸阻抽煙老人的楊歡是否該為此承擔責任呢?
嘉賓:云南上首律師事務所主任 杜曉秋律師
問題:先來看法院判決, 9月4日,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一審判決。一審法院認為: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根據實際情況可由雙方分擔損失。根據公平原則,法院酌定楊歡向老人家屬補償1.5萬元。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了,為什么楊歡沒有過錯,還要根據公平原則承擔補償責任,什么是公平原則?本案是否應該適用公平原則?
杜曉秋律師:公平原則是民法上責任的一種形式,又叫嚴格責任原則或者特殊侵權原則。公平原則規定,行為人雙方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根據實際的損失情況,法院判決雙方分擔部分損失,這就是公平原則。
首先,本案法院適用公平原則是否能適當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個案子不應當適用公平原則。更多的應該適用普通的侵權原則來對本案作出判決。這只是一個因素。
第二,本案的起因是什么?是一個公共場所吸煙所引發的勸煙行為。怎樣來看待這個行為?公共場所勸煙行為是否符合我們的公序良俗?是否符合我們的法律規定?
這是我們看待這個案件的起因最重要的兩個基本出發點。
從這兩個基本出發點來看,在公共場所勸阻別人吸煙是符合公序良俗的。同時,鄭州估計有公共場所控煙方面的一些規定。全國一直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控煙規定。
但是,我認為他的勸阻行為是符合我們的公序良俗,應當倡導的,而不是應當予以壓制的。
當然,勸阻的方式是否有問題,我們應當另當別論。但是,楊歡的出發點是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的。我認為,不應該適用公平原則處理本案,不然以后沒人敢去勸阻吸煙行為。
顯然,我覺得這個判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比法官考慮個案的補償更不公平。我認為,這個案子應該考慮的是公序良俗和對整體公共場所的法律秩序的維護。這是個核心問題。
方弘:電梯除了是公共場所以外,在里面吸煙還有一定的危害性。因為,在電梯里面吸煙也有可能會產生火災。所以,它的危險性更大些。對于該不該勸阻老人吸煙,大家應該都是已經達成共識了。就是應該勸!
本案中,老人本身有心臟病。老人家人認為:楊歡勸煙才引發老人心臟病發作,導致死亡。如果楊歡言語過激的話,是不是也是造成老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呢?或者是一個次要原因呢?
杜曉秋率律師:首先,對于老人的死亡和楊歡勸阻吸煙的問題上是否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我認為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那么,是否具有間接的因果關系呢?我認為也不具有。因為,本案中,老人表現出來的過錯性更大一些。只能說楊帆在勸阻老人的時候,應該處于尊重老人的角度,在言語上不要太過激。當然,是否過激,還看不到有證據證實。
另外,楊歡始終是出于公序良俗或者有法規規定為依據做出來的勸阻行為。我認為,他勸阻老人的行為和老人的死亡不具有因果關系。只能從道德層面來說,勸阻老人吸煙,言語上應當處于尊重的態度。
方弘:我個人其實對于電梯里面抽煙是挺反感的。因為,電梯空間密閉,有人在里面抽煙的話,煙味很長時間才會散開。進進出出的人都會吸到二手煙。而且二手煙的危害特別大。
尤其對一些小孩子、孕婦的影響就會很大。如果長期吸二手煙,一些孕婦就有可能生的孩子是畸形的。
但是,很多時候,大家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二手煙的危害性。或者意識到了,很少有人會像楊歡這樣主動勸阻。因為,據楊歡所說,他不僅在電梯會勸阻,即便在其他一些公眾場合,比如說飯店、醫院有人抽煙,他也會去勸。我覺得,我們社會就應該需要楊歡這樣的人來維護咱們社會的文明環境。這個行為還是要提倡的。
無論楊歡承擔責任是15000,還是1500塊錢,這樣的判決就是在暗示大家對于一些不文明行為,我們就應該視而不見。這就不應該是社會所提倡的行為。
所以,我們期待這個案件的二審判決結果。
杜曉秋律師:對。電梯里面基本都有禁煙標志。另外,對于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行為,我認為法院應該支持。而不應該說小的利益受損,就個案就適用公平原則。但是,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是對維護公序良俗方面看是一種傷害。
方弘:對待老年人或者其他人,勸阻方式也應該盡量委婉,多尊重對方。
杜曉秋律師:本案中,楊歡的勸阻沒有超過限度。從視頻看,他沒有動手,也沒有大聲斥責,只是走出電梯有爭執。所以,本案的勸阻方式是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