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是我國古代手工藝技術和金屬鑄幣技術非常發達的時期,也是古代年號錢豐富的時期,除了幾個特殊的皇帝外,大多數皇帝都有好幾個年號,每一次修改年號都要鑄造一種新的年號錢,每種年號錢在尺寸、鑄造地區又有多種版本,下面文瀚樂拍就來仔細梳理一下宋朝每一位皇帝的年號錢。
北宋趙匡胤開國建制以后,鑄造了宋元通寶,之后又鑄造了宋元通寶的鐵錢版本。
北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期,先后鑄造太平、淳化、至道三種年號錢,其中淳化元寶上的字是太宗皇帝親自手書,分為真書、行書、草書三種字體。
以上宋朝初年的這四種古錢幣,上面錢文的字跡與開元通寶的錢幣相仿,是一錢多體,宋朝錢幣保持著面深背淺的特點,很多錢幣的背部還有星月或是豎畫。
宋真宗趙恒在位時期,鑄造了咸平、景德、祥符、天穗四種年號錢,每一枚上面的文字都是楷體字,而且尺寸和錢幣重量并不統一,其中咸平、祥符兩種錢幣上有大型寬緣錢,而祥符的小平錢的背后有星月,其余的錢幣背后都是光背。
宋仁宗趙禎在位時期,鑄幣機構先后鑄造了天圣、明道、景祐、皇宋、康定、慶歷、至和、嘉祐共計8種年號錢。其中康定元寶只有鐵制的小平錢、慶歷只有銅或鐵的重寶、皇宋通寶有九疊篆文,其余的大多以小平錢為主,大錢比較罕見。
宋英宗趙曙在位時期只有一個年號,所以錢幣只鑄造了治平元寶和通寶。到了宋神宗趙頊時期,鑄造了非常多的熙寧和元豐兩種年號錢,最多的時候每年鑄造500多萬貫,而且版別非常復雜,但其中熙寧通寶和元豐重寶則非常稀有。
宋哲宗趙煦時期用過元祐、紹圣、元符三個年號,并鑄造了相應的三種年號錢,其中年號紹圣的錢大多數是小平和廣穿,不過宋哲宗在位后期,鑄造的鐵錢非常多。
宋徽宗趙佶登基以后,當時的鑄錢工藝和錢文藝術都達到了高峰,先后鑄造了建國、圣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年號錢。其中圣宋元寶的篆文更精美,而圣宋通寶則最為稀有。崇寧通寶四個字是徽宗手書的瘦金體,小平錢不多,大多數是通寶和重寶兩種。此外,宣和的年號錢有元寶和通寶兩種,都是篆隸成對的。
宋欽宗時鑄有靖康通室和元寶,錢文是宋欽宗手書的,數量極少而版別特別多,但需要注意的是靖康的偽造錢很多。
在文瀚樂拍看來,南宋的錢幣鑄造特點與北宋沒有差別,但是鑄造的規模和發行的范圍,遠遠比不上北宋。
宋高宗趙構在位時,依照年號鑄造了建炎和紹興兩種錢,其中建炎有通寶、重寶和元寶,而紹興年號則只有元寶與通寶。
宋孝宗趙昚在位期間共有個三個年號,卻鑄造了隆興、乾道、淳熙、淳熙四種年號錢,其中隆興和乾道沒有鑄造小平錢,從淳熙七年以后鑄造的錢,背后開始有紀年數,此后宋朝的錢幣大多用宋體字。
宋光宗趙惇在位期間只有一個年號,鑄造了紹熙通寶。
宋寧宗趙擴在位期間有四個年號,依次鑄造了慶元、嘉泰、開禧、嘉定其中錢幣,其中慶元的錢幣背后有“永”字,這里的永是個地名。值得注意的是,宋孝宗至宋寧宗期間還鑄造了大量的鐵錢,尤其是四川鑄造的嘉定大鐵錢,有有元、通、重、至、之、崇、隆、真、興、正、珍、泉、萬、封、洪、金、新、安、永等十九種稱呼,繁亂復雜。
宋理宗趙昀在期間共有8個年號,依次鑄了寶慶、大宋、紹定、端平。嘉熙、淳祐、皇宋、開慶、景定等9種年號錢。
宋度宗趙禥只有一個年號咸淳,他鑄造了宋王朝的最后一種年號錢咸淳元寶。自此以后的宋朝年號都沒有再鑄造年號錢,據文瀚樂拍所知,宋度宗以后的年號的古錢幣均為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