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喜歡哪個朝代的妝容?
身邊的朋友幾乎沒有人不喜歡梵高
他的畫筆之下色彩奔放、明亮又夸張
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那么
現實生活中的天才畫家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瘋瘋癲癲?絮絮叨叨?還是孤僻不愛說話?
他的內心又是怎樣呢?
厭世?自閉?還是充滿著對自由的向往?
由于梵高絢爛又短暫的一生以及人物性格的傳奇性
影視公司酷愛拍攝有關梵高的電影
△各個國家拍攝的梵高系列電影
直到今天,梵高電影宇宙已經存在了62年
還有可能繼續拓展下去——
Ink整理了6部與涉及文森特·梵高的影視作品與大家分享
到底哪個版本的梵高才是你心目中的最佳呢?
1
自梵高1890年在去世之后
第一部致敬梵高的電影在1956年誕生——
1 《梵高傳》
1956年
簡介:經過幾次情感失敗之后,梵高開始嘗試成為一名畫家。他的畫奔放熱情、情感肆意,但卻得不到主流畫壇的欣賞。梵高邀請當時正崛起的印象派畫家高更一同去法國南方作畫。剛開始兩人其樂融融,一起創作了很多高水準的作品,但因兩人的個性互不相容,逐漸產生激烈爭吵。
高更試圖離開,梵高為此精神受打擊,試圖持刀威脅高更,高更倉皇而逃,梵高最終自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孤獨、貧困的梵高受精神病所折磨,幾度進入病院療養。而他始終沒有停止繪畫,一直在等待大眾的賞識,最終精神崩毀,開槍結束了生命。
△柯克·道格拉斯飾演的第一代的梵高,眼神有沒有戳動你?
自此以后,與梵高有關的電影也猶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
2 《梵高與提奧》
1990年
簡介:本片講述了凡高與他的弟弟提奧之間的故事。凡高一生為貧窮所困,為了堅持自己的藝術,不得不靠著弟弟提奧的救濟。可以說,沒有提奧,這世上根本也不會有凡高。凡高生前只賣出過一副畫,他死于對繪畫的癲狂,對提奧的愧疚。凡高自殺后,傷心絕望的提奧很快也撒手人寰。兄弟倆都不曾有機會來享受天價凡高藝術所帶來的成就,只能留待世人傳頌。
△蒂姆·羅斯飾演的梵高甚至有點大智若愚
3 《梵高》
1991年
這部影片講述了梵高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經歷,也剖析了自傷自殺的異常行為,正是在精神疾病的嚴重困擾中他完成了《向日葵》等驚世之作。
△雅克·迪特隆飾演的古板型梵高
4 《梵高:畫語人生》
2010年
簡介:劇中的一言一語皆來自于梵高寫給提奧及親人的信件。 本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入木三分的描摹再現,贏得了2011年在班夫世界媒體節上的最佳藝術紀錄片洛基大獎。在這部電影,梵高面對鏡頭各種獨白,加上卷福那張俊朗的英倫長臉,可能是幾個版本里“最帥的梵高”了呢。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的梵高絮絮叨叨
5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2017年
影片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影片采用梵高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讓觀眾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視覺盛宴時,抽絲剝繭地發現隱藏了一個半世紀的秘密。
△羅伯特·古拉奇克飾演的油畫版梵高
6 《永恒之門》
2018年
電影將聚焦梵高在法國阿爾勒與瓦茲河畔奧維爾度過的時光,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之間來回切換,重點講述梵高的創造力和為創作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威廉·達福飾演的最新版梵高
2
關于梵高,尚有許多謎題待解
帶著這些“前情提要”去看電影
可能會讓你獲得更豐沛的情感體驗——
1 梵高為何屬于后印象主義?
梵高早期畫風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經常將倫勃朗和米勒的作品拿來模仿。
△米勒《播種者》
△梵高 仿米勒《播種者》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開始學習印象主義。后來他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他的畫風巨變,于是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色彩強烈。
△1887年 《唐基老爹》
梵高的新畫風,可以說是印象主義與日本浮世繪融合了他個人氣質中的產物,是東西方繪畫合流的結果。這便是后印象主義。
后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它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后印象派藝術家將繪畫的形和色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用主觀感受去塑造客觀現象。
這么看來,梵高屬于后印象主義畫派。
2 梵高生前唯一賣出的作品是什么?
陳丹青曾經調侃,梵高如果來中國報考美術學院,肯定會鎩羽而歸。因為梵高的素描作品,不按照基本法來呀。
△ 《奧維爾市政廳素描》
梵高生前畫了900多幅作品
到頭來卻只賣出了一幅畫——
△1888年 《紅色葡萄園》
這幅作品當時只賣出了400法郎。在當時的畫壇,梵高并不是默默無聞的,只不過大部分輿論總是嘲諷的的聲音沒人愿意購買他的作品。
然而諷刺的是,梵高死后不久,社會終于肯定了他的地位。但是這并不是藝術屆對梵高的死亡進行神化導致的。這么說吧,梵高要是沒有那么快地離開人世,他很有可能等到他出名的那一天。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卻在還未獲得正確評價之前,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3 現在梵高最貴的作品是哪幅?
在給弟弟提奧的信里,梵高說:
“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肖像,他滿懷偉大的理想。
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畫進作品里。
我夸張了他的頭發的金黃色,在頭像后面我不畫小屋的普通墻壁,
而用我調配得極為豐富、極為強烈的藍色涂出無限深遠的背景。
由于這種單純的配合,使金黃色頭發的頭部,
在這豐富的藍色背景上發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1890年《加歇醫生像》
梵高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肖像。1990年5 月15日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加歇醫生像》在3分鐘內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給了日本第二大造紙商Ryoei Saito先生。創下了當時藝術品拍賣價格的世界最高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穩坐世界最昂貴藝術品寶座長達14年之久。
4 梵高死前五年才拿起畫筆?
梵高并不像大家津津樂道的那樣,在三十幾歲的時候突然拿起筆就會畫畫。
△兒時的梵高
還是小孩的時候,每次去郊游的時候,不愛說話的梵高總是會帶上他的速寫本,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開始畫畫。
但是這時候繪畫只是小梵高的興趣罷了。梵高真正把繪畫當作自己的工作,卻是在1880年。立志成為傳道士失敗之后,梵高被迫離開傳道院,在身無分文的狼狽情況下,他給弟弟提奧寫信:“……我目前唯一擔心的是,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到目前為止,我竭力想去幫助別人,但為何總幫不上呢?我到底要靠什么去獲得安慰呢?我常常告訴自己,再度拿起鉛筆,開始畫畫吧!提奧弟,你不必為我擔心,只要能繼續工作,我一定會成功的。”
△1889年《午睡》
他給弟弟寫的信里還提到:“只要天不下雨,我就每天到野外去。我畫了不少野外的房子和茅屋。同時,也畫茅屋對面的牧場、水車、教堂院子里的大樹、寬闊的地面、匆忙工作的木工,此外也畫馬車、馬房和手推車等。
我買了一冊卡薩紐著的《水彩畫指引》,不停地加以研究,獲益不少,例如遠近法,我已經學以致用。”
可以看出梵高完全是自學成才的天才。
5 梵高為什么割下自己的耳朵?
關于這個問題,有好幾種不同版本的解讀:第一種版本說的是,梵高是因為精神問題才割下來自己的耳朵。梵高當時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可是畫成之后,梵高對自己畫的耳朵很不滿意,經過多次修改之后不但沒有增加效果,反而變得更糟。
為了給自己一幅滿意的自畫像,梵高一氣之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1890年《自畫像》
失去了耳朵的梵高給自己作的自畫像
畫里的他眼神平靜,沒有痛苦
第二種版本說的是,梵高在經歷了兩次失戀的痛苦之后,愛上了一個妓女。由于那個妓女在和梵高的床笫之歡中總是愛把玩梵高的耳朵,并深情地夸贊梵高的耳朵是天使的尤物,所以在那個妓女離開梵高之后,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那個妓女,企圖挽回這段愛情。
第三種版本說的是:梵高和高更是好朋友,但他們的藝術觀點往往不和,因此經常打架。有一次在吵架當中,由于倆人情緒都很激動,因此大打出手。在打斗中,高更無意之間用劍削掉了梵高的耳朵,并在慌亂中將兇器丟在河流里。
而梵高為了保護高更免受牢獄之災,選擇隱瞞這件事。然而直到現在,割了梵高耳朵的匕首還沒有找到。到底是哪個說法才是事實真相,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關于割耳朵你最能接受哪個版本呢?小編認為第三種版本更能說服人一些。
你最喜歡梵高的哪幅作品呢?
我選《星空》
△1889年《星空》
超前的色彩搭配和前衛的時尚筆觸
制作成周邊好像也很好看
印客雙十一活動推出【摯愛梵高】周邊組合
包含手機盒、錢包和帆布包
每個都有多種圖案可選
單件購買總價177.9元,現組合售價148元
喜歡梵高的inker不要錯過啦
【摯愛梵高】油畫手機殼
【摯愛梵高】油畫帆布包
掃描二維碼購買
【摯愛梵高】藝術油畫錢包
歡迎掃二維碼購買哦~
前三名下單【摯愛梵高】套餐者,再享立減10元
一頓火鍋不到的錢,把藝術搬回家
另外,單品也可參與滿減(包含ink店中其他單品)
滿99減20元,滿199減40元,滿299減60元
力度可以說非常大了
活動期為11月10日、11日兩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