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則:
1、針灸早期介入,最好是剛發病即針灸。
2、遠端取穴主治,局部少針,引導氣機。
3、動氣針法,形神雙調。
4、刺絡放血,活血利水消腫。
二、取穴:
1、主穴:側三里、側下三里,也可用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取雙側,針尖朝上,深針3寸,大補陽明氣血。初發病的留針45分鐘,如果面癱1個月以上,留針90分鐘。以上二組穴位可交替使用。
2、配穴:1、患側迎香、地倉輕淺刺,為牽引針。
3、患側翳風穴深刺不留針,自然針法,引導氣機。
4、伴流淚者,加木穴有佳效。
三、針法:
1、動氣針法:先針主穴,后取牽引穴。主穴行針得氣的同時或針期間,令患者不斷做鼓腮閉眼動作。或者針刺后嚼口香糖動氣。
2、刺血針法:主張在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最宜刺血,有利于面神經炎癥消退。另外,久治不愈的面癱更宜刺血(久病必瘀、久病入絡)。刺血部位:(1)患側面頰內咬合線處見青黑色瘀絡刺血;(2)耳后完骨穴周圍,找瘀絡刺血,亦可拔罐。每周刺血2次。臨床應用,當靈活化裁,參用其它方法,絕不可執一方而失圓活,此乃臨床大忌。
3、局部可配合雷火神針灸法、隔姜灸法、徒手提升面部手法。
關于面癱的詳細治療操作方法,可以參考本人的公益課面癱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