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給大家講講風寒感冒治療的中成藥,今天就開始。
為什么要講風寒感冒,因為今年的六之氣,是中運風木太過,同時在泉厥陰風木,同時客氣厥陰風木,同時主氣太陽寒水的運氣學背景,所以,是風與寒相疊加的環境特點。一個是風,一個是寒,加起來就是風寒。
所以,今天就來講風寒感冒的治療藥物。
風寒感冒(圖源網絡)
(一)
首先,什么是風寒感冒?
很簡單,風寒感冒就是風邪與寒邪疊加的感冒。
當然,風邪除了與寒邪疊加,還可以與任何一個外感六淫的其他邪氣疊加,形成風熱、風濕、風燥感冒。只不過,我們現在常見常說的,是風寒與風熱。
敲黑板,感冒不是只有風寒和風熱,其他如風燥、風濕、風寒濕、風濕熱、風寒夾熱等等,都是可能的感冒形式。
這就是外感六淫邪氣的組合致病。怎么組合呢?
答:怎么組合都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有不同的組合方式。而中醫五運六氣,就從一定程度上,提前預測了最可能的組合方式。
這就是外感六淫與五運六氣的相結合。
所以,我們現在對外感病的認識是有些凌亂的。正確的做法,不是去發明越來越多的概念,而是應該用好原來的概念。把原來的概念用好,足夠應付所有的外感病。
好,搞清楚了邪氣屬性,就搞清楚了該怎么治。
風邪感冒怎么治呢?祛風。寒邪感冒怎么治呢?散寒。風寒感冒怎么治呢?祛風加上散寒。
什么樣的中藥可以祛風呢?辛味藥。不是溫性藥,不是寒性藥,而是辛味藥。偏溫的辛味藥可以祛風,偏寒的辛味藥同樣可以祛風。這就是辛溫解表與辛涼解表。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與中藥功效關系最密切的中藥藥性,不是四氣,而是五味。
好,什么中藥可以散寒呢?溫性藥,寒者熱之嘛。
但是,如果從藥味的角度來看,其實還是辛味藥和咸味藥能夠散寒,為什么呢?因為辛補肝,咸補心,肝木和心火代表春天和夏天,是陽氣升發的季節,是陽升陽長的季節。所以,辛味和咸味自帶熱性體質,是升陽的。
反過來,酸補肺,苦補腎,肺金和腎水代表秋天和冬天,是陽氣收斂的季節,是陰生陰長的季節,所以,酸味和苦味是自帶寒性體質的,是滋陰的。
所以,《黃帝內經》才會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要想同時祛風和散寒,辛味藥是最佳選擇。
辛味藥(圖源網絡)
(二)
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是的。
我們來看標準的辛味藥,木中木,桂枝,就是一個溫性藥。標準的咸味藥,火中火,旋覆花,也是一個溫性藥。
所以,我們說,標準的風寒感冒治療藥,以辛味藥為主即可。
在“湯液經法圖”體系中,辛溫解表藥,就是單純的辛味藥。而辛涼解表藥,是辛苦兼有的中藥,其中的辛味補肝解表,而苦味瀉心清熱。像金銀花、連翹、薄荷這樣的辛涼解表藥,都是辛苦兼具的中藥。
接下來,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看看代表性的風寒感冒治療方和中成藥。
第一個,最典型的,麻黃附子細辛湯。
其中,麻黃味辛,附子味辛,細辛味辛,三辛,辛以解表,辛以散寒。這就是治療風寒感冒的經典方,用于精神萎靡、全身倦怠、極度惡寒、四肢冷的患者。
當然,附子并不是單純的辛味藥,它也兼有苦味,只不過這個苦,不是瀉心的苦,而是補腎的苦。所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功效,散寒作用多,而解表作用少。黃煌老師曾說,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特點之一,就是病人極度的寒冷感。
所以,這個方子的確經典,但因為力量太強,所以并不常用。
第二個,比較典型的,荊防顆粒。
荊防顆粒的組方,是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在這個組方中,除了甘草,其余中藥的藥味都包含有辛味。
當然,很多中藥并不是單純的辛味藥,只是包含辛味。例如,羌活、獨活和桔梗,也合并有苦味,只不過這個苦味,不是瀉心的苦,也不是補腎的苦,而是燥脾的苦。又如,柴胡和枳殼,合并有酸味。
但是,總體來看,這還是一個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
說明書也是這樣寫的:“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于風寒感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第三個,比較典型的,麻黃湯,三拗片。
麻黃湯的組方,麻黃、桂枝、苦杏仁和甘草。三拗片的組方,麻黃、苦杏仁、甘草和生姜。這兩個方子很像,配伍結構都是“二辛一苦一甘”。只不過,麻黃湯里面是桂枝,三拗片里面是生姜,從解表散寒的角度,其實是類似的。
這兩個方子里面有“二辛一甘”的亞結構,所以可以用于祛風散寒解表,這就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基本盤。
同時,加入了苦杏仁。苦杏仁是以苦味為主導藥味,方子里又有甘草,一苦一甘,且均可用于咳嗽,故而苦甘化咸,咸瀉肺止咳祛痰。
所以,麻黃湯和三拗片,是用于風寒感冒的,癥見怕冷、鼻流清涕伴有咳嗽的代表方。
換句話說,由于苦味藥的引入,使得這兩個方子的功效定位出現了變化,瀉肺治肺的作用更明顯了。
第四個,比較典型的,感冒疏風顆粒。
感冒疏風顆粒,由麻黃、苦杏仁、桂枝、白芍、紫蘇葉、防風、桔梗、谷芽、甘草、大棗、生姜、獨活組成。這里面,集合了麻黃湯和桂枝湯兩個方子,然后加減而成。
麻黃湯和桂枝湯,看著很像,其實差別很大。麻黃湯的特點,剛才已經說過了,是其中的苦味藥。而桂枝湯呢?全方沒有苦味藥。所以,桂枝湯依然是以治療肝木為主的方子。
這兩個方子結合在一起,再加上紫蘇葉、防風、獨活這樣的辛味藥,再加上桔梗這樣的苦味藥,再加上大棗、谷芽這樣的甘味藥。總體來看,就還是構成了一個既能補肝散寒,又能瀉肺止咳的肝肺同治方,對吧。
或者說,感冒疏風顆粒,是三拗片的升級版。兩者制方之理完全相同,只是用藥不同。
感冒疏風顆粒的說明書寫著“辛溫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風寒感冒,發熱咳嗽,頭痛怕冷,鼻流清涕,骨節酸痛,四肢疲倦”,也就是這個意思。
上述4個比較經典的風寒感冒治療藥物,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組方基本都是以溫熱性藥物為主,即使有苦味藥,也是補腎或燥脾為主的,而不是典型的苦味瀉心清熱藥。
第五個,比較典型的,風寒感冒顆粒。
風寒感冒顆粒與感冒疏風顆粒非常接近,組方上,都是麻黃湯組方的加減,只不過,這個方子里有葛根,而沒有芍藥。適應癥上,都是治療風寒感冒,這一點,從這個中成藥的名字就知道。
具體說明書寫的是“解表發汗,疏風散寒。用于風寒感冒,發熱,頭痛,惡寒,無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這兩個藥如此的相像,以至于,在臨床處方審核時,風寒感冒顆粒與感冒疏風顆粒的足量聯用,屬于教科書級別的中成藥重復用藥組合。
記住這個重復用藥組合,也就記住了這兩個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不典型的。
風寒感冒顆粒(圖源網絡)
(三)
不典型的,就是組方中含有苦味瀉心清熱藥的風寒感冒治療方。當然,由于全方是以疏風散寒為主的,所以這一點點苦味清熱藥,并不影響全方的治療方向。
第六個,就是通宣理肺丸。
通宣理肺丸由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制半夏、茯苓、炒枳殼、黃芩組成。大家看,這里面的黃芩,就是典型的瀉心清熱藥。再加上不典型的苦味清熱藥前胡,這就構成了一定的清熱作用。
引經也好,反佐也罷,它就是存在著。
同時,通宣理肺丸還增強了止咳祛痰的作用。為什么呢?因為除了前面說的苦杏仁和桔梗,在這個方子里還有半夏、陳皮和茯苓。半夏和陳皮是辛味藥,但不是解表的辛味,而是瀉脾祛痰濕的辛味。茯苓是甘味藥,也是祛濕利濕的。
所以,這個方子的功效定位,除了肝木肺金之外,還明顯地兼顧了脾土。
所以,在前段時間我們講到了寒熱并用感冒中成藥里,這個方子甚至是被劃入寒熱并用治療方的。
當然,它依然是以祛風散寒為主的。說明書記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癥見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與通宣理肺丸類似的,還有幾個。
第七個,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丸,經常是作為風寒感冒的治療用藥。但是,從組方上看,這是一個不典型的風寒感冒治療用藥。
原因就在于,組方中的蒼術、黃芩和地黃。
蒼術是苦味藥,以苦味燥脾為主,祛濕燥濕。黃芩是苦味藥,以苦味瀉心為主,清熱解毒。地黃也是苦味藥,以苦味補腎為主,清熱養陰。
這三個藥,讓九味羌活丸在祛風散寒之外,還具有明確的燥濕作用和一定的養陰清熱作用。所以,九味羌活丸的說明書標識為“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而重、肢體酸痛”。
第八個,正柴胡飲顆粒。
正柴胡飲顆粒也是一個不典型的風寒感冒中成藥,這一點,從組方上就能看的很明白。
正柴胡飲顆粒由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姜組成。這里面,既沒有熟悉的麻黃和桂枝,也沒有荊芥穗、白芷、羌活和獨活等典型的辛溫解表藥。在這個6味藥組成的中成藥里,生姜、陳皮和防風是溫性的,柴胡和赤芍是寒性的,甘草是平性的,是一個典型的寒熱并用中成藥。
說明書對其的功效定位是:“表散風寒,解熱止痛。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癥候者”。
看看,滿滿的寒熱并用和寒熱夾雜感覺,對吧。
所以,這個中成藥其實可以不算成風寒感冒中成藥,而是和感冒清熱顆粒一樣,屬于典型的寒熱并用感冒藥。
寒熱并用與寒熱沖突(圖源網絡)
(四)
好了,剛才說了幾個典型的、比較典型的和不典型的風寒感冒中成藥。
那么,是不是說,典型的藥物好,不典型的藥物不好呢?
也不是的。
我們說過,每一個中成藥都是一把有棱角的鑰匙,都有自己的適應癥,都有自己可以打開的那把鎖。關鍵就是,為每一個鎖,選對鑰匙。
典型的風寒感冒中成藥,應該用于典型的風寒感冒。而不典型的風寒感冒中成藥,就應該用于不典型的風寒感冒。
對于風寒感冒表證很容易進展為咳嗽的人群來說,含有苦杏仁的比較典型的風寒感冒中成藥,就是很好的。
對于北方暖氣地區、平時穿太多、素有熱性體質或者愛吃麻辣香鍋的人群來說,含有苦味清熱藥的不典型風寒感冒中成藥,也是很好的。
或者說,從今年少陽相火司天、而終之氣客氣厥陰風木又自帶升陽屬性的角度來看,這風寒里面還透著一股子火呢。而這個時候的感冒,就更可能會以寒熱夾雜的形式來表現。
所以,別看都是風寒感冒治療中成藥,可是每個藥還有自己的特點,還有自己的棱角。有的時候,我們關注它們的共性;有的時候,我們關注它們的個性。
最后,講了這么多,希望大家對風寒感冒中成藥有一個基本清晰的認識,有了清晰的認識,才能清晰的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