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必要懼怕什么,我們需要理性審視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科學,并探索繼續前進的道路。
2014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充滿憂慮地將人工智能形容為“我們所面對的事關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有著同樣的擔憂,他表示自己不能理解“有些人竟對人工智毫無顧慮”。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大膽預言道:創造人類智力級別的人工智能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而不幸的是,這也將是最后一件,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一些懷疑論者卻對將人工智能視作人類滅亡之路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協作式機器人制造商——再思考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的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大大高估了當下以及未來幾十年機器產品所具備的實際性能,”布魯克斯在2015年為Edge.org網站撰寫的一篇博客中寫道,“人們擔心失控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征服或架空人類,這種恐懼是毫無根據可言的”。
再思考機器人公司的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與自己的產品“擊掌”
盡管機器崛起并反戈人類這一情形距離我們還十分遙遠,甚至根本就不會實現,“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對待科學技術的發展。”佐治亞理工學院移動機器人實驗室的帶頭人羅納德·阿爾金( Ronald Arkin)這樣說道。鑒于人工智能越來越精細復雜,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也愈加廣泛,研發者、科技領袖以及政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人工智能責任機制設計和應用的基礎工作。
阿爾金找到了可以解決這種人工智能倫理困境的幾個方法,他說:“有人認為,設計者必須具備道德素養才能制造出符合倫理道德的自主代理。”阿爾金的研究關注的正是如何保證人工智能系統和人類的道德倫理保持一致,并且遵守人類社會的法律法規。
羅納德·阿爾金,佐治亞理工學院
目前,OpenAI的領軍人物是首席技術官(CTO)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和研究指導伊利亞·蘇特斯科娃(Ilya Sutskever)。布羅克曼曾經是在線支付服務商Stripe的CTO,而蘇特斯科娃則是一位來自谷歌大腦項目團隊的深度學習專家。OpenAI稱,他們將會分享可能獲得的所有專利,并且鼓勵研究者們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具有倫理道德約束機制的系統,必然需要具備倫理道德素養的研發者來掌舵,因此,斯派洛呼吁人工智能科研界有所作為,對這項技術和其能力開展一次令人信任且現實的評估。研發者會誠實的在評估中公布他們在發展和促進人工智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濟收入,“評估的危險在于,我們會發現,當某項研究成果終于得到人們認可的時候,其研發者的財政狀況卻已經十分糟糕。”斯派洛說道。
蒂姆·奧斯丁,圖片來源:NSPE.org
美國國家職業工程師協會主席蒂姆·奧斯丁(Tim Austin)認為,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科學的研發過程中,推動設計者做出決定的應當是他的倫理道德責任。研究員和工程師“必須知道盲點在哪里,去發現和理解他們所不知道的,預想人們預想不到的結果。”奧斯丁說道。與此同時,他建議研發者捫心自問,回答這樣一個本質問題:僅僅因為我們能做就去做,有沒有想過應不應該做呢?
選自丨Engineering360
編譯丨全球技術地圖
投稿丨gjjsjjyjs@126.com
合作咨詢丨iite_er(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