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富
【作者簡介】李富,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學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系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師,赤峰市旅游攝影協會理事,赤峰日報社記者。先后在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十月》《散文》等國內外500多家媒體上發表作品,多次受到國家、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表彰和獎勵。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
“老太君她還有當年的勇,穆桂英我就無有了當年的威風?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充滿蒼勁、悲壯色彩的《掛帥》正在遼都街頭上演。
臺上演員披掛整齊,臺下觀眾應聲叫好,這分明不是在演戲看戲,而是戰前動員,驅除韃虜,復興遼都,人們在較勁呀。
遼都地處熱河省的東北部,是熱河省的交通要道。早在1917年日本便在遼都設置了駐熱河省的領事館,收集情報,經濟滲透,培養親日勢力,為日軍武力侵略做前期準備,所以日軍制定的熱河作戰計劃,攻占遼都被排在了第一位,日軍進攻熱河的總指揮部也設在了與遼都毗鄰的通遼市,日軍攻熱的總頭目小嘰國昭和崗村寧次直接指揮東路軍對遼都的進攻。
“娘啊,”人們的眼光齊刷刷掃向臺上,只見一名穿著紅色披風,邁著西川八陣步,鴛鴦袖里握盒子炮的女子爽步登上臺來:“肉食朝臣盡素餐,精忠報國賴紅顏。看吾輩,濁流橫溢淹丘壑,為中國,抗腐惡。天地豪情,換回遼都街碧水清波。仗義兒郎泣鬼神,朝天闕,正氣歌……”開始,人們還以為這是在演戲,但仔細聽,入神看,才覺得這是在假戲真做,王家的大兒媳婦秋水是在向婆婆請戰:“但看那倭寇侵我家園,但看那遼都街里窮苦百姓生靈涂炭,我輩不上前殺敵寇,誰人向前,不要看我輩盡是女子班,要看那戰場上照樣勇敢殺敵,拋頭顱灑熱血,勝過兒男!”
秋水的后面跟上一隊,春風、楊柳、冬雪、櫻桃,王家的五位兒媳婦全都齊刷刷站在了臺前,觀眾傻眼了:她們都是寡婦,老王家今天是演的哪出戲,為什么五位兒媳婦都這樣豪情壯志,一馬當先,聲稱不殺日寇不能心甘?
春風身披翠煙衫,楊柳身著百褶裙,冬雪身披紫色薄煙紗,櫻桃背依高柳著幽蘭。但看這五位女子,個個俊俏,人人嬌艷。站在人前,今天卻都是傲骨儀表,斬妖容顏。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好英俊,殺敵寇,勝兒男!”臺上臺下頓時嘖嘖稱嘆。
王婆婆一個箭步登上戲臺:“我的兒,你們都是英雄好漢,殺日寇,我老朽也能出戰,算我一份,同去征戰,不殺日寇誓不回還!”
“娘!”五位媳婦齊刷刷跪下:“手刃惡吏是巾幗,紅顏恨,斬妖魔。披發仗劍,我輩任評說!”
“孩子們,”王婆婆說出下話:“我王家本是善良人家,經營買賣從不欺詐,在遼都街善良本分,為人處世樸實無華。沒想到,倭寇來侵難以為家,五個兒郎慘死日寇刀下,扔下六位寡婦七上八下,國已破咋談家,我王家六位寡婦齊上陣,和那小日本一決高下,若戰死,懇請鄉親把我們葬在后山炮樓底下,我們要眼睜睜看著日本鬼子滾回老家!”
王婆婆的話感動了在場的觀眾,一時間,臺上臺下哭聲震天,喊聲不斷:“殺日本,保遼都,殺!”
那是1933年2月23日出征前的總動員。
只幾天時間,一群由王家寡婦組成的抗日隊伍便在遼都出征,她們在開魯通往遼都的要塞和隘口進行阻擊,一時間硝煙彌漫,戰火沖天,斃敵多名,阻止了敵寇的攻占速度。
在距離遼都街六十公里的一面山梁,連續作戰的王家婆媳,已經十分困頓,幾天的艱苦征戰和阻擊,她們的彈藥和糧草都出現了危機,在加上傷亡,這個隊伍里能作戰的不足十幾人了。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她們正在尋找新的戰機。這面山梁,雖然對防守特別有利,但是日軍的武器優良,很難抵擋太多的時間。
就在戰事十分膠著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老五的媳婦櫻桃連戰帶累,早產了!
望著嗷嗷待哺的嬰兒,王婆婆幾次攆櫻桃下山,櫻桃都沒有聽從,櫻桃一心要和日本人決一死戰。見櫻桃不聽,王婆婆舉起盒子炮,抵住自己的太陽穴:“我兒,為娘的話,你為什么不入心間,我知道你也是壯心一片,殺日寇是我王家的最大心愿,但我兒呀,你懷中的嬰兒是我王家的香煙,這根獨苗不能有任何差閃,要保住這根獨苗留續香煙,到日后,好再把日寇驅趕,這就叫大火燃遍保青山,待來日,好讓兒孫重整河山!”王婆婆的話,已經變成了唱詞。
咚,咚,咚,連著三個響頭,櫻桃對著婆母,對著妯娌,對著青山,一咬牙:“走!”凌亂的云鬢,黑乎乎的血跡斑斑。
子彈打光,剩下的就是五位婦女。她們咬著牙,等待著,等待著最后的較量。
日軍沖上了山梁,把王婆婆五人圍成了一個圈。看著打光子彈的四個女人,日軍要獸性大發了,他們端著槍,獰笑著,一步一步逼近。
就在日軍接近這五個女人的時候,突然從背后傳來了一聲大喊:“娘,姐妹,我來了!”只見櫻桃矯健的身影從山梁飛馳而來,一襲櫻桃紅衣盡顯凌然絕代,聲音如雷遏制云朵,大義凜然直沖云天,健步如風過天地,一片肅殺凜然。日本人正回頭望時,她斷然決然拉響了一捆手榴彈,白煙和一抹淺笑混合成傾世容顏,在這瞬間,王婆婆六個都笑了,像春花那樣美麗燦爛,幻化的仙境飛向四周,歡快的笑聲凝固在生死瞬間。而后,大地一片寂靜,秀美的身影騰升云霄之間。
“遼都巷,幽徑長。情思如玉,歌曲為君唱。露沾衣,古寺涼。莫弄清簫,此生最斷腸……”
佘賽花:【西皮小導板】英雄兒女氣沖霄漢!【快板】闖虎穴入龍潭氣壯河山。輕騎滿載眾望去,三關安危一身擔。我要兒憑智憑勇越天險,不出明晚把捷報傳。我要兒乘風舉火飛烈焰,笑迎金鼓并馬還。臨戰前傳將令張彪進見。【散板】牽過了白龍馬再跨征鞍。
穆桂英:【高撥子導板】風蕭蕭霧漫漫星光慘淡。【回龍】人吶喊,胡笳喧,山鳴谷動,殺聲震天。一路行來天色晚,不覺得月上東山。【原板】風吹驚沙撲人面,霧迷衰草不著邊。披荊斬棘東南走,石崩谷陷馬不前。揮鞭縱馬過斷澗,【散板】山高萬仞入云端……
一部《掛帥》正在上演,臺下一位年輕的小伙子眼淚漣漣:“我王家有這樣的抗倭前輩,教我如何不光宗耀祖,做保國兒男!”
二十年后,一匹駿馬,奔馳在遼都草原。那是王家戰場上被牧民救出的孩兒,正騎著馬兒,巡邏在邊境線。
(圖片來自于網絡)
《作家薈》微信號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