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仁義大哥宋江
與江湖仁義大哥柴進
他們為什么不結義?
水滸中的紙馬結義篇08
布衣豆腐 說水滸系列
第八回
之前我們說過,晁蓋在晁家莊六人首義的這種道義上的凝聚,為此后梁山好漢的聚義定了基調,那就是,梁山與其他山寨的本質的區別,是這些好漢不僅因為生存問題利益問題,大家在一起吃喝快活,抱團取暖,合作共贏,他們具有更高的對道義正義的追求。這種道義至上的情懷,也一直延續到宋江主政梁山的時期,并達到了高潮。當時宋江為首誓曰:'宋江鄙猥小吏,無學無能,荷天地之蓋載,感日月之照臨,聚弟兄于梁山,結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義于心,同著功勛于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鑒察,報應昭彰。’誓畢,眾皆同聲共愿,但愿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當日歃血誓盟,盡醉方散。看官聽說,這里方才是梁山泊大聚義處”。正是因為梁山的“大聚義”性質,有著強烈的道義追求,所以,維系梁山兄弟的凝聚力,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結義兄弟之間的你恩我愛,而是仁義大道,組織使命。你看,梁山結義的一百單八人之中,你難保有一些人,會不喜歡乃至厭惡另一些結義兄弟,不可能一百多個人每個人都喜歡其他剩余的一百來個他人。比如,魯智深就一向厭惡小器的周通李忠,武松也會鄙視好色的矮腳虎王英,乃至許多豪杰看不起偷雞摸狗的時遷白勝,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樣的不喜歡,厭惡的情緒,假設放在一般市井中的結義兄弟之間,那么,這個結義,就不能成立,因為一般市井的結義的基礎,就是個人之間的彼此情投意合,換句話說,在水滸江湖中,單個好漢與好漢之間,就算彼此都存道義,都是江湖意義上的豪杰,但是只要互相之間不投緣不對眼,也是不一定去結義的。比如,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梁山水軍大將李俊、童猛、童威三人與太湖好漢費保四人結為兄弟,彼此道義相同,又情投意合。但是,當費保他們與李俊等人結義之后,他們還遇見過梁山的其他好漢。李俊三人并不是費保他們遇見的唯一一坨梁山好漢。插圖:唐鼎華
書中說,李俊與費保分手之后,回軍營匯報工作,根據軍師的建議,聽從主將宋大哥的調遣,帶著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及沖陣牌手二百人回太湖莊上,和費保等相見了。書中說:“費保看見李逵這般相貌,都皆駭然。邀取二百余人,在莊上置備酒食相待”。同樣是梁山好漢,同樣道義相同,而且李逵比李俊更加豪邁,也更加有名,但是費保他們見了更加英雄的李逵,以及李逵所率領的鮑旭、項充、李袞組合,也不過就是為黑旋風粗魯出奇的相貌而錯愕駭然,然后就沒有下文了,費保們并沒有邀請李逵們也一起結義,續寫結義篇章。在李俊費保他們正要行動的時候,李俊他們又聽得漁人來報道:“湖面上有一只船,在那里搖來搖去。”李俊道:“又來作怪!”急急自去看時,船頭上立著兩個人,看來卻是神行太保戴宗和轟天雷凌振。李俊唿了一聲號哨,那只船飛也似奔來莊上,到得岸邊,上岸來,都相見了。李俊問:“二位何來?甚事見報?”戴宗道:“哥哥急使李逵來了,正忘卻一件大事,特地差我與凌振赍一百號炮在船里,湖面上尋趕不上,這里又不敢攏來傍岸,教兄弟明早卯時進城,到得里面,便放這一百個火炮為號。”李俊道:“最好!”便就船里,搬過炮籠炮架來,都藏埋衣甲船內。費保等聞知是戴宗,又置酒設席管待。玉皇大帝 無錫紙馬陶氏木版年畫第四代傳承人陶曉夢作品
可見,費保見了同樣是梁山好漢,而且比李俊他們更加英勇,更加有名的李逵,只有錯愕,并沒有張口去邀請結義,見了在梁山上身份更加尊貴,江湖上的名聲更加神奇的戴宗,也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是置酒款待而已。可見,江湖上一般的結義就是要投緣。而不僅僅是道義契合。你看,江湖上仁義遍布四海的柴大官人,他上至權貴,下至走卒,無不交結,恩澤雨露遍灑,但凡是江湖的好漢,不管是仁義的宋江,英武的林沖,豪邁的武松、石勇,他都款待接納,刻意施恩,連落拓的舉子白衣秀士王倫,也因為在一干秀才之中,顯示了幾份豪邁之氣,也被柴大官人的恩澤布施了,連花拳繡腿的洪師傅也能在柴家莊上混吃混喝,何況他人。他見了豪氣干云的武二郎,沒有去結義,時間一長,待遇上還懈怠了,他見了京師大豪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沒有去結義,讓林教頭與洪教頭爭交的時候,還將賞銀扔在地上,顯示了本能的傲慢。他見了江湖仁義擔當宋公明,雖然滿臉堆著笑,招待隆重,前后親自小心陪同,但是自始至終,都對于結義的話題,只字不提。江湖仁義大哥柴大官人與江湖仁義大哥宋公明,他們之間相見,按理想來必然是干柴烈火,相見恨晚,他們雖然在表面上熱得如一團火,但是他們兩個都壓根兒沒有去提結義的事。因為宋江在柴進莊上的時候,恰恰在與柴進交往之余,順手結義了在柴進莊上暫歇的武二郎。宋江在柴進莊上一見武松,頓生好感,情義洋溢,宋江恨不能日日時時陪伴的,都是武二郎,而不是柴大官人,在兩人分手的時候,宋江也是依依惜別,難分難舍。書中說:三個離了柴進東莊,行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別道:"尊兄,遠了,請回。柴大官人必然專望。"宋江道:"何妨再送幾步。"路上說些閑話,不覺又過了三二里。武松挽住宋江手道:"尊兄不必遠送。嘗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宋江指著道:"容我再行幾步。兀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鍾了作別。"三個來到酒店里,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哨棒,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便叫酒保打酒來,且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搬來擺在桌上。三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半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 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武松那里肯受,說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纏袋里。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哨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一個送了一程再一程,另一個則墮淚而別。一個提議結義,另一個馬上大喜。一個說,你趕緊回去吧,柴大官人還在等你呢,另一個心的話:柴大官人算啥,你兄弟才是我的真兄弟。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結義,并非取決于仁義的程度,仁義的名望,也并非取決于仁義的方向,而是取決于兩人之間的對眼,兩人之間的情感。所以,就算宋江與柴進都是天下至仁至義之人,但是他們之間沒有情感上的膠著熾熱,加上雙方都是大哥,不免端著,也客觀上存在著仁義領袖層面上的競爭關系,所以在場面上十分熱鬧,但是并沒有一見鐘情的點燃關系。正是因為柴進與宋江都是江湖大佬,都有尊貴的身份,所以彼此場面上的表演更加是一種禮儀,一種應該,一種分寸,而不是由衷的熱情。作為大佬,最大的心里愿望,不是去多一個結義兄弟的小好處,而是確保形象不受到損害的大安全。萬一作為江湖大哥的宋江主動去提及與柴大官人的結義,而柴進一方不愿意,不情愿,很勉強的話,宋江豈不尷尬死了?此后還有何面目行走江湖?柴進一方的念頭,大致也是如此。所以,作為江湖大哥的柴進,才從來沒有與任何人結義過,就是因為,從別人來說,是怕自己高攀不起,而柴進自己,則怕自己主動開口,而萬一落空的社死尷尬。宋江呢,雖然結義成了幾個兄弟,但是也沒有一次是他老人家自己主動提的議。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武松們與宋江們不同。武松們沒有那么多彎彎繞。他們更加感性,更加直接。情感到了,張口就提,感覺對了,馬上兄弟。比如在十字坡,武松被張青夫婦的真情實感所感染,所以“武松忽然感激張青夫妻兩個。論年齒,張青卻長武松九年,因此,張青便把武松結拜為弟。”魯智深與林沖初次見面,就互相投緣,毫不猶豫結義為兄弟,一切都是情到深處、水到渠成。楊林與戴宗在路上偶遇,兩人此前并不認識,但是彼此都喜歡對方的好漢氣概,所以楊林大喜,就邀住戴宗,結拜為兄。而戴宗也十分愿意。石秀在薊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幫助了楊雄,楊雄主動提議結義,石秀見說,大喜,就是因為石秀也喜歡楊雄的豪杰風范。純屬你情我愿。也是同樣的意思。在宋江與武松的結義環節中,是武松張的口,那么武二郎就不怕冒昧提議,而被對方婉拒嗎?其實,武松是水滸中絕不粗魯的人,他行事周全,心細如發,他主動提議與宋江結義為兄弟,并非是冒昧之舉,而是他深切地接受到了宋江對自己的喜愛、深情,他明白宋江對待自己已經宛如兄弟一般,但是由于宋江作為江湖大哥,不便自己去跟武松提議結義,他有著種種的面子上的考量,從武松的角度,受到宋江的無限恩遇,心內感動,無以回報,只有成全大哥結義之情的這一樁事情,是自己當時可以去操作的同時又是對宋江有益的好事,所以,武松就站起身來,張口結義。而武松一張口,早就期待無比的宋江的反應就是“大喜”。此后,宋江服罪,發配江州,中途邂逅了李俊等好漢,李俊從死亡線上救出了宋江,書中敘述說:當晚李俊置酒管待眾人,在家里過了一夜;次日,又安排酒食管待,送出包里遇了宋江并兩個公人。當時相別了。宋江和李俊,童威,童猛,并兩個公人下嶺來,逕到李俊家歇下。置備酒食相待,結拜宋江為兄,留在家里。過了數日,宋江要行,李俊留不住,取些銀兩赍發兩個公人。宋江再帶上行枷,收拾了包裹行李,辭別李俊、童威、童猛,離了揭陽嶺下,取路望江州來。從書中的敘述來看,與宋江結義,也應該是李俊提的議。而宋江順勢答的應。而李俊在自己家與宋江的結義,也大概率地捎帶上了童猛童威兄弟,一如日后,李俊再次捎帶著童氏兄弟,與太湖豪杰費保四人結義一樣。
插圖:唐鼎華
那么,既然當時他們是從李立的酒店中解救的宋江,既然大家都是江湖好漢,李俊也與李立熟悉,那為什么李俊不就在酒店中就提出結義,順便把李立也一起結義進去呢?就是因為,即使都是好漢,也不是是個人都要結義成兄弟的。宋江也不是來個人會就答應結義的,李俊心思精細,他把宋江帶回自己家中結義,就是要把李立排除在外,從而將自己與宋江結義的可能性加大到最大。
因為你李立,本性渾濁,行事粗魯,險些把江湖仁義大哥宋公明做成了肉包,而李俊與童氏兄弟呢,向來是公明的忠實粉絲,內心有著公明哥哥,一直在為公明哥哥思慮謀劃,你看,李立一聽有人說宋押司即將發配江州,就早早地在宋江的必經之路一連等候了五七日,心意志誠。后來上了嶺,又是李俊心思縝密,聰慧過人,發現了即將被殺的囚犯就是日思夜想的宋江大哥,從而及時救了大哥的性命。可以說,宋江這次能夠活命,就得益于李俊對宋江的敬仰深情與深切用心。
所以,既然宋江不是誰都愿意結義,那么面對一個對自己用心至深李俊,和另一個對自己沒有什么用心,渾渾噩噩,粗魯莽撞的李立,你覺得他愿意跟誰結交?
同時,我們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就算同是結義兄弟,彼此的情感程度也是有細微的差別的,比如,宋江對于武松,是自己情之所至,恨不得自己主動張口去結義,也一直唯恐與武二郎成不了兄弟,與李逵也是彼此情深,你情我愿,書中曾經描述了李逵初見宋大哥時候的心理活動: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哥哥!人說不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 而宋江對于李俊,卻沒有對武松對李逵的那么多的深情,而是被李俊對自己的情感所感動的成分更多。所以李俊一旦張口結義,宋江也只是順應允諾,并不拒絕而已。
所以,宋江與武松的結義,仿佛是兩個戀人互相對眼,彼此愛慕。而宋江與李俊的結義,仿佛是宋江被追求而被感動,既然英雄救了美人,美人順勢答應了英雄的熱戀,也符合情理。
武松與施恩
而武松與施恩的結義,純粹是一種被動行為。因為提出結義的,既不是當事人武松,也不是當事人施恩,而是施恩的父親老管營。書中敘述說:
仆從搬出酒淆果品盤饌之類。老管營親自與武松把盞,說道:"義士如此英雄,誰不欽敬。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是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不期今被蔣門神倚勢豪強,公然奪了這個去處!非義士英雄,不能報仇雪恨。義士不棄愚男,滿飲此杯,受愚男四拜,拜為兄長,以表恭敬之心。"武松答道:"小人有何才學,如何敢受小管營之禮。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當下飲過酒,施恩納頭便拜了四拜。武松連忙答禮,結為兄弟。當日武松歡喜飲酒。吃得大醉了,便叫人扶去房中安歇,不在話下”。光從武松本人的觀念來看,他對施恩并沒有太多的情感,甚至有些看不太起,因為他不斷在批評施恩說話不直接,彎彎繞,“文縐縐”,盡玩虛的,“秀才耍”,“兒女相”,“不是干事的人”,“不是男子漢做事“。太頭巾氣,沒有男子漢的氣概,從這個角度,如果在一般的標準的江湖范式中,武松估計不大會與施恩去結義為兄弟。而施恩對于武松的這個偉丈夫,自己也有一些自卑,所以也不敢高攀。但是,富有江湖經驗的施老爸,卻一下子張口替自己兒子去提議與武松結義。他知道自己兒子怯于張口,他也知道武松一定不會拒絕自己的主張。他想得沒有錯,武松爽快地答應了。
插圖:唐鼎華
因為武松自身的處境十分兇險,發配孟州,身陷牢獄,人生地不熟,險象環生,對于武松來說,自己剛剛因為大哥被害,自己殺了大嫂,要知道,武二郎從小沒有父愛母愛,大哥等于是父親,所以武二郎現在是舉目無親,情感上處于最為脆弱的境況,誰對他真心一點,善意一些,他就會全身心報答。而施恩父子就是在他最需要親情真情,而身處叵測之境的時候,既承認了武松的價值,也提供了真切的關心,還解除了牢獄的風險,武松已然是感恩在心。有恩報恩,自然是大豪杰武松的應有之義。自己現在是囚犯之身,而人家是管著自己生死的管營相公,人家不去計較這種身份上的天壤之別,而要與自己兄弟相稱。武松也是識抬舉的人。所以,武松真正感謝,歉疚的對象,是施恩的老爸管營相公。因為是他在用權力決定著對武松的寬厚與恩遇。所以,就算武松并不覺得施恩是一條豪氣干云的好漢,就算武松在正常的場合未必會與施恩這樣的人結義。但是既然受恩于施家父子,既然最大的恩人施老爸主動張口提出結義,武松也并沒有推辭。這仿佛是長輩做主,兒女為了尊敬父母,感恩養育之恩,眼見對方也周正體面,所以也就順從了一樁姻緣,一樣。要知道,結義在很多時候,并不是一定要去追求一個最好的結果,而只是在接受了一個不壞的結果而已。民國評書名家常杰淼創作的長篇短打俠義評書《雍正劍俠傳》中,主人公童林就是一時意會錯了武林前輩的話語,以為對方提出要和自己結義,所以他一口答應了。《第四回赴約會地壇拜老俠 戰賀豹二結一掌仇》中,主人公童林在與武林前輩侯杰比武中獲勝。書中敘述說:海川一抱拳:“晚生第一次會見前輩,實增教益。”老俠一擺手道:“童教師雖說年輕,可發招非常老練。”“老前輩太客氣。”“不!您不能叫我前輩,有這么句話:'江湖無輩,綠林無歲,肩膀齊為弟兄’。我們還是弟兄相稱吧。”老英雄侯杰的意思是,你年紀很輕,功夫深奧,不用甘居晚輩。哪知童海川錯領會了,還以為侯老俠認為自己才德不錯,結為弟兄。趕緊站起來:“老哥哥如此不棄,愿與童林為伍。如果童林不視兄長如至親手足,必遭惡報。哥哥請上,受小弟大禮。”二爺知道童林錯領會啦。一想也好,結交個青年朋友。從前輩的角度,對方既然意會錯了自己的意思,但是眼見對方也是一個有前途的后生,雖然結義這件事有點倉促,也不免勉強,但是萬一當面去拒絕人家的熱情,完全有可能從此結怨,從而自己親手去造成一個仇家,十分不劃算。所以,將錯就錯去結義,自己就結緣,一本正經去拒絕,自己就結仇,所以老前輩也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結義。況且,結義也并非是婚姻,在指標上也沒有那么嚴格,你無非是多交個兄弟而已,多個朋友多條路嘛。所以我們也就知道,江湖上的很多結義,也就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插圖:唐鼎華
魯智深與李忠
但也有一本正經堅持原則,死活不肯輕易順應結義的硬漢在,比如魯智深。
在三山聚義攻打青州的故事中,桃花山的頭領受到了朝廷悍將呼延灼的猛攻,招架不住,所以他們就向同在青州的二龍山求救,二龍山大當家魯智深聽了便道:
灑家當初離五臺山時,到一個桃花村投宿,好生打了那周通撮鳥一頓。李忠那廝卻來,認得灑家,卻請去上山吃了一日酒,結識灑家為兄,留俺做個寨主。俺見這廝們慳吝,被俺卷了若干金銀器撒開他。如今來求救,且看他說甚么。
從魯智深的這段回憶中,我們可以知道,當初魯智深拳打了小霸王,被桃花山的大當家周通請上山去的時候,周通就曾經主動開口提議要與魯達結義為兄弟,一起在桃花山做頭領。但是周通的這個結義的提議,被魯達無情地給拒絕了。好生尷尬。
三世佛 無錫紙馬陶氏木版年畫第四代傳承人陶曉夢作品綜上所述,江湖上好漢之間的結義并不單純,既存在你情我愿的案例,也多有順勢允諾的成分,也還有開口被拒的尷尬,更有彼此鄙夷的情形。并不是是個好漢,就一定會結義的。同是好漢,不過說明彼此是同道,而兄弟則需要更多的前提。同志是同志,兄弟是兄弟。
但是,現在既然梁山主導的是道義,是使命,那么,大家彼此之間的結義要求,就沒有那么苛刻,好漢們彼此之間的不待見,也就讓位于梁山偉業的召喚,在此使命下的群體大結義,大有組織包辦的神韻。梁山也不僅是情投意合的兄弟結義的聚合,也具有某種社團的性質。梁山上的好漢們,由此不僅是同志,還是兄弟,是同志加兄弟。宋江主導的梁山一百單八人的大聚義,等于是一次單位統一組織的集體婚禮。不可以推辭,不可以婉拒,是一盤大棋。此前,我們詳細闡述了,在有組織的聚義活動中,按照殺牛宰馬、對天盟誓、祭祀天地、香燭紙馬供奉的標準儀軌,都存在了紙馬的要素,那么,在三三兩兩相對零碎的兄弟結義活動中,紙馬是否被使用了呢?在水滸中,有組織的聚義時,出現的供奉紙馬的情形比較明確,而私下的兄弟結義中,沒有描述到紙馬的元素,一個原因是描寫的過程中省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組織的聚義,是有充分時間規劃,有專人負責的儀式,所以要素詳盡齊備,而兩兩結義的環節,往往事出偶然,興之所至,同時,雙方都在江湖上邂逅,行色匆匆,自己的身份,或是配軍,或是逃犯,或者肩負使命,所以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籌備完備的儀式,好漢們又都個個豪氣干云,也不在乎這些個繁文縟節。所以,雖然按照完備的結義禮數,理應祭祀天地,供奉紙馬,但是往往都省略了。
但是,個人聚義之間的紙馬環節的省略,不等于個人聚義活動中不需要使用紙馬。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看待。因為古代文本中,個人結義的活動中,供奉紙馬的情節,比比皆是。此后我們會詳談。況且,上述幾例水滸中結義的積極分子,宋江本人,在主持梁山最大規模的一百單八人的大聚義的時候,就曾經莊嚴神圣地供奉了紙馬;武松本人,在陽谷縣紫石街上武大郎家小住的時候,對門就有一個趙仲銘趙四郎開著的紙馬鋪,而且武大郎的喪事所需的一些紙錢元寶,也應該在這里購買,武松本人也曾經親口對趙四郎說:“老人家爺父一般”。可見,紙馬鋪的趙四郎與武大郎家關系密切,所以武松怎么可能對紙馬風俗陌生呢?林沖本人,自己時常跟著夫人去東岳廟進香,豈會不曉得供神用的紙馬;
而李俊本人,他的一起廝混的結義兄弟張順,是個漁牙主人,每天都要他同意開艙才能銷售,而開艙的時候,按照漁人的說法:“紙也未曾燒,如何敢開艙?”可見,張順就是每天需要主持燒紙開艙的儀式的帶頭大哥。而這里所說的開艙前的燒紙,就是供奉燒化紙馬,這個問題,我們以后會詳細談。所以,張順對紙馬風俗那是天天演習,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所以他的經常廝混的江湖好兄弟李俊,又怎么會對紙馬陌生呢?由此可見,只要水滸中條件充足,時間寬裕,宋江、戴宗、武松、林沖、李俊們的結拜儀式,都會使用紙馬。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發布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事涉版權,違者必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