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
——宋·葛紹體《晨興書所見》
霜色漸濃,銀杏葉黃,這是深秋的色彩。“清秋黃葉下,菊散金潭初”的秋日(唐·李適《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天氣由涼轉寒,霜露盡染,山野溢彩;正是秋韻如詩菊爛漫,紅黃濃淡賞葉時。
黃葉山家繞會琴,斜陽流水路陰陰。
東西茅屋雞豚社,氣象粗疏有古心。
—— 明·唐寅《題畫》
遍地黃葉耀眼似金,大自然把深秋景致演繹得淋漓盡致。從片片輕盈的銀杏葉里看秋天,給人的不單是視覺上的享受,還有心潮的熾熱澎湃和一種生命的禮贊。
寒來千樹薄,秋盡一身輕。
——清·李紱《落葉》
漫步雞龍河湄,甬道兩側,披掛金黃色葉片的銀杏樹高大挺拔,卓立不群。它枝條延伸,葉葉依偎,金光閃閃,溫馨迷人。逶迤連綿的一株株銀杏,將天空涂抹得斑斕多姿氣度不凡,將晚秋裝扮得美輪美奐如詩如畫。
黃葉滿林霜尚輕,蓼花披岸水猶生。
——宋·李曾伯《登壽沙樓和抑齋韻》
霜降后立冬前,空氣里多了些清寒的氣息,這是銀杏樹最好看的時節。滿樹的銀杏葉仿佛著了魔力,葉片由綠變黃,黃得純凈,黃得透徹,黃得驚艷。那一樹一樹的金燦,雖說少些許楓葉的紅火,卻多了些瑞暖溫情。樹樹金黃在溪水里倒影的高聳樓房、低矮庭院映襯下,美得如油畫一般。
村路飄黃葉,人家濕翠微。
——宋·林逋《北山晚望》
銀杏以熱烈的詩意,給我們送上一份寒秋的暖意。
新插茅檐紅槿籬,秋深黃葉已飛飛。
——宋·張耒《田家二首·其一》
霜后的銀杏葉黃得嬌嫩艷麗,在水洗似的藍天下,最是養眼。秋風里,飄落的黃葉劃著優美的曲線,像金蝴蝶一樣翩翩飛舞,甬道上便悄然鋪了一層厚厚的“金毯”,腳步輕移,落葉悉索。撿起一片金色的銀杏葉,靜靜地欣賞:葉片體形精巧,色彩醇厚、油亮,高貴、典雅,讓人陶醉。陽光穿透葉片,分明清晰地看得到葉脈上凝結的歲月風霜。它那潤亮的金黃,從葉底慢慢地洇染上去,一點點洇遍整個葉面。有的葉片底部剛剛泛黃,形成了碧中蘊黃;有的黃到了葉尖,只剩下葉柄一絲淡淡的綠意,金色的基因深深烙印在這葉脈圖案里,真是美到了極致。
拄杖相尋訪夕陽,詩肩獨聳到昏黃。
白蘋洲上西風起,黃葉聲中秋意長。
——宋·白玉蟾《夕眺風泉亭》
穿行于銀杏樹下,你的周身一片金黃,仿佛天地間,只有金黃的色澤。陽光映射,黃葉熠熠閃光。那或圓滑、或尖細、或尖角分明的葉片,剪剪春風般在我們身上輕輕地撫摸,通體舒暢。由白漸綠的雞龍河秋水,順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開鑿的河道,龍蛇般蜿蜒流轉。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蒹葭與秋水、長空與遠山、黃葉與雁陣相匯交融,真的是“一曲誰橫笛,蒹薜白鳥飛”(宋·林逋《北山晚望》)。秋風里銀杏葉“回眸一笑”,“驚鴻一瞥”,呈現一派“丹林黃葉斜陽外,絕勝春山暮雨時”的詩境(宋·杜耒《秋晚》)。這一幅絢麗奪目的“秋色圖”就珍藏在我心中。
隴雁送鄉心,羈情屬歲陰。
驚秋黃葉遍,愁暮碧云深。
——唐·楊凌《江上秋月》
銀杏葉不但有高貴的外表,也有豐盈的內在,累積千百年的歷史沉淀,蘊藏豐厚的人文風采。今人眼里這美麗的黃葉,在古人那兒曾是惜別、惆悵、悲傷。或許“飄落”是秋天衍生的一個詞,因而讓古人多有傷感。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因為黃葉飄飄,司空曙想到了人生易老。
洞房秋晚更思君,實瑟慵彈日又曛。
雁過和空書不到,滿庭黃葉落紛紛。
——宋·釋智圓《寄遠》
片片黃葉被微風裹著,在庭院盤旋,出家人釋智圓塵根未了,還沉浸在新婚的美好回味中。
一番掃盡一番新,策杖閑將黃葉數。
——宋·李綱《秋意》
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綱,在宋高宗即位時一度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但僅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他無緣報國,只能在落葉堆疊的地方,閑數黃葉,黯然傷神。
黃葉紛紛舞勁風,反膏收液歲成功。
明年滿眼春容好,卻在今時縈寞中。
——宋·袁燮 《黃葉》
紛紛揚揚的黃葉,是一場季節的告別式,洋溢著溫馨的自然氣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袁燮在紛紛黃葉雨中悟出:明年春天的綠葉花紅,就孕育在今天的黃葉里。他領略到一種獨特的生命之美。
黃葉舞碧空,臨水處、照眼紅苞齊吐。
——宋·趙以夫《芙蓉月》
生活之美無處不在。銀杏的片片金葉,在輕揚飄飄中,充盈著光鮮的黃亮,依然有著奪彩的凄美。落葉雖有點傷懷,卻是一種必然。故而魯迅先生在《秋夜》里說:“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
鴨腳葉黃烏臼丹,草煙小店風雨寒。
——宋·陸游《十月旦日至近村》
銀杏葉在一縷寒風里,黃得溫馨,黃得透徹,黃得精彩;潤暖了秋末冬初的歲月。葉葉金黃飛在萬里霜天,飄出一行行雋永的詩句。
黃葉繽紛,碧江清淺,錦水秋暮。
——宋·楊無咎《永遇樂》
我沉浸于雞龍河湄這醉人的靜美氛圍里。
水景動深樹,山光窺短墻。
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
——清·黎簡《小園》
有大自然慷慨饋贈詩意淋漓的秋色秋景,有如此氣韻生動云蒸霞蔚的秋情秋意,你能不留戀這樹樹金色?
-作者-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