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當(dāng)創(chuàng)造時世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作者:黛珂,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世界上有幾個女人敢這樣
把脆弱當(dāng)成了堅強
那一夜疾來的風(fēng)和雨
吹落了滿園的芬芳
……”
這幾句歌詞,你是不是特別熟悉?沒錯,暑假在家無事,我又重溫了這部經(jīng)典電視劇——《至尊紅顏》。劇中的媚娘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女子,身上的奸詐與邪惡似乎都跑到她那位閨蜜徐盈盈身上去了。但其實這才是她最初的模樣。如果不經(jīng)歷這般的“傻、白、甜”,她又怎么默默無聞地在后宮蝸居十四年呢?
神龍元年,武曌退位后,李顯給母親上了個尊號:則天大圣皇帝。于是,她在后世就有了響當(dāng)當(dāng)?shù)囊粋€名字——武則天。
我們喜歡武則天,古往今來的女性也都崇拜她。她可以是女權(quán)主義的解放者,也可以是巾幗英雄的代言人;她是一個喜愛化妝的小女子,也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的女皇帝;她是慈愛的母親,也是權(quán)力的追逐者。她是時代的創(chuàng)造,也創(chuàng)造了時代。
從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之后,這個世間便再沒有武則天,同時也不會有人能再成為武則天。她漸漸地化身成名人,吸引著無數(shù)讀者。因為,她是獨一無二的。所有只有拋棄世俗成見,才能感受她那獨到的光芒。
英雄,當(dāng)創(chuàng)造時世
武則天的進宮,和后來她的助手上官婉兒差不多,最起碼兩人都是自愿的,而且都帶有賭博的風(fēng)險。武則天出生于山西文水,父親武士彟曾做過木材生意,后來又在李唐推翻隋朝的戰(zhàn)爭中走上了從軍道路。
武士彟中年喪妻,娶了楊達的女兒楊小姐。這位楊小姐喜歡讀點書,而且比較有思想,是個大齡剩女。和武士彟結(jié)婚時已經(jīng)四十四歲了。本以為女人過了年紀,生育能力有限,楊夫人卻一連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和三女兒其實都想過普通人生活。只有這二丫頭不甘埋沒,她就是后來的武則天。
貞觀九年(635年),武士彟死后,武則天姐妹和母親漸漸不受武家族人待見。先是她們的叔叔,接著便是兩位哥哥。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分割家產(chǎn)。武則天姊妹被欺負到什么程度?從她后來對這兩個哥哥的手段看,顯然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給妹妹們構(gòu)成了陰影。
到了十四歲時,母親楊夫人托關(guān)系把女兒往皇宮里面送。經(jīng)過一番周折,終于讓唐太宗知道了她名字。于是接入宮當(dāng)才人。臨走的時候,還對母親說了一句:見天子庸知非福?見了皇帝不知道是福是禍,但在家里肯定是沒什么出路的。武則天這種想法,仿佛又讓我看到了那個“漢恩自淺胡恩深”的王昭君。
進入皇宮后,唐太宗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武媚娘。有了名字后,皇帝也很快記不得這個小丫頭了。之后,武媚娘開始尋找各種機會表現(xiàn)自己。聽說皇帝喜歡書法,那行,我就先練吧。聽說喜歡和別人討論詩詞,那我就學(xué)著作詩!武則天的文學(xué)興趣可能就是這時候埋下的,后來一直陪伴了她終生!而說到出風(fēng)頭,武則天一直是不遺余力。但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的回應(yīng)也不同。在唐太宗身上得到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是冷漠。
這天,太宗帶領(lǐng)他的妃嬪們來看一匹新上貢來的野馬。這馬高大威武,毛發(fā)乍起,和獅子一樣,于是喚作獅子驄。
唐太宗嘆惋道:“是匹好馬,可惜無人馴服。”
這時武則天跳出來義正言辭地說:“我能馴服!”大家都震驚了,唐太宗也頗為驚訝,問道:“愛妃如何馴服?”
武則天就說她需要鐵鞭、鐵錘和匕首。唐太宗更驚訝了,問:“你要這些干什么?”
武則天說:“我先用鐵鞭抽它,不服,再用鐵錘錘它,再不服,就用匕首來刺!”唐太宗都懵了,這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應(yīng)該說出的話嗎?
武則天可能想著太宗一生馳騁沙場,喜歡強悍的女性。但是她錯了,硬漢喜歡的,反而是那種柔柔體貼的女子。武則天不是這樣的人,她和唐太宗之間注定沒有緣分。但是也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敢于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的人啊。她是女兒,卻一身男子氣概!
我的愛情,不輸給七夕任何一對
七夕,很多情侶們都開始曬了。關(guān)于這個日子,可以追溯到女郎織女的故事。但最令我撼動的,反倒不是牛郎織女,而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玄宗能在后來創(chuàng)造這么凄美的愛情故事,身為奶奶的武則天可能都預(yù)想不到吧。
武則天的地位不僅一直得不到升遷,相反,還平白無故地卷入一場災(zāi)禍中。據(jù)說唐太宗晚年,民間忽然流傳起“女主武王”的預(yù)言。于是,他召見太史令李淳風(fēng)詢問天機。
李淳風(fēng)說:“確實有這么個人,但因為帶有王者之氣,陛下不能輕易動他。”太宗又問此人現(xiàn)在何處?李淳風(fēng)說就在宮中。唐太宗于是找了幾波人來瞧。李淳風(fēng)先看那一百人的隊伍,指了一組,唐太宗將這組又分為五十人,讓李淳風(fēng)指。李淳風(fēng)怕泄露天機,說只能到此為止。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這個故事是真的。那么這些人中有沒有武則天呢?我覺得肯定沒有。首先,武則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在身份低微時她會異常隱忍,守時待發(fā),而且嗅覺極為靈感。自從經(jīng)歷了獅子驄事件,她變得小心翼翼,聽說宮中有這么一件事后,而且和自己有牽扯,她一定會早做打算。其次,萬一唐太宗震怒,要將姓武的都趕盡殺絕了呢?所以,武則天這會兒不僅做好了瞞天過海的準備,甚至可能連改姓都打算好了。這就是她為什么能活下去的原因。熬了幾年,局勢終于變了。
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經(jīng)常侍奉左右,武則天借此機會,和李治漸漸相識,并談起了戀愛。李治生性軟弱,卻喜歡武則天這一款剛強、愛表現(xiàn)的姑娘。加上她又比自己大四歲,有戀母情結(jié)的李治對武則天自帶一股崇拜。兩人暗暗約定終身。
不久,太宗死于翠微宮,享年五十二歲。他死之后,武則天等一些沒有子女的嬪妃就到感業(yè)寺當(dāng)尼姑了。李治登基稱帝,慢慢地把也這事忘了。可是武則天沒忘啊。不僅沒忘,這段感情還是她身處逆境的一張王牌。可是此時皇帝身邊有皇后啊,還有不少嬪妃,為了想辦法讓李治回想起她,武則天寫了一首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如意娘》
李白看了都稱寫得好!如果說,上官婉兒的情詩對象有些模棱兩可,那武則天所要訴說的對象就很清楚了。沒錯,這一看就是寫給皇帝的,而且是她這輩子愛過的唯一男人。晚年的那些面首不過是些玩意兒。
武姑娘看朱成碧,已經(jīng)形容憔悴。關(guān)于她面容憔悴的重大記載,除了這次,可能就是五十四年后神龍退位了。
李治是個懂詩的人,讀完這首情真意切的斷腸詩后,能夠做到無動于衷嗎?很快,他就親自去看望武則天了。
皇后,是一生的起點
李治借著到感業(yè)寺行香祈福,會見了武則天。《唐會要》記載道:武氏泣,上亦潸然。能將皇帝落淚記載在正規(guī)史書中,這很了不得,說明兩人的感情真的很深厚。既然深,暫時的分別自然就顯得依依不舍。李治放不下武則天,那么該怎樣把她接進宮呢?
此時,王皇后正和蕭淑妃爭寵。為了轄制對手,王皇后給皇帝提建議,讓把武則天接入宮來。可見在這個時候。皇帝和尼姑之間的事,已經(jīng)是廣為流傳了。王皇后一則為滿足皇帝的愿望,達成自己賢德名聲,二則讓武則天來牽制蕭淑妃。不曾想?yún)s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武則天成功進來,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戲就快落幕了。
武則天再次入宮不到一年,就被封為昭儀。次年,又生下了李弘。有了孩子后,一方面,她更受寵愛,另一方面,也開始扶植自己的勢力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變得無人問津。于是,兩人又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致對付武則天。
那么怎么扳倒皇后呢?武則天一咬牙,制造了“小公主”事件。這一招陷害,令唐高宗對皇后喪失好感。接著,她又賄賂后宮,誣陷皇后與她母親進行厭勝。也就是詛咒。詛咒誰呢?武則天說是皇室中人。試想,一個女子膽子就再怎么大,也不敢詛咒天子,而且她的出路就靠皇帝。所以,武則天確實很聰明。
詛咒一案,李治念及舊情,又是輕松處理,貶了皇后的娘家人。武則天陰謀達成,接著,就是尋找支持者了。她一面拉攏朝臣,一面緊緊抓住李治的心。到了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下詔:皇后、淑妃想要下毒酒謀害朕,將其廢為庶人,父母兄弟,一并流放除名。
幾天后,許敬宗等被武則天拉攏的官員,就開始聯(lián)名上表,請求立武昭儀為皇后。于是,再度入宮,經(jīng)歷了三四年的斗爭,武則天終于坐上了皇后寶座。那么王皇后和蕭淑妃呢?
兩人被廢之后,關(guān)在暗無天日的小黑屋里。只有一個小洞每天送入飯菜。一個月后,高宗忽然有些想念,來到了看守所,一看這個情景,頓時傷心落淚,朝著洞口喊道:皇后、淑妃安在?皇后就說:我已經(jīng)被廢了,又有什么尊稱?接著又請求皇帝念在往日的情分上,讓她們重見天日。李治說:“朕馬上去辦!”
前腳剛走,武則天就知道這事了。可見她的情報之迅捷。武則天一哭二鬧,李治答應(yīng)把這兩個人徹底處置,就交由她去辦吧。武則天是怎么做的呢?先把二人各打一百大板,又砍去手足,泡在酒缸的。之后得意洋洋地說:“不是喜歡做夢嘛?讓你們醉到骨頭里去。”兩人在酒缸里又活了一段時間。臨死前,王皇后說:“昭儀得寵,我就知道自己只有死的分了。”聲明她確實斗不過武則天。而蕭淑妃卻咒罵:“愿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
為什么要說這個事情呢?因為武則天去世后留下遺詔,要赦免王皇后和蕭淑妃,覺得自己從前的所作所為對不起她們。也許,她本不想與二人為敵,只是她們碰巧站在了她的對立面。
誰說女子不如男
登上皇后位置的武則天,并沒有得到滿足。也許她一開始的目標(biāo)就不僅僅是做皇后。武則天先是廢了太子李忠,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接著拉唐高宗一起改換門庭。那些反對武則天的,整天和唐高宗叫板的,全部被趕出朝廷。一時間,太宗留下的顧命大臣沒人了。就連國舅長孫無忌也被陷害至死。媳婦的這番操作,李治看在眼里,心里卻很支持。
“武皇后”三個字已經(jīng)引得人人自危了。她又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先是參加了親蠶之禮。以前的皇后都是做做樣子,從小貴族身份,衣食不愁,根本不知道勞作的辛苦。可是武則天清楚,她親自帶領(lǐng)大家干了好幾天。那些平民婦女見了,都紛紛稱贊:這個皇后不一般啊!
接著,要提倡節(jié)儉,把衣服改一改,減少材料浪費。做完這些,又要安置娘家人了。娘家人應(yīng)不應(yīng)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其他人那肯定就直接提拔了。但武則天卻只把母親接來侍奉,她那幾個哥哥和叔叔,因為以前虐待過她,所以并不理會。甚至后來還設(shè)計害死了他們。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因為太子還小,朝中的元老重臣又全部被他清理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新人,缺乏信任。李治便把國家大事交給老婆處理。從入宮,封昭儀,當(dāng)皇后,再到執(zhí)政,李治對武則天的愛,在此還用明說嗎?
幾年后,王伏勝告武則天在宮里厭勝,詛咒唐高宗。上官儀又說她喜歡專政,導(dǎo)致海內(nèi)不與。李治就問:“你覺得該怎么辦?”上官儀說應(yīng)該廢后。唐高宗就說,那這事你去辦吧。誰知,武則天立馬就得到了消息,一哭二鬧三上吊,撕了圣旨。并質(zhì)問李治:“我犯了什么罪?”李治一慌,把鍋丟給上官儀,上官家族就完了。王伏勝也很快以謀逆罪處死。
所以說,李治也是個怕老婆的主。但他這怕是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是對妻子的感情很深,因為他本身就很重情。二是武則天在他心里是一位有著巨大魄力的姐姐形象,李治有時甚至把她作當(dāng)長輩,不敢違拗。
經(jīng)歷了這些事后,終于迎來了二圣臨朝的局面。武則天說:“底下那些大臣,有的不懷好意,皇帝不易分辨。以后就讓我和您一起上朝吧。”李治回道:“沒問題。”
《資治通鑒》說: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quán),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漸漸地,大臣們已經(jīng)習(xí)慣對這位皇后俯首稱臣了。
摘瓜的開始
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曾寫下一首《黃臺瓜辭》 :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詩寫得真好,可以媲美七步詩了。武則天剛好四個兒子,那么按照長幼順序,當(dāng)然先從大哥李弘開始了。
武則天自從上朝享受天子的待遇后,又給自己加封天后。權(quán)力已經(jīng)越來越大,而唐高宗的病也越來越重。李弘已經(jīng)長大成人,除了編編書籍,沒事也喜歡溜達。
一次,在掖庭碰到了同父異母的兩個姐姐。她們都是蕭淑妃所生。武則天害死了她們的母親,兩個女兒也關(guān)押了多年,如今已經(jīng)快三十歲了,還沒有婚嫁。李弘趕忙把這事報告給高宗,請求讓兩個姐姐出嫁。皇上答應(yīng)了,武則天可不高興,指著大殿外的兩個門衛(wèi)說:“那行,就他倆吧”。于是,兩個公主就這樣草草完婚了。
兒子屢屢違拗,武則天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準備教訓(xùn)他時,李弘?yún)s病死了。李弘死時,武則天的心情還是特別悲痛的,但同時也松了一口氣,可以繼續(xù)我行我素了。大哥不幸去世,二弟李賢就被立為太子了。
李賢當(dāng)太子后,唐高宗卻不讓他參政,而是把更多的權(quán)力交給老婆武則天。漸漸地,因為一些大臣支持李賢,母子之間又產(chǎn)生矛盾了。武則天看不下去,給兒子送去了兩本書——《少陽正范》和《孝子傳》。李賢把書一扔,繼續(xù)干自己的。
武則天于是動員手底下的人制造了“謀反案”,從太子府搜出幾百領(lǐng)盔甲,指責(zé)太子有謀反之嫌。唐高宗聽了完全懵圈,向武則天保人,武則天卻“大義滅親”,將李賢廢為庶人,關(guān)押起來。
李賢被廢后,又立李顯為太子。這時,唐高宗為了祈求神靈庇佑,聽從武則天的主意來到洛陽。本來想著封禪嵩山,但是唐高宗的病情卻越來越重。請了多少名醫(yī)總不見效。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病逝洛陽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武則天將丈夫靈柩運回長安安葬,還打破傳統(tǒng)為他刻碑頌德。武則天這個老婆做得怎樣呢?我覺得對待丈夫方面還很不錯。
權(quán)力壓制了母愛
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是誰?這個問題可能真不好回答。是李顯、李旦,還是武則天?
高宗臨死留下遺詔,讓太子靈前繼位,守孝時間縮短。同時有軍國大事不決的,聽一下武則天的意見。李顯頓時覺得自己的前途光明了,開始得意起來。可是位子還沒坐熱,就被母親趕下來了。
短短幾天時間,武則天把宰相班子換人了,而且還把中央禁軍從長安拉到洛陽。而李顯卻只顧著到處封官,先封皇后,再把自己的老丈人提拔為刺史。這時,顧命大臣裴炎看不下去了,來質(zhì)問皇帝。李賢耍性子說:“我還要把天下給老丈人呢。”裴炎忙把這事匯報給皇太后,武則天沒過幾天就把李顯攆下臺了。當(dāng)了二十七皇帝,被廢為廬陵王。
李顯剛一被廢,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直接由王爺變成皇帝。朝中那些和武則天不對付的大臣這時都懵了。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個國家還是女主人說了算,她那幾個兒子不過是擺設(shè)。
因為武則天的一番不良操作,引發(fā)了揚州叛亂,駱賓王也寫出了大名鼎鼎的《討武曌檄》。可是大家都沒想到,這個女人還會打仗。幾個月時間就把亂軍收拾了。駱賓王和李敬業(yè)都不知身死何處。之后,她又利用起義事件,將朝中反對的大臣一一清除。武則天的手段可謂十分高明。留在的文武百官這下都愿意臣服她了。接著,她又用特殊手段,將皇室成員徹底血洗。
排除了大障礙,武則天讓男寵薛懷義修建明堂,讓侄兒武承嗣等人制造祥瑞,營造輿論。翻譯《大云經(jīng)》,各處建寺廟,還親自迎佛。經(jīng)過這么一系列鞏固后,民眾的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了。都覺得武則天不是一個女人,而是神仙下凡。
由神仙來帶領(lǐng)大家有什么不好呢?于是就發(fā)生了上萬人的請愿事件。一起請求武則天順應(yīng)天意民心,登基稱帝。
李旦一看這架勢,眼明心亮地也加入請愿團,和群眾一起高呼:武皇萬歲!武則天就這樣,在萬方喝彩中,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女王。
山登絕頂我為峰
武則天的統(tǒng)治為什么相對穩(wěn)定?其實說到底還是得民心。不僅得民心,也得臣心。
武則天一開始任用酷吏,誹謗大臣,把那些反對自己的統(tǒng)統(tǒng)換掉。換掉之后,又過河拆橋,美其名曰“順應(yīng)民意”,把自己的酷吏集團處置掉。酷吏集團都是一些沒文化,只知道誣陷的小人。皇帝殺掉這些人,讓百姓很擁戴。接著,她又免稅,心情好了還讓大家喝酒吃肉。百姓覺得,這女主人當(dāng)皇帝也還不錯。大家就跟著好好過日子吧。
至于此時朝堂上的大臣,有狄仁杰、徐有功、婁師德、姚崇。能打仗,能斷案,都是些有能力有韜略之士。對于最倚重的狄仁杰,她能做到什么程度呢?狄仁杰年紀和她差不多,有一次騎馬帽子掉下來了,武則天忙對李旦說:“去吧,趕緊給國老撿回來。免得他彎腰。”狄仁杰一年能斷一萬多件案子,有他在,國家清明。又因為皇帝提倡節(jié)儉,鼓勵農(nóng)桑,人口急劇上漲。
隨著武皇把國家治理得這么好,另一個問題又產(chǎn)生了。什么問題呢?就是立侄兒還是立兒子為太子的問題。其實這本不是一個問題,普通人的第一想法肯定就是立兒子啊。可是對武則天而言卻是個問題。立兒子,百年之后,皇位又回到李唐一脈;立侄子,以后的繼承者就都是武家子孫了。然而這個僵局很快就被狄仁杰打破了。狄卿說:“必須立兒子!”又說了一長串理由。武則天一想,還是兒子親,武家那幾個侄兒,他們的父親可都是欺負過我的啊!于是繼承人的問題解決了,李顯被接回來,立為太子。距離上次離開,已經(jīng)有十五年了。
武則天愿意聽從大臣們的意見,除了情感上的偏袒,也是為了穩(wěn)定大局。大家都覺得這位老母親只是代兒子管家,以后還會把權(quán)杖還給兒子,所以才支持她。武則天明白人心還在李唐這邊,揚言自己是從太祖、太宗和高宗那兒繼承的皇位,這樣一來,她就和王莽不同了。
拼了這么多年,就不能享受享受
武則天感到自己身體有變化了。她承認自己老了。偶爾政務(wù)之余,她也問自己:“我拼了這么多年,就不能享受享受嗎?”得,開始享受生活吧。這個時候的武則天,開始了她一生最自在的階段。
她找來自己的心腹上官婉兒,組建了文藝社,大家沒事寫寫詩聽聽音樂。上官婉兒就是裁判。到洛陽龍門石窟,武則天讓大家寫詩來紀勝,先寫好的賞賜錦袍一件。沒一會兒,東方虬就寫好了。武則天一看,不錯,就把袍子給他披上了。可是還沒捂熱,宋之問也寫好了。武則天一看,這也不錯啊。就問婉兒哪個更好?上官婉兒細細品評,最終以宋之問更佳。武則天就把錦袍扒下來又給宋之問披上了。
夏天到了,武則天喜歡到嵩山避暑,寫下一詩: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嶠金巒鎮(zhèn)紫微。
均露均霜標(biāo)勝壤,交風(fēng)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云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石淙》
這詩一讀就帶著皇室氣息,不說字面意思太過明顯,就是這份閑逸瀟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這世上愁最多的,可能是皇帝,但最不愁的,也只有皇帝了吧。
和女兒一起游完,武則天也會即興賦詩:
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
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
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
故驗家山賞,惟有風(fēng)入松。
——《游九龍?zhí)丁?/span>
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這句細品起來,自有一番滋味。自己和女兒兩只風(fēng)凰能夠壓在九龍之上,這是她一貫的氣勢。本來喝著美酒,盡顯奢侈之態(tài)。可是思念家鄉(xiāng)的聲音,就只剩下這風(fēng)入松了。眼前之景,倒勾起了她淡淡憂傷。武則天不是一個喜歡憂傷的人,可是人最怕靜,一旦她不再像以前那樣醉心政務(wù),孤獨就來了。
王者也會有落幕
武則天為了排解孤獨,找了很多男寵,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薛懷義和二張兄弟。薛懷義因為燒毀明堂被武則天處死后,受寵的就是二張兄弟了。
這兩個人把武則天陪得很好,但漸漸地也都走上亂政之路。他們不僅打壓異己,陷害宰相魏元忠,還把李顯的兒女給害死了。接著又要誣陷太平公主。于是,武則天的幾個孩子終于聯(lián)合起來了。他們精心密謀,集合勢力,趁著武則天病重,發(fā)起了政變。最終,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以及他們的黨羽都被翦除了。武則天被迫下令李顯監(jiān)國,第三天傳位給他。從此退居上陽宮。
退休之后,武則天真的老了。本來是鶴發(fā)童顏,現(xiàn)在呢?《唐統(tǒng)紀》記載:及在上陽宮,不復(fù)櫛沐,形容羸悴。上入見,大驚。老太太不梳頭,也不洗臉,甚至連飯也不想吃,很快就面容憔悴,不堪一擊了。而真正打敗武則天的,不是歲月,是政治生涯的結(jié)束。
接著,李顯恢復(fù)了高宗時候的一切。關(guān)于老母親,不僅保存她的皇帝稱號,每隔十天還要帶文武百官去看一次。在即位大赦天下的詔書中,李顯說:“高宗去世后,逆臣叛亂,我老媽媽是臨危受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又順天應(yīng)人,才登基為帝的。現(xiàn)在年紀大了,又把皇位傳給我。”天下百姓都知道了,原來武則天是個女英雄。李顯又說:“在朕躬則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老奶奶真是好人啊!
這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了,享年八十二。臨死前要求取消帝號,并以皇后的身份與高宗合葬。很多大臣都不同意。這時孝順的李賢立馬開辦了。他親自把母親的靈柩扶回長安,打開乾陵合葬。還給她豎了一塊碑。可是碑上面寫什么呢?這位母親可不好評價。
接下來的幾年,不斷發(fā)生宮廷政變,愚蠢的韋后為了謀權(quán)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從這點看,她連武則天的皮毛都沒學(xué)到。接著,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又紛紛登場。武則天的事也就被撂下了。天長地久,她的碑上依舊空無一字。不過,這也許才是最好的安排吧。
因為獨一無二,又居功甚偉,所以不管過了多久都會有人記得她。最后,還是用那段經(jīng)典的歌詞來歌唱她吧:
“寸心煉成了鋼
百媚千嬌下火場
她也曾一枝山花笑爛漫
轉(zhuǎn)身間叱詫九天上
誰說女子不如兒郞
是誰說柔勝不了剛
看千古風(fēng)流人物
還有誰獨秀一枝萬年長”
-作者-
孔堯。筆名黛珂。熱愛生命,熱愛文學(xué),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