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南國書香節講座中,我給大家推薦過夏末初秋適合孩子保健的食療方——兒童三豆飲。
這個方子,是對應寶寶體質特點,根據經典的三豆飲化裁而來,把其中的綠豆換成了紅豆,能夠健脾祛濕、解暑止渴。
很多家長確實對綠豆不放心:
以前經常給孩子煲綠豆沙糖水喝,是不是錯了呀!
生活中孩子保健可吃的豆類,數一數還是很多的。今天來系統說說寶寶如何好好吃豆子。
1
這么多種豆子
怎么吃才對癥
如今的孩子,已經很難有機會光腳在泥土地里玩耍,用最天然的方式接地氣、補陽氣了。
吃五谷,恰恰是汲取天地間蓬勃生命力的好方法。
只要消化沒問題,即使沒有經常大魚大肉、湯水膏方,吃普通五谷雜糧的寶寶身體也能很結實。
豆子就是五谷之一,古代稱為“菽”。它們營養價值高,同時含有大量蛋白質和纖維。
面對不同品種、不同功效的豆子,家長該怎么選呢?
紅豆,赤小豆:
我們之前的推文?赤小豆中,對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功效和吃法有詳細介紹。作為寶寶常用來健脾、祛濕的豆子,建議家長多多查閱學習。
紅豆在祛濕方面雖不如赤小豆,但夏天給胸膈氣滯的寶寶煲紅豆沙,也能夠補脾益氣、醒脾開胃。
可以在紅豆沙中再多加2g陳皮,加強理氣的功效。
紅色入心入血。夏主心,冬主腎,紅豆既養心又補腎,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所以,夏天和冬天都比較適合給寶寶吃紅豆。
黑豆:
黑豆性味甘平,古代保健醫書中中記載,它能行水調營,祛風邪,善解諸毒,散五臟結積內寒(《備急千金要方》《隨息居飲食譜》)。
黑色是補腎的,比起紅豆通過滋補心血以養腎,用黑豆給寶寶補腎氣,功效更專精。
寶寶腎氣不足,會表現出頭發稀黃、換牙晚,或換牙后牙齒比較疏,還可能長期遺尿,或稍微一咳嗽、一逗笑就尿褲子。
這種情況,就要吃黑豆補補了。
不過也需要注意,黑豆不能天天吃,不能吃太多。黑豆不太好消化,兒童更要控制量。
可以在黃豆、芝麻中加入一小把黑豆(約15~20g),每周給寶寶打1~2次豆漿喝。
還可以共煮紫米粥、熬排骨湯,注意要把黑豆煮得軟爛些。
黃豆:
日常生活中吃的很多豆制品,都來自于黃豆。它性味甘平,適量服用,能寬中理氣,潤脾燥,消積痢;還能作用于大腸,讓濕氣從大腸往下導。
給寶寶吃黃豆,能健實身體、少生病。黃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能通過提高巨嗜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關于黃豆怎么吃,《隨息居飲食譜》有詳解:
宜煮食,炒食則壅氣。浸罨發芽,摘根為蔬,味最鮮美。
給健康寶寶保健,可以吃排骨燉黃豆、番茄煮黃豆、炒黃豆芽……吃法太多了。
? 寶寶如果積食腹瀉——也就是中醫常說的傷食瀉,可以用15g黃豆煮粳米粥對證調理。
綠豆:
綠豆甘涼,但寶寶并非一定避之不及。夏天寶寶如有熱證,除了用我們之前講過的荷葉、西瓜翠衣外,還能用綠豆清熱去火。
明代醫師張景岳對“諸火熱極不能退者”,就提議喝綠豆飲:
綠豆寬湯煮糜爛,入鹽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服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睥氣。
意思是,綠豆的涼性對付熱毒剛剛好,并不會苦寒到傷及脾胃。
? 煮的時候,綠豆的量以15g~30g為宜,水可以多些,不建議煮成濃稠的綠豆沙,大火燒開后慢燉至綠豆軟爛即可。
? 如果想給夏天身體健康的寶寶解暑氣,就不要煮太久,大火燒開后轉中火煮15分鐘就夠了。
? 其中,綠豆皮最能解暑,一定要共煮湯中;還可以在湯里放一點陳皮健脾理氣。
白扁豆:
經常看我們平臺推文的家長,對白扁豆應該不陌生了。它是給寶寶健脾兼化濕的首選食藥材之一。
《藥品化義》中記載: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
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于治愈濕疹頑癥。
可見,寶寶如果濕氣重,可以服用白扁豆粥;如果同時有濕疹,體內濕熱重,還可以在白扁豆粥里加一把綠豆:
花生:
花生也屬于五谷雜糧,講到豆子也順便提一提花生。
我經常說,給寶寶補身體用不著人參等名貴補品,平價的花生就很好。
花生有悅脾和胃,滋養調氣的功效,對于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的寶寶來說,每天剝幾顆花生入胃,慢慢體質也會增強。
給寶寶小補,花生配大棗賽人參:
花生連同花生外衣一起煮,還有益智的功效:
除了入湯、入粥、入茶,給寶寶直接吃花生的話,煮花生最好。盡量不要吃炒花生、炸花生。
2
寶寶吃豆要注意
煮爛、少食、變著花樣吃
豆子的缺點是相對不太好消化,寶寶吃太多,肚子容易脹氣。
像水煮花生、水煮毛豆等菜品,豆子煮爛一些,讓3歲以上孩子自己剝著吃,一次最多吃10顆以內,不要吃太多,一般就不至于給脾胃消化增添負擔。
小一點的孩子吃豆有噎食的風險,不適合直接吃豆,可以打豆漿喝。
如果寶寶喝豆漿后出現脹氣、放屁多、腸胃不適,可以將大米、黃豆、黑豆等摻著打豆漿,喝前多濾幾次渣,少放點糖。
還可以給寶寶煮豆腐羹——有家長擔心豆腐會不會太寒,可以復習前幾天我們講過的?豆腐。
要想安心吃豆,家長就需要多學習,一看寶寶體質,二看季節特點,吃對、吃好,寶寶才能“益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