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我深深的意識到女兒真的是個懶人。一天到晚窩在床上,興沖沖要做的蛋撻做了一次再也沒有做過(昨天催促之下做了一次)。然后呢,然后我慈母情懷大爆發,懶任由她懶吧,我的女兒任我寵。
作為一個佛性的母親,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理想的樣子,也不想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更不是要補缺,而是任孩子發展成為她本來的樣子,給她愛,給她包容,給她一丟丟的責任感,給她正確的價值觀就好。所以我會說:孩子,你檢查一下,家里有沒有需要收拾一下。如此即可,不會叨叨唧唧,不會多說一句話。懶的本性是人力無法改變的,當然懶的行為是人力可以改變的。但我是個慈母,生活上懶一點無所謂。
人長期處在一個整潔的環境中,有個一丟丟的責任感,就不會任由生活過的像個雞窩,以后日子過的便不會離譜。她已經長大了,由她自己決定她所要的生活吧。
所以,我不會去改變她懶的本性成為一個勤快人,而是要讓她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愛整潔的人,那么懶便有了底線。一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懶一點無所謂。
二
有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下山了,小和尚對什么都不懂,對什么都好奇??吹侥贻p女孩,小和尚問這是什么?老和尚說這是會吃人的老虎,你靠近她就會被吃掉。回來之后老和尚問,你最喜歡什么?小和尚說,最喜歡老虎。對,這就是人性,人的本性是環境無法改變的。
現在的年輕人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我總覺得這是社會出現了問題,要愛,要性,要家庭,要繁衍后代,這是本性。如果一個人克自己本能的欲望,我認為這是社會在退步,而不是年輕人說的,是自由選擇,有個性,不必活成千律一遍。
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是最大限度的釋放人性,釋放欲望,而不是禁錮原始的欲望。所以,我不干涉女兒懶的本性。太過習慣了克制本性,不會愛,不敢去擁抱未來,不愿意去嘗試新的生活(對于單身人士結婚不就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嗎)沒有了最原始的沖動,這何嘗不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有的年輕人不敢結婚是因為不敢負起家庭的責任,不敢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可能是因為這代年輕人從小精神壓力太大吧。從小背負著父母的期望過大,總于有一天自己長大了,可以自己作主,便不想再進入另一段關系和壓力中,自由自在多好,不需要為誰負責。
有的年輕人不敢結婚是因為從小灌輸不敢落后的思想,讓他不敢結婚生娃,怕耽誤了孩子,怕自己負擔不起責任。殊不知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窮也可以活得很幸福。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幸福感就是合格的父母。
把孩子壓制成社會精英,即便以后不婚不育也在所不惜。還是任其自由發展,能夠自由的享受生活。這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沒有對錯。
但我個人覺得,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過多的期望,不要過多壓制孩子的本性,孩子不是你攀比的工具,他有獨立的人格,他需要去經歷人生的四季。
三
得到App羅振宇的合伙人,網名叫脫不花,這樣的人要能力有能力,要事業有事業,思想強大,根本不在乎被別人催婚。脫不花在一個節目上說,有一次羅振宇很八卦的說,聽說某某在追你。是啊,那又怎么樣?脫不花不以為然的回答,因為她根本就沒有考慮這個某某。羅振宇接著說,你知道你在跟誰賽跑?你是在跟更年期賽跑啊。脫不花突然明白了,她說,我突然就覺得,我已經從找愛情的需求轉換到找老伴的需求,是給孩子找個父親的需求。之后的脫不花接受了這個某某人,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這才是一個聰明人的選擇。
錯過了愛情非常遺憾,但你不能把這遺憾一直延續下去。不能因為愛而不得錯過了家庭親情,錯過了為人父母的快樂,錯過了天倫之樂,錯過了生命的變化。也就是說你沒有經歷人生的四季,你只活在你的春天里,春天是很美好,但一輩子只活在春天,人生不也是很遺憾的嗎?
“什么山頭唱什么歌,什么年齡干什么事”,“不結婚不生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今這樣古語早已被年輕人棄如敝履。不要輕易否決傳統生活的智慧,多聽一聽過來人的意見。事業很重要,但生活不能只有事業。愛情很重要,但生活不能只有愛情。孩子很重要,但生活不能只有孩子.......
平平淡淡過好人生的四季,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上篇:扶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