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司馬炎最熟悉的大概是他的"羊車望幸",司馬炎本有后宮妃嬪眾5000,滅吳后又把孫皓的后宮5000歸納到了自己后宮,近萬后宮佳麗讓他的選擇十分苦惱,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于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但這也說明,司馬炎對這些后宮女人沒有太多的感情。
皇后楊艷出生于四世三公的名門,父母早亡,這一對少年夫妻感情非常的好,生下三子三女,長子司馬軌兩歲夭折,266年司馬炎登基為帝,同年楊艷封后,次年九歲的次子司馬衷被立為太子。
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從小智力不高,但應該算不上白癡,所以立太子的時候朝中也沒有人反對,但是年長之后,智商上的不足就越發(fā)明顯,司馬炎認為他沒有能力繼承帝位,打算另立皇位繼承人,但皇后楊艷卻說:"設立嫡子依年長而不依才能,怎么可以改換呢?"
司馬炎雖然是個篡奪皇位的人,但他本性是一個非常溫潤,寬厚的人,他非常難得沒有殺過大臣,沒有冤殺無辜,但這種性格的人容易耳根軟,做事猶豫不決,吏治不清?;屎筮@么一說,司馬炎就不再堅持了。
賈充的父親賈逵是曹魏的開國元勛。賈充自己因為弒殺魏帝曹髦,深得司馬氏信任,但是賈充善于諂諛,結黨營私,陷害忠良,當時侍中任愷、中書令庾純等剛直守正的官員厭惡賈充的為人。
271年鮮卑禿發(fā)樹機能侵擾秦州和雍州,任愷向司馬炎建議讓一個有威望和智謀的重臣前去鎮(zhèn)撫邊族,首推賈充,在庾純支持下,司馬炎任命賈充加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出鎮(zhèn)長安。任愷這一招看似推舉賈充,其實是把賈充外放權力的邊緣。賈充當然會有黨羽親信,荀勖,馮紞商量:現(xiàn)在太子的婚事未定,如果讓賈公的女兒成為太子妃,那賈公自然會留在京師任職了。于是荀勖與馮紞找機會在司馬炎面前稱道賈充的女兒,才色絕世,如果納入東宮,必然能扶助未來人君,就像《詩經 關雎》所歌頌的后妃之德一樣。
司馬炎本想迎娶衛(wèi)瓘的女兒,理由是“衛(wèi)氏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但是賈充的妻子郭氏讓人賄賂皇后楊艷,請求讓自己的女兒為太子妃,于是楊艷盛贊賈南風有美德,司馬炎便同意了。賈充因其女賈南風與太子司馬衷完婚,得以留居洛陽,升任為司空,并保留其它頭銜職務。
荀勖因此被時人譏諷為奸佞諂媚之徒,賈充及黨羽被正直官員視為奸佞之人,雙方的對立情緒很濃,司馬炎也是知道的,但司馬炎是個老好人,非常信任賈充,于是調停雙方關系,而賈充和他的黨羽多番誣陷和中傷任愷,令他多次被免官,再也上不到高位。
楊艷生病時,知道司馬炎寵幸胡夫人,恐怕以后會立她為皇后,擔心太子司馬衷的地位不穩(wěn)。推薦了堂妹楊芷為皇后,司馬炎流著眼淚答應了她。
司馬衷年齡越大,智商的不足越發(fā)明顯,司馬炎又一次想廢掉太子,而大臣和嶠,衛(wèi)灌等亦這樣說過,于是司馬炎特意試驗他,寫了問題讓司馬衷作答。賈南風十分害怕,找來人代答,答案大多都引據(jù)古義。她將答案傳給了東宮給使張泓,張泓看后說:"太子不讀書,但答題卻引經據(jù)典,一定會被識破是代答的,倒不如按意思直接作答吧。"賈南風同意,并讓張泓代答,張泓故意寫得簡單粗暴,但卻能夠明辨是非,再由司馬衷抄寫。司馬炎看后十分高興,以為兒子雖表面愚鈍,但思維還是很清楚的,更將司馬衷的答卷給衛(wèi)瓘觀看,大家也就沒話可說了。
另外司馬衷有個兒子司馬遹十分的聰明,很受司馬炎的喜愛,他的母親謝玖原是司馬炎的才人,司馬衷將要納妃,司馬炎擔心太子年紀小,不知道床第之事,將謝玖派到東宮侍寢,由此有了身孕。太子妃賈南風善妒,謝玖害怕兒子和自己受害,于是向晉武帝求還西宮之后,生下司馬遹,司馬衷這才有了唯一的兒子,但司馬衷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個兒子。司馬炎對這個孫子寄予厚望,說:"這小兒將來會興旺我司馬家呀!"從此司馬遹的美名便流傳天下了。
上篇:我眼中的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