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后臺回復[貓叔晚安],我送你一個錦囊。
北京地鐵上,大媽狂罵cosplay女孩的視頻一傳出,網上就鬧得沸沸揚揚。
這次不是因為要讓座,而是大媽嫌女孩兒“穿得太暴露”,把她孫女給帶壞了。
言辭間,大媽一直情緒高昂:
“我孫女作業都不寫了,都是你們這些人害的。”
“穿得這么少這么暴露,不務正業,你這是要干什么啊。”
“這你父母看見了得什么心情啊。”
姑娘倒是挺有禮貌地解釋說:
“這是cosplay,不是浪啊浪。”
沒怎么爭辯,到站就下了車。
網友們看了視頻,都有點義憤填膺又無可奈何:
又一個典型的“我家孩子不學好都怪你”系列。
大媽管得的確有點寬,姑娘則可以說是非常克制了。
公共場合的老人和年輕人好像特別容易發生爭執,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
武漢小伙公交不讓座,遭5名老人暴打。
西安女孩沒讓座,被男性老者一屁股坐上身(而且當時車上有別的空座)。
洛陽公園籃球場被廣場舞大爺大媽暴力強占,打籃球的小伙子被打。
就這樣,老年人群體和年輕人群體開始互相指責對方道德低下:
“你不尊老愛幼,你什么素質?”
“你道德綁架、倚老賣老,又是什么素質?”
搞得年輕人“談老色變”,在外面見著老人都恨不得繞道走:惹不起我就躲吧!
電影《重返20歲》
很多人都說,這種嚴重的代溝啊,根本沒辦法。
其實呢,這種偏見根本不是“代溝”。
本來就是個人之間的矛盾,跟群體、年齡都沒關系。
代溝是什么?是年代不同、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必然會產生的心理隔閡。
地鐵上,站在大媽旁邊的大爺心里也不一定就能理解cosplay的女孩兒,但他沒有對一個陌生姑娘橫眉冷對、惡言相向。
因為理解是一回事,尊重又是另一回事。
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年紀沒關系。
有個網友曾經評論這一現象: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嗯,不是老人一屆不如一屆,也不是年輕人一代垮過一代。
當一個人固執地拿自己狹窄的三觀去衡量世界萬物的時候,總會碰撞得頭破血流、唾沫橫飛。
不理解的就是錯的、就要批判,這種“道德綁架”還少嗎?
阿米爾·汗在他的《真相訪談》里總結得好:
值得尊重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一個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