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有好幾個養子養女,比如孫維世、葉揚眉等等,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周總理其實還有一位義子,也是他唯一一位義子,名叫王戍。
那么,周總理是在什么時候認的這個義子呢?
在1939年3月,周恩來去浙江紹興進行抗日宣傳,因為紹興是他的祖籍,因此就順便去祖先的墓地祭拜。
在祭祖的過程中,有一位少年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就是王戍。
說起來,王戍跟周恩來還有親戚關系,他的祖母周桂珍是周恩來的姑媽,因此,王戍就是周恩來的姑表侄兒。
當時,王戍還只有17歲,但志向高遠,辦事也很利索,在祭祖的過程中,周恩來對他的印象很好。
祭拜完祖先后,大家還去游覽了大禹陵,王戍對大禹陵非常熟悉,就給大家講起了大禹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王戍講得條理清晰,感情充沛,讓大家都贊不絕口,周恩來也是滿心歡喜。
第二天晚上,周恩來應邀來到王家吃飯,大家請他題字,周恩來欣然答應,提筆寫道:“沖過錢塘江,收復杭嘉湖。”寓意抗戰必勝,國土必復!
(圖:周恩來與王戍父子合影)
王戍知道周恩來是大人物,對他非常崇拜,于是就當著大家的面提出,想跟著周恩來一起參加革命,出去抗日。
周恩來雖然對他很欣賞,但認為他年紀還小,應該上學讀書,而且前線太危險,萬一出個三長兩短就不好了,于是就婉拒了他的請求。
不過,周恩來為了不讓他太失望,就提出可以讓他做自己的義子。
王戍一聽,大為驚喜,求之不得,當即在大家的見證下,向周恩來行了大禮,從此成為了周恩來的“義子”。
周恩來臨走時,還給王戍寫了一幅字,上面寫道:“乘長風破萬里浪,慕向表侄義兒,周恩來。”其中的“慕向”,就是王戍的字。
最后,周恩來囑咐他要用功讀書,多學知識,將來為國效力。王戍也謹記義父的教誨,后來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解放后,王戍還加入了解放軍,后來又調到福州從事教育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王戍曾給周總理寫過很多封信,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家庭生活等等。
看到這些信后,周總理也非常高興,多次跟鄧穎超夸贊戍兒有出息,但是,周總理卻始終沒有給他回過信。
后來,周總理解釋過原因,就是想讓王戍靠自己的能力做事,不要想著還有這個當總理的義父。
王戍也是一個很有志氣的人,從來沒有對別人說過自己是周總理的義子,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這個身份。
直到周總理去世兩年后,也就是1978年,紹興當地政府要介紹周總理1939年回紹興祭祖的往事,就聯系上了王戍,請他回憶當年的這件事,大家這才知道了他還有這個特殊的身份,不禁對他的低調作風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