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南”,想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河南省,不僅是我國的一座人口大省,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
其實,除了這個河南省之外,在中國還有一個河南,不是省,而是一個縣,就叫“河南縣”。
這個縣位于青海省,因為蒙古族人口占大多數(shù),因此全名叫“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也被稱為“河南蒙旗”,總面積將近7000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4萬人。
關于這個縣的來歷,還要追溯到秦漢時期,只不過那時的河南縣還屬于羌人牧地,直到東漢獻帝年間,才歸順大漢。在之后的歷史發(fā)展中,河南縣一直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土地。
河南縣不僅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yè)生產(chǎn)基地,擁有青海省最美的草原,也是全國三大名馬之一的“河曲馬”的繁殖地。
河南縣地處西藏包圍之中,蒙古族的祖先們在剛進入河南地區(qū)后,由于歷史、地理、宗教、婚姻等因素,與當?shù)夭刈逋餐瑒?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化藝術,是蒙藏文化融合最典型的地區(qū),2018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
河南蒙古族先民進入河南地區(qū)前,人人都是佛教子弟,進入河南地區(qū)后,與當?shù)夭刈迦税l(fā)生了多方面的交流與融合,佛教寺院在河南縣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
除了青海省的河南縣,在我國還有一個河南鎮(zhèn),位于廣東省樂昌市,因在武江河的南岸,故名河南鎮(zhèn),盛產(chǎn)張溪香芋、小洞白毛茶,非常有名。
另外,在安徽也有一處地名,被稱為河南,就是位于安徽省蕪湖市青弋江以南區(qū)域。
這個“河南”的建立是在1840年以后,英國首先在蕪湖開埠,在蕪湖沿長江南岸劃出了幾條馬路,并建立了海關等租界機構,“河南”指的就是蕪湖市青弋江南岸的“河南區(qū)”。
除了地名之外,河南還是南朝史書對吐谷渾的別稱。在《梁書》中記載,因為吐谷渾的地理位置在南方,于是就根據(jù)方位來命名,一直都稱為“河南”。
除了地上的,在天上也有一個“河南”星,又稱為小行星2085號,是由紫金山天文臺在1965年12月20日發(fā)現(xiàn)的主帶小行星,命名依據(jù)就是中國的河南省。
想不到吧?中國竟然有這么多的“河南”!
要是下次遇到有人說自己是“河南人”,不妨問問他:您是河南省?還是河南縣?還是河南區(qū)?或者是天上的河南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