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 是集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合的藝術品.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隨著篆刻藝術的內容與形式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篆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在此我們將以石材為例,通過刻朱文印、白文印、刻邊款及拓邊款來給大家講講篆刻的基本技法。
一.工具: 刻刀、印泥(書畫專用印泥)、印床、毛筆、墨、拓包、拷貝紙、砂紙、牙刷、鏡子、剪刀、膠水、宣紙。
二.選材:適宜學刻用的常規石印材有: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學者可以用青田石來練習。
三.畫中畫:學習篆刻的基本步驟是:
磨章料、寫引稿、鐫刻、刻邊款、拓邊款、鈐蓋(刻邊款、拓邊款要依據印章的風格來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等等。
步驟一 章法的籌布:亦即打稿,與作品的好壞息息相關。有人說:治印之難,不難於刻,而難於章法。
步驟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時有傾斜,或上蠟磨光時,印面留有蠟,這時要用砂紙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驟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種方法:一為把印稿用毛筆反寫在印面刻制;二為用耐水紙反拓上石。
步驟四 刻制與修整:依據印文選用合適的刀法來刻制,刀法可分切刀與沖刀二種。
步驟五 邊欄的處理:印文工整,邊欄要工整;如印文斑剝,邊欄也要寫意自然。作邊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步驟六 邊款:刻印之后,在印章左邊刻上作者字號、刻制年月等,謂之邊款或具款。
步驟七 邊款的拓制:拓款的方法與古銅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濕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驟八 印泥的使用:鈐印時,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將印面輕輕擊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擠壓。
步驟九 鈐印:將蘸好印泥的印章,對準應鈐蓋部位輕輕落下,用力鎮壓。
步驟十 鈐畢:印章用過后,應用棉花擦拭乾凈,收存起來備用,并小心勿使碰撞。
篆刻的十宜與十忌
十宜
筆劃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詳。
筆劃字少的印,宜排得沉著。
方筆方形字宜排得豐滿。
圓筆圓形字宜排得勁挺。
單筆無所依者宜挺而略帶濡澀。
有相同筆劃的字宜緊湊而排列的有參差。
多轉折的字宜靈活。
字的直話或橫畫宜刻得渾厚。
朱文一般刻得秀勁。
白文一般刻得質樸。
十忌
筆劃方正忌板。
筆化圓轉忌滑。
字數少忌散慢。
字數多忌雜亂。
巧忌纖媚。
拙忌狂怪。
筆劃瘦忌單薄。
筆劃肥忌臃腫。
筆劃轉折忌露角。
字之起筆、終筆忌尖而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