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時,義無反顧地參加革命,卻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
他,60多歲時,坐擁年創利稅近200億元的紅塔帝國……
他,70多歲時,被判刑入獄……
他,84歲,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的億萬富翁……
他,褚時健,云南玉溪人,中國最具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原云南紅塔集團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董事長、褚橙創始人。
3月5日,擁有傳奇一生的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
據悉,褚時健是因患糖尿病多年,出現了嚴重并發癥,醫治無效后去世的。
在感慨一聲的同時,不禁生出深深的疑問:糖尿病不就是血糖高嗎?還會要人命?
糖尿病已成為目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表明: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高達3.7億人 。到2030年 ,估計全球將有近 5.5億糖尿病患者。
僅2011年 ,全球就有460萬人死于糖尿病,當年糖尿病的全球醫療花費高達4650億美元。
在我國 ,糖尿病患病率也快速增長。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
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即:三多一少、血糖高及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應含有葡萄糖)等。
糖尿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
▲ 糖尿病眼部并發癥
包括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相關的葡萄膜炎及糖尿病性白內障。
▲ 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這個多系統疾病的一個復雜的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癥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
▲ 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
包括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顱內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
據統計,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會發生腦血管病,主要表現為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的類型是慢性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性多發神經病變,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很高。
針對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藥主要有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兩大類。
其中口服降糖藥種類、作用機制以及適應人群各不相同,其服用等均需要注意。到目前為止,口服降糖藥按照其不同的作用機理不同,可分為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及非磺酰類、二甲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衍生物等。
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代表藥物: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美脲、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等。
通過刺激胰腺β細胞釋放胰島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服用后易產生低血糖,需要密切監測血糖,老年人不建議使用。
一般不同時服用兩種磺脲類藥物,但可與雙胍類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合用;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宜選用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或格列美脲。
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常用藥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用于飲食控制、降低體重與運動不能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與二甲雙胍合用對控制血糖有協同作用,適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雙胍類
代表藥物:鹽酸二甲雙胍。
此類藥物不影響胰島素分泌,主要通過促進對葡萄糖利用、抑制葡萄糖異生、降低肝糖原輸出、延遲葡萄糖在腸道吸收,來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二甲雙胍是臨床首選一線降糖藥,主要適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目前僅有二甲雙胍被批準用于兒童。
二甲雙胍宜在餐后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劑
代表藥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通過競爭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減緩碳水化合物水解及產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緩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
一般在吃飯時與第一口飯一起嚼服,餐前或餐后服用都會降低藥物療效。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即胰島素增敏劑。
代表藥物是吡格列酮、羅格列酮。
主要通過增強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發生。
對已服用大量推薦劑量二甲雙胍或磺脲類藥物、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可在原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但不可代替原抗糖尿病藥物。
主要用于餐后血糖升高為主,伴有餐前血糖輕度升高的患者。
藥娃溫馨提示:
積極治療糖尿病,使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首要任務!
本文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藥學部藥師王盼供稿。
小號文章均為藥娃原創或特邀作者獨家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