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以內的寶寶處于嬰兒期,嬰兒期寶寶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嬰兒期的孩子無法像成人一樣清楚完整的進行語言表達,如何評估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是很多家長關心的重點。
本期邀請懷眾心理劉芳芳老師,也是一個嬰兒的媽媽,為我們解答一些關于嬰兒期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
1、嬰兒受到傷害,他真的記得嗎?這個傷害對未來會有怎么樣的影響?
記得。這個時期的嬰兒大腦皮層還沒發育完全,但是身心層面記得。這些創傷在長大后對這個人的影響,經常大腦是理解不了的。
2、嬰兒期主要依賴媽媽,爸爸的角色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孩子,媽媽,爸爸其實是一個家庭系統。爸爸的存在不僅對孩子有影響,還對媽媽有影響。孩子和媽媽都會因為有爸爸存在的完整的家庭系統而安定,而媽媽的安定又更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3、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為新手爸媽,可以做些什么?
新手爸媽最重要的原則,是先讓自己平安。盡量不要在身心上過勞,當自己消耗太多的時候,經常會有怎么做都是錯的感覺。盡量提前安排好孩子到來后的新生活。內在平安的父母一定更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4、如果對嬰兒造成傷害,比如抑郁期的母親對孩子打罵,忽視孩子,夫妻吵架不和,重男輕女等,需要帶這個嬰兒來做心理咨詢嗎?
永遠都先處理父母。對孩子,特別是嬰兒來說,父母就是最重要的人。所以,父母可以先來做心理咨詢。
5、嬰兒期的孩子不舒服多以哭鬧為主,如何確定我的孩子是否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父母可以感覺孩子是否有"過度反應"。相較于孩子過去的狀況,以及同階段孩子的狀況,如果孩子的哭鬧超出正常的限度,可以考慮是否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接下去要做更多的安撫工作。
6、家長有哪些雷區不能踩,老師可否舉例?
1)、不要"無回應"。嬰兒時期正在建立與世界的信任感。盡量給孩子充足的回應,包括言語, 包括肢體的撫觸,讓他/她知道是可以信任這個世界的。
2)、盡量不要"強度過大的刺激"。嬰兒比較敏感,柔和,適中是對待他/她的更好方式。
3)、盡量不要總是打斷孩子。孩子喝奶,玩耍,睡覺,哭鬧時,都給孩子一些空間充分完成這些過程。
以上,可作參考。但并不絕對。更多更深的困惑可咨詢懷眾心理。
更多心理百科,請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