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或組織很難讓每個人都做心理咨詢,但是可以讓每個人都做心理測評。
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識別預警,是保護員工本人及組織最重要及最有價值的一步。
看到此圖時,你覺得它是動的還是靜止的。
在一些心理活動中,它被作為趣味測試。
你看到的黑白小點跳動的越快,你的壓力可能越大。
當然諸如此類的圖片還有如下的幾張:
以及一些有趣的兩歧圖形
第一眼看到的少女還是老婦?
第一眼看到花瓶還是人臉?
你能看到多少個人?
哪個人最大,最小?
上面這些圖片的測試我們常常在大型企業的心理游園中運用,這些活動以趣味性為主,結合一些心理減壓小游戲,旨在讓大家參與表達并派發禮品,最重要的目的是宣傳企業的EAP項目或讓大家重視心理健康,并不對參與者的心理健康指數做一個定性的說明。
當然,如果企業需要一個更具有參考性心理測評,希望能夠對整個組織的心理健康情況做一個排查,那么就需要正式專業的心理健康量表進行輔助了。
相信很多關注自我健康的人都會做體檢,為什么要做體檢,因為體檢能夠發現我們平時發現不了的問題,而把嚴重的疾病防范于未然。
人類對于痛苦或疾病有一定的忍耐力,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會忽視這些信號或痛苦,比如覺得可能只是小事,尚且能忍受,工作繁忙,僥幸心理等而沒有及時就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這些疾病無法自愈,愈發嚴重,超過極限就容易發生大的問題。
心理測驗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心理失調的時候,更容易選擇忍受,比如看看電影,逛逛街,吃個大餐,或找個伙伴聊聊天,期待問題能夠解決。
但是很多問題無法通過上述這些發生來解決,那么當我們持續忍受的時候,心理也很容易失調。比如抑郁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會把抑郁等同于不開心、煩惱,過段時間就會好,但是往往事與愿違。
心理測評相對能在一個超越自我感受,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評估我們的心理健康。價值非常。
市場上心理測評各異,可能有些伙伴會提出疑問,怎么選擇測評,心理測評能確診嗎?如何選擇量表等等。
首先需要確定您所選的心理測評是不是專業的測評量表,各大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室、心理機構做的例如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SCL-90(90項癥狀清單)、EPQ(艾森克人格測驗)、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等都是信效度較高的量表。
這些量表區別于現在流行的網絡趣味和娛樂測試量表,具有參考價值。
答案是肯定的,不行。心理測評是根據量表來評定受測者受影響程度,但無法只根據量表給受測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下結論。
比如一位受測者臨近重要考試而非常緊張,此時受測,可能他的焦慮值水平超過正常,但是他可能并沒有焦慮癥。
心理疾病的確診需要到專業的醫院進行篩查,醫生評估后才能確定。
肯定是發現問題及預防問題更加嚴重。一份信效度高的量表對受測群體來說具有參考性。如果能夠及時對量表受影響分值高的因子進行訪談及干預,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處理問題,達到心理平衡,規避風險。
懷眾心理研發了一套施策系統,導入已被各專業組織評定的信效度高專業量表,提供企業方便的施策渠道,全員測評。
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專項測評,一張二維碼就能施測。
以懷眾心理以往的合作經驗,我們從內部測評系統生成針對該企業或組織的專屬二維碼,企業可發放到企業郵箱,內部宣傳平臺或企業互動群,也可打印粘貼至各部門,員工們通過掃碼即可測評。
員工并不需要專門的設備進行測評,通過手機即可。
無論在午休前,用餐后,下班時,睡前等片段時間都可以做測評。能夠讓全員盡可能、盡快完成測試。
心理測評不僅對于個人而言價值非常,對企業來說也意義重大。
通過心理測評,員工個人相當于給自己做了一個心理健康檢查,能夠得到一份專業的測評報告,迅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不適區,及時進行疏導和調整。
對于企業來說,能夠發現哪些群體需要得到幫助,從而給予更專業的建議。
心理測評結束后,我們也可以給企業方提供一份針對受測企業的大數據,這些數據會結合企業普遍性問題進行匯整,能給企業針對員工心理健康講座規劃、心理課程規劃、EAP項目等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