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是一切治療的基礎,沒有明確的診斷,治療就無從談起。可以說,體格檢查是臨床醫生最重要的檢查手段。疼痛醫學的學科特點是和多個學科診療范圍都有交叉,這就對疼痛醫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只有更全面的知識儲備才能減少誤診和漏診。善于診治疼痛性疾病的疼痛科醫應該是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包括但不限于麻醉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風濕科、康復科等,疼痛科醫生必須要對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進行個體化的細致分析,才能制訂出周密的治療方案。并且疼痛科醫生不僅僅只是會做治療的醫生,更應該強于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對于疼痛科的住院醫師以及疼痛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夯實體格檢查的基礎,將有助于日后在疼痛醫學領域的發展。
腰椎間盤疾病術語概述
描述腰椎間盤疾病的術語有很多,并未統一。一方面是由于大多腰椎間盤疾病的術語是在CT和MRI出現之前命名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放射科醫生與臨床醫生都將研究重點放在椎間盤擠壓神經結構上,認為這是引起脊椎疼痛的唯一根源。
這導致醫生忽視了椎間盤與關節面病變引起的脊椎疼痛,從而導致誤診、降低治療成功率,并且使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規范腰椎間盤疾病術語的應用,能夠幫助放射科醫生與臨床醫生避免上述錯誤。
以下的分類命名系統可以統一放射科醫生與臨床醫生的專業術語,從而有利于他們相互交流。同時它使醫生考慮到了椎間盤病變引起脊椎疼痛的情況,而MRI的特殊表現也可提示椎間盤源性疼痛,從而使醫生在外科手術治療前,盡早考慮診斷性椎間盤造影檢查。臨床中,約90%以上的腰椎間盤病變發生于L4~L5或L5~S1。
正常的椎間盤
正常的椎間盤中間為凝膠狀的髓核外周包繞致密的纖維彈性基質,即纖維環。椎間盤的上部和下部由緊貼著椎骨體的軟骨終板組成。在MRI上,正常的腰椎間盤為對稱的,在T1加權像上呈現為低強度信號,在T2加權像上呈現為高強度信號。正常情況下,腰椎間盤邊緣不超過相鄰椎體的邊緣。
椎間盤退行性變
隨著椎間盤的老化,髓核與纖維環的結構構成與生化成分均會發生改變,其在MRI上的表現以及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椎間盤的退化是人體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腰椎外傷、感染以及吸煙可加速椎間盤退化。當椎間盤退化嚴重到一定程度時,許多患者可出現臨床癥狀。
隨著椎間盤的退變,凝膠狀髓核中的水合物和蛋白聚糖也會逐漸丟失。核基質中出現退行性裂縫,部分髓核被膠原取代,從而導致椎間盤的減震性和彈性進一步下降。隨著這一過程的繼續,椎間盤無法承受相鄰椎體之間的壓力,進而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和臨床表現。
除了髓核,退行性過程也同樣影響著纖維環。隨著纖維環的老化,復雜的纖維網狀結構也會逐漸分解,出現小的裂痕。當纖維環撕裂時,膠原纖維暴露,從而刺激大量神經支配的肉芽組織內向生長,進而導致椎間盤源性疼痛。纖維環撕裂在MRI很容易看到,在T2加權像上表現為高信號的線性結構,這與有創性的椎間盤造影檢查結果是一致的。
當確診疼痛來源于椎間盤病變時,可采用椎間盤電熱凝纖維環成形術治療纖維環撕裂,療效較好。
彌漫性椎間盤膨出
隨著椎間盤的退變,纖維環會進一步分解、撕裂,髓核會持續丟失水分,椎間盤壓力降低,導致椎間隙狹窄,進而加重臨床癥狀。隨著椎間隙逐漸變窄,前、后縱韌帶的彈性降低,從而導致椎間盤膨出,超過椎體的邊緣,可使骨質或椎間盤對神經造成擠壓及沖擊,由此引發的疼痛與纖維環損傷引起的疼痛疊加在一起。
這些表現在MRI上可以清晰地顯示,當患者合并疼痛及功能障礙時,醫生應當考慮到多種可能的因素。
局部椎間盤突出
隨著椎間盤纖維環和髓核的持續退變,纖維環逐漸無法完全包繞并壓迫髓核,而髓核具有不可壓縮的性質,這可導致纖維環壁的局部區域變得薄弱,進而使髓核向椎管內或痛敏結構突出。椎間盤局部突出在MRI的T1和T2加權像上都很容易顯示。
如果椎間盤局部膨出,并且沒有損傷到任何痛敏結構,臨床上可無明顯癥狀,或表現為單純椎間盤源性疼痛;如果椎間盤突出并延伸至椎間孔或椎管,患者則可表現為放射性疼痛。
局部椎間盤突出
局部椎間盤脫出經常伴有臨床癥狀,這是由于椎間盤組織經常向頭部或尾部游離,從而刺激神經根,產生強烈的炎癥反應。通常認為,椎間盤局部脫出引起的這種化學刺激可使患者產生劇烈的疼痛,這在MRI的T2加權像上表現為高強度信號。
盡管相比局部椎間盤突出而言,癥狀更嚴重,但椎間盤脫出物的成分與其是一致的,都是屬于供體椎間盤的一部分。
游離型椎間盤突出
當髓核組織的一部分成分脫離主體椎間盤并移位時,這部分游離組織稱為游離椎間盤。游離椎間盤的碎片經常向頭端或尾端的方向游離,并嵌入神經根下,或嵌入后縱韌帶與椎骨之間。游離性椎間盤突出可導致明顯的疼痛,并且通常需要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干預。
在增強MRI的T1加權像上,經常表現為高強度信號,并且由于游離髓核引起的炎癥反應,T2加權像上通常表現為外周邊緣的高強度信號。如果不能正確診斷并及時清除游離椎間盤碎片,通常會影響后期手術的療效。
聽書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