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刷單兼職,只需每天晚上花打游戲的時間,就可以賺到和工資差不多的傭金!”許多人都收到過類似的兼職短信,一旦你動心,很可能就落入陷阱之中。
近日,馮謙(化名)向《IT時報》反映,他在去年11月28日因網絡刷單詐騙被騙191036元,這是他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全部積蓄。
回想起與騙子QQ聊天的過程,馮謙也曾有過懷疑,并在事發當晚向QQ安全中心舉報, QQ安全中心回復稱“暫時無法認定對方存在違規行為”,加上對方擁有騰訊認證的企業QQ,馮謙最終還是落入騙局之中。
2017年11月28日,根據短信提示,馮謙添加了一個頭像為淘寶網的企業QQ,對方聲稱自己是淘寶客服,為博取馮謙信任,先后發來公司營業執照、公司基礎信息圖片及一份雙方合作的合同,并不斷強調任務高傭金、無風險。
這位人士向馮謙介紹,所謂網店刷手,就是為網店刷信用、為淘寶商家刷流量和銷量等,只要開通支付寶、網銀或信用卡,流動資金在600元以上就可接任務,一個任務一結賬,3至5分鐘返款。接的任務越多,拍的東西越貴,傭金就越多。
刷單流程并不復雜,客服人員會給刷手派單,任務單里包含了需要拍下的商品鏈接。刷手付款拍下商品后,客服人員再將刷手提前支付的貨款和傭金返回,拿到傭金的刷手需要給賣家確認收貨并好評。如果有人質疑:“萬一我們的錢不返還呢?”客服人員的回答則是:“淘寶在未確認收貨前可隨時申請退款,這就是保障。”在和馮謙聊天的過程中,對方不斷發來其他人刷單獲得高傭金的截圖,并叮囑馮謙:凡是收取任何押金、索要賬號密碼的都是騙子。
動心了的馮謙決定先試一單,付款方式卻變了,不再是從商品頁面直接拍下付款,而是掃描對方微信二維碼付款。在付款后的幾分鐘后,馮謙收到了支付的本金和一百多元的傭金。同時對方開始游說馮謙接更多金額更大的任務,刷500至600元任務報酬為30元,刷1000元以上的傭金是6%、刷5000元以上的傭金是8%,刷萬元以上可以達到10%甚至15%。
當馮謙再次掃碼接單時,發現自己的微信賬戶有限額設置,所以無法完成轉賬。當晚9點左右,原本一直與馮謙聊天的企業QQ突然不再回復消息,詐騙分子重新用個人QQ號指導馮謙轉賬,并謊稱企業QQ已經下班,要換一個專門對接會員的QQ號接待馮謙,更多大額轉賬的欺騙都是通過這個個人QQ號進行。經統計,馮謙通過支付碼、手機銀行、網銀等不同方式轉賬共191036元。
馮謙事后回想起來,其中有諸多疑點:本來說是淘寶刷單,對方發來的鏈接卻是京東的商品;說好的是一單一結賬,當馮謙開始選擇大額商品時,變成了一個任務一結賬,而一個任務中包涵10單;原本是買家收貨后賣家才能收錢,卻變成直接掃描二維碼、網銀轉賬。
“后期需要拍下的商品都是奢侈品衣服、女包等,一件商品就是幾萬元,只是拍下不付款,付款是直接給對方銀行轉賬。” 馮謙說,在他拍到第九單時一直催促對方返本金和傭金,但對方說他的任務單只成功99%,只要再拍下一件大額商品就可返錢。“如果不拍最后一件商品也可以,前9單的錢傭金不給,11月30日18點前返還所有本金。”
此時的馮謙產生懷疑,點擊了QQ頁面的舉報按鈕,并根據提示填寫了舉報的理由、對方的三個銀行賬戶等信息。十幾分鐘后,QQ安全中心的處理結果如下:“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我們暫時無法認定對方存在違規行為。”收到這條回復后,馮謙認為自己想多了,打消了報警的念頭,決定等11月30日對方返還其19萬元本金。
但到11月30日,對方QQ離線,馮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并向警方報案。
馮謙承認自己當時有點“財迷心竅”,很多事后不正常的騙子行為,都忽略了,但他覺得,如果一開始騙子不是用企業QQ和自己聊天,并提供了那些營業執照,自己也不會輕易上當。
據了解,騰訊企業QQ是為中小企業開發的在線客服與營銷工具,需要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信息才可申請。相較于普通號碼,企業QQ可以加更多好友,一個QQ號碼可多個人不限地域同時登陸且不易被盜號。
記者通過被認證為騰訊企業產品官網(b.qq.com)的網站了解到,根據認證的賬號數和使用年限,企業QQ的價格從6000元到12600元不等。
馮謙質疑,騰訊對詐騙分子提供了企業QQ認證,可能存在認證審核不嚴格的情況。自己向QQ安全中心舉報,審核結果卻是“無法確認違規”,所謂的舉報機制是否形同虛設?“我不知道自己每天這種瀕臨崩潰的狀態還能維持多久,一度要借助藥物才能入眠,父母怕我想不開,一直陪在我身邊。”這19萬元是馮謙的全部積蓄。
3月5日,騰訊回應記者稱,馮謙一共提供了兩個QQ號,其中企業QQ已于11月28日做永久封號處理,另一個被舉報的普通QQ,QQ安全中心 “暫時無法認定舉報對象存在違規行為”的回復不存在問題。
對于QQ安全中心的舉報機制是否形同虛設,企業QQ如何審核等問題,截止記者發稿前,并未收到騰訊的回復。
騰訊應積極配合公安機關:
“騰訊并非執法機關,根據受害人提供的信息無法判斷出對方是騙子,這無可厚非。但騰訊對申請辦理企業QQ的付費對象應進行審核,如果企業QQ行騙,騰訊是否要承擔責任是有討論空間的。”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給《IT時報》記者舉例,2015年網友在瀏覽有百度V認證標識的網站時被騙12余萬元,法院認為百度在進行加“V”認證審核時,未盡到較一般推廣更高的注意義務,且未采取相應措施的行為構成侵權。
IT法律專家、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則認為,QQ在此次事件中提供的是用于信息交流的工具,與微信、手機通話類似,作為服務商,騰訊沒有權利對點對點的聊天進行實時干預。如果騰訊對企業QQ的營業執照、法人身份進行核實認證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不應承擔相應責任,但騰訊應配合公安機關破案,提供詐騙分子使用QQ時所留下的信息,比如其所登陸的IP地址等。
如何“防騙”,消費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法分子多會通過網頁彈窗、兼職、QQ群、QQ空間發布網絡刷單兼職信息,但網絡刷單等虛假交易行為已被明令禁止,并非正當職業。
2、克服“貪利”思想,不輕信所謂的高額返傭,不泄露自身賬戶密碼,不向陌生人轉賬。
3、如果對方發來網址鏈接,一定要確認網站網頁真實性。
4、若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第一時間收集好證據并報警,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警方將凍結不法分子賬戶,防止錢款轉出。
你可能還感興趣:
一秒捕捉960個瞬間畫面,三星Galaxy S9/S9+5799元起售
在網速最快的上海,百兆用戶卻說家中WIFI很慢!提速降費也需“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