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影票好貴,去年30多元一張,今年直接翻倍,我打算回上海再看《流浪地球》。”一位素日里愛看電影的王女士在群里吐槽,她老家算是四線城市,縣城里只有兩家電影院,春節時因為偏高的票價直接放棄了看電影。另一座城市的夏先生,原本春節期間計劃觀影三四場,卻因為票價太高,最終只看了一部電影。更有甚者,有媒體報道,河南信陽某影院一張《流浪地球》票價開到160元。
豬年春節電影票價上漲的背后,并不能簡單理解是小鎮青年的“候鳥效應”。互聯網票補時代的終結,影片發行價上漲,意味著整體票價上揚已成事實,而電影院則開始用“會員卡”截流線下流量。
2019年的春節檔雖然創造了許多歷史,卻因票價上漲,觀影情緒普遍受挫。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統計,雖然今年春節影院放映場次增加了23%,卻因票價上漲12%,平均票價高達44.6元,使得觀影人次為1.3億人次,比去年減少了1500萬人,近五年來觀影人群總數首次出現下滑。在春節檔上映影片數量高達8部情況下,今年春節檔綜合票房58億,雖創新高,但同比僅上漲1.1%。
(今天下午,《流浪地球》官微宣布票房突破30億元)
在歷年來春節檔數據中,像候鳥一樣的小鎮青年是拉動春節票房的主力軍。但歷年上揚的態勢遭到今年高票價的無情打壓,除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一線城市外,燈塔研究院監測的2018年TOP50城市中,47個城市無一例外出現觀影人次全面下跌。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大連與海口,票價分別上漲20%與16.8%,觀影人次均少了1/5。
“小鎮青年”偃旗息鼓?業內人士似乎沒有數據呈現出那么悲觀。導演殷德義表示,春節檔上漲主要就是因為春節檔,“對于院線來說,三四城市大多數影院平日都是虧本運營,春節檔是院線難得盈利時間段,高票價是影院特殊檔期的漲價策略。”
如果說三四線城市票價上漲是因為電影院想借過年“割一波韭菜”,那么一線城市的電影票上漲則像“溫水煮青蛙”,早已默默開始了。
作為價格敏感消費人群,每月購買電影票的上海劉女士看到了更為細致的價格上漲曲線,“2018年,上半年電影票價還在30元上下,下半年就已經浮動到40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漲價原因一方面是“票補取消了”,另一方面則因為發行價上升,以往普通國產電影的發行價是35元/部,但《流浪地球》的發行價是40元。
2019年春節檔91%購票行為來自淘票票、貓眼等線上平臺。但最初在線票務平臺的興起時,為了搶用戶,采取互聯網企業慣用手段,瘋狂撒錢打價格戰,也就是專業人士口中 “票補”。以往9.9元、19.9元的電影票價多因為此。
票補時代的輝煌對電影產業的影響也顯而易見,不僅迅速擴張了市場規模,更社會化的意義在于,極大程度地增加了觀影人數,培養了用戶的觀影習慣。然而,綜合消息顯示,從2018年10月1日起,我國有關部門取消在線電影平臺中存在的票補模式。比高影院管理副總裁吳鶴滬表示,票價上漲已經是業內共識,發行價40元/部影片價格將常態化。
市場的變動還傳導至影城。
“今年春節檔我們賣了200張會員卡。你知道我們去年春節賣了多少張嗎?”一位一線城市影城內部工作人員李也(化名)伸出手指比劃一個數字,未超過個位數。李也說道,春節七天的會員卡銷售量能抵平時一個月。影城今年對他們下達的考核目標是每季度賣出近1000+張會員卡,“我們會員渠道票價比淘票票、貓眼線上購買還要便宜。”
以《流浪地球》為例,淘票票售價45.9元/張,現場直接購買會員價45,而在渠道專用的微信公號以及App購買,會員價只要36.5/張。
另一家連鎖影院的淘票票票價穩定在56元/張,但該影城負責人表示,如果購買會員卡,票價可以打4折,基本穩定在40-45元之間。據統計,萬達、大地、CGV、橫店會員票價普遍低于淘票票票價5元,CGV推出“E優卡”,還打出了“春節加贈不加價”的宣傳口號。
“票補時代過后,影城搶人時代開啟了。”李也最后說道。
誰能左右用戶對影片的選擇,向來處在風口浪尖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上熱搜次數,彰顯著話語權的變化。與豆瓣相應的就是影片的質量與觀眾口碑。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曾舉出一組數據,2017年8.8分(淘票票)以上影片占據了16%,貢獻了39%的票房,2018年8.8分的片子占了16%,但貢獻了51%的票房,他在總結中國電影的新趨勢說道“中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頭部效應加劇,口碑效應凸顯,高分影片搶占更多票房。”
(原本的奪冠熱門《瘋狂的外星人》最終敗給了《流浪地球》)
原本對《我不是藥神》現象的總結,再一次應驗在《流浪地球》上。李也告訴《IT時報》記者,當時整個市場更看好陣營強大的《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預售價偏低,只有19.9元,但《瘋狂外星人》一直堅挺在50元左右。”李也還曾擔心過《流浪地球》票房,“它的發行價40元,而《瘋狂外星人》只有35元”,所以排片方面,“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我們只排了7場,口碑上來了,增加到20多場。”
對此,殷德義認為,《流浪地球》高發行價是源于對題材和成片質量的信心,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成熟,好片子很難被埋沒掉,“互聯網時代,你堵不住觀眾的嘴,好不好,兩三天就可以逆襲或者撲街。”
編輯:挨踢妹
圖片: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