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芳
一直春光明媚的老天,燦爛的笑了許久,許是累了。一早,天就開始下雨,初時零星灑落,給干燥的空氣,帶來些許涼意。繼而風來了,雨絲也漸細密。站在窗口,看看天:“快一個月了,該去看望爸媽了。”
喚了女兒同行,聽她開心的說到:“又可以吃到姥爺姥姥的餃子嘍!”不禁取笑她:“都十八九了,還是個小饞貓!”
爸媽住的不遠,一個依山而居精致而古樸的小城———新密。地理的原因,小城里有高樓林立的繁華似錦,也有青蔥幽靜林密草深的山野趣處,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走在街上,透著一種親切和和諧。一直以為這樣的情懷是因自己家鄉的緣故,但偶爾聽到外鄉人提及小城時贊許的語氣,心里充滿了自豪感。
一個多小時路程,靠在車窗,想到古稀之年的爸媽,這一輩子辛苦勞作,養育我們姐、弟、妹三人真是不易。
爸是煤礦工人,老實本分,從不會投機取巧,只知道靠力氣干活,掙錢養家。歇班了,幾十公里路程騎車回家。也不知道累,回來不是掂起笤帚掃地,就是進廚房幫媽媽做飯,我們子女眼里,他永遠都在忙碌,就沒閑過。媽在村里小學教書,那時候,雖說是教師,但地還是要種的。可能是勞累的緣故,媽媽總是不茍言笑,不像村里的嬸子大娘一樣說笑打鬧,我和弟弟曾經悄悄議論過:媽肯定把我們也當成她學生了,并且是壞學生那種,因為她對我們太嚴厲了!當然,也有特別的時候,每當放學遠遠聽到收音機音量開的很大,進門會聞到一種香香的味道,我們就知道是爸回來了,我們又可以一飽口福,吃到香香的餃子了。
每當包餃子的時候,也是家里最溫馨的時候,爸在搟皮,媽包餃子,我們三個就擠在旁邊聽媽媽安排:老大剝蒜,老二搗蒜泥,老三去鄰家奶奶家尋一把香香的十香菜。然后趴在案子旁邊的凳子上,聽爸講工作的事,聽媽和他拌嘴:皮搟的厚了,薄了。
爸媽的餃子總是很講究的,肉要稍帶肥的那種,剁成細細的末,蔥姜拿味兒,末了用八成熱的油熬了大料,放至微涼,潑入拌好的餡里,油溫全憑經驗,太涼不入味兒,太熱肉就沒了鮮香。這道工序媽是不許爸插手的。而素餡餃子,每次至少要三四種蔬菜,每樣必要切的極細,加入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比如雞蛋炒碎入盆后,必是先放胡蘿卜末,據我媽說是為了拿住雞蛋的腥味,味最重的韭菜,一定要香油拌過,最后加入。每次看媽媽做餡兒,從來沒省略過一個環節,就那樣不緊不慢細細的切,認真的剁,總覺得不多吃幾個就對不住那份專注。
只可惜,我們三個都沒有學會媽媽的手藝。
一路想著,就來到媽媽家,一開門,一股熟悉的餃子香味撲鼻而來,鬢角染霜的媽媽,一臉笑意的迎我們進門,回身沖爸爸喊到:“妞回來了,快下餃子去!”洗了手,剛坐下,爸慌忙把餃子端上桌:“算著時間呢,剛出鍋!”熱氣彌漫中,看到爸爸的腳不再像從前一樣,堅強有力的抬起,竟有些蹣跚了,瞬間,一股暖流沖上了眼睛!
所謂父母,人之本也。愛子女,至始至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