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滲性脫水
倦怠、頭暈、手足麻木、口渴、惡心、嘔吐、脈速、血壓下降、尿量少、神志不清、肌肉抽痛、木僵、昏迷、休克
(一)主要是缺水少于缺鈉。應注意詢問各種原因引起消化液長期喪失的病史,如嘔吐、腹瀉、消化管瘺及慢性腸梗阻等;病人或有大面積燒傷,大創面慢性滲液,長期低鹽飲食或長期使用利尿劑的病史。
(二)低滲性缺水分為三度:癥狀的輕重除與低鈉程度有關外,還與發生的急緩有關。
1、輕度 病人倦怠、頭暈、手足麻木,無明顯口渴。
2、中度 除上述癥狀外,尚有惡心、嘔吐、脈速、血壓下降、脈壓小及尿量少。
3、重度 病人神志不清、肌肉抽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木僵、甚至昏迷,并出現休克。
(三)化驗檢查
1、尿鈉、氯降低,常出現血清低鈉之前,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
2、血清鈉降低,輕度缺鈉在135mEq/L以下,中度125mEq/L;重度115mEq/L。
3、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
4、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均增高。
治療原則
(一)輕度缺鈉,可鼓勵病人進食,增加鹽分,或適量吃點咸菜,常可迅速糾正,不能進食者可用5%葡萄糖鹽水500-1000ml輸液1-2次即可糾正。
(二)中度缺鈉病人可用5%葡萄糖鹽水500-1000ml補液,療效欠佳者可按計算量補高滲鹽水,濃度為3%。
(三)重癥病人采用高滲鹽水和補充血容量治療。積極補足血容量,提高血漿滲透壓,搶救休克,一般先靜脈輸予3%高滲鹽水200ml-300ml,然后根據病情,酌情處理。
(四)補鈉量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補鈉量(mEq)=血清鈉下降值(mEq/L)×體重(kg)×K。(K在男性為0.6,女性為0.55)
上述計算量先補給1/3-1/2,此后根據血清鈉變化再繼續補充,補充鈉主要存留在細胞外液,因此,對循環功能衰竭的病人需慎用高滲液體補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