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禮來/阿斯利康宣布終止lanabecestat(口服BACE抑制劑)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全球III期項目。禮來與阿斯利康是在2014年達成了合作開發lanabecestat的聯盟,禮來主要負責臨床開發工作,阿斯利康主要負責藥品生產工作。
雙方此決定并非出于lanabecestat安全性方面的原因,而是獨立的數據監測委員會(IDMC)在評估臨床結果后認為,無論是在早期AD患者中開展的AMARANTH研究,還是在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患者中開展的DAYBREAK-ALZ研究,lanabecestat都沒有到達主要療效終點,因此建議公司停止研究,以免徒勞無功。AMARANTH擴展研究也隨之叫停。
lanabecestat也是繼2016年底轟動一時的solanezumab(Aβ抑制劑)III期失敗之后,禮來又一個倒在III期臨床的阿爾茨海默病項目。遭遇挫敗的巨頭不止禮來,強生在5月18日也宣布終止了BACE抑制劑atabecestat 的II/III期研究。不過強生果斷暫停其研究的原因是觀察到了嚴重的肝酶升高,藥物本身的獲益-風險不理想。默沙東更是早在2017年2月就宣布放棄開發已經到了III期的verubecestat。
事實上,BACE和Aβ這兩個靶點都是阿爾海默病的重災區。如下圖醫藥魔方全球新藥庫 數據顯示,全球開發的BACE抑制劑項目共有28個,其中21個已經明確宣告失敗(數據庫標記狀態為Inactive),背后隨處可見大小制藥巨頭的身影。另有2個長期無報道(數據庫標記狀態為Unknown)。整個BACE靶點的失敗率高達82%。目前BACE領域存活的中后期項目只剩下百健/衛材的elenbecestat(III期),安進/諾華的CNP520 (II/III期),禮來的LY3202626(II期)。
阿斯利康旗下IMED Biotech部門執行副總裁Menelas Pangalos表示:“我們對此結果表示失望,我們的科學沒日沒夜的工作,期望能夠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找到一種有效治療方案。盡管失敗了,還是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為攻克這種頑固疾病提供更多啟示”。
禮來研究實驗室主任Daniel Skovronsky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本身的復雜性已經讓這種疾病成為當今最難攻克的難題之一。我們為數百萬遭受這種疾病折磨的患者感到難過,也感激lanabecestat臨床研究中的所有參與者。禮來過去30年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開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我們不會放棄為這些患者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