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孩子長得瘦小,經常生病,大人總想著怎么給孩子加強營養;
也常聽到醫生這樣叮囑:「回家加強營養,補一補!」
但怎樣吃才算「加強營養」呢?本塘甲魚、農家老母雞?蟲草烏骨雞湯,還是多吃點蔬菜水果?
今天,就請專業營養師給你講講,什么才是真正的「加強營養」?
加強營養,在專業營養師的字典里,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合理營養」。
不是多吃點(你以為)「有營養的食物」就是加強營養。
經常碰到這樣的小朋友,長得精精瘦瘦;問大人,每天吃點啥?
姥姥可驕傲了:我們每天蔬菜水果吃很多噠:早上大半個香蕉,下午半個蘋果;新鮮蔬菜頓頓有噠……
肉呢?蛋呢?飯呢?肉有渣渣,不大要吃;蔬菜水果營養不是蠻好……
很多大人也有這樣的誤區:蔬菜水果養生,吃素不會胖,不會得三高。
有沒有見過廟里白白胖胖的和尚,他們可都是素食主義者!
而且長期吃素可能會導致蛋白質缺乏、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等;這些營養素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作人員,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哪一個缺了,指不定就影響整條流水線。
大病初愈,真的需要燉只本雞、燒個甲魚來大補嗎?#說實話,本雞營養價值和一般的雞沒有多大差別#
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動刀子,病后初愈,都是處于機體恢復階段。
想象一下,一臺剛修好的機器,剛加了點油,勉強可以正常運轉了;你再給它加班加點,它的壓力有多大?
雖然有些疾病比如肝硬化,是需要高蛋白飲食,但蛋白高到多少也是有標準的,一頓一只雞肯定是超量啦。
骨科病房,術后病人常常人手一碗骨頭湯。于是,營養師和家屬之間,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患者家屬:我們補的呀,每天燉魚湯、骨頭湯……
營養師:只有湯?里面的魚、肉呢?
患者家屬:這個倒沒吃,營養不是都燉到湯里了嘛!
NO!NO!NO!吃錯啦!
▲ 肉別丟了,一起吃下去
圖:http://www.founderbkt.com.sg/#6
魚禽蛋瘦肉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燉再久,營養成分也主要在肉里面,它們才是真正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加免疫力的物質。別丟掉啊!
而湯,主要是水啊;里面還有很多脂肪,也就是油。
生命的發生、發展到衰老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按不同的生理特點分成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
比如,孕婦、乳母、嬰幼兒,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他們要加強的營養,是鐵元素。
老年人由于牙齒松動、咀嚼困難等原因,肉類、堅果類等容易攝入不足,常伴有骨質疏松、少肌癥等,他們要加強的營養是蛋白質和鈣。
可以改變一下食物性狀,增加點豆腐、肉末、魚肉等軟食,方便進食。
加強營養,除了要針對人群,還要針對疾病;而且即使是同一種疾病,「加強」的方法也不同。
舉個例子,一個簡單的便秘,都會出現好幾種吃法。
便秘的發病原因可分為3種:
一般會有陣發性腹痛,沒有固定部位;大便干燥,糞塊呈球形,大的像栗子,小的似羊糞。
要加強的「營養」
多喝水;
吃點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比如魔芋,可以幫助糞便軟滑,有助于排泄。
適量的「營養」
適量增加脂肪,促進腸蠕動。
減少的「營養」
少渣飲食,減輕腸道的刺激。
禁食對腸道有刺激的食物,比如咖喱、濃茶、咖啡、產氣的、辛辣的食物等。
▲ 燕麥木耳蘋果等都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
由于肌肉松弛而引起的便秘,常見于多次妊娠、肥胖、年老體弱、久病及營養不良的人群。
飲食因素包括,長期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B1、飲水不足,或缺乏適量脂肪。久坐,缺乏活動也會導致此種便秘。
加強的「營養」
多喝水,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比如各種新鮮蔬菜、粗糧和水果;
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如粗糧、酵母、豆類及其制品。
多食產氣食物,可以促進腸蠕動加快,如洋蔥、蘿卜等。
適量的「營養」
適當地增加脂肪量,油脂能夠潤腸,如花生、芝麻等。
減少的「營養」
禁忌煙酒、辛辣食物等。
▲ 記得我們寫過,牛油果是高脂高纖的水果
腸道梗阻,一般由腸粘連、腫瘤等引起,那首先要做的是去除病因。
如果是不完全性腸梗阻,可以吃清流質,比如湯、果汁、牛奶等,食物渣渣越少越好,其余由靜脈給。
不要被「加強」兩個字忽悠了,真正的「加強營養」應該要有加有減:營養過剩的地方減一減,營養不足的地方補一補;合理營養,才是真正的「加強營養」,可別亂補哦。
20歲時怎么加強營養,
才不至于在40歲時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