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發布的文章,均出字我們的共讀紅樓微信群。今日特此將其它文章匯編在一起,再次請大家投票選出自己喜愛的文章。亦歡迎加入我們的微信群,發表你的見解。
瀟湘館的管理
作者:陌游常樂
林黛玉對于瀟湘館的管理,第一次有印象是在探春管家的時候,每一處院子都需要她們嚴厲的管理和處罰,但是唯獨瀟湘館沒有什么管理措施。
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婆子賭錢吃酒之類的,這就算是無為而治吧!
因為從薛寶釵的一個婆子雨天給黛玉送燕窩就聽她說,晚上守夜她們可以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就知蘅蕪苑也少不了這樣的事。
怡紅院就更不用說了。瀟湘館的人好似跟黛玉的為人一般,不需要太多嚴厲的制度,大家自覺地做好份內的事。
同時黛玉對待下人也非常的好,來到賈府才認識的紫娟跟她親如姐妹。她也從來不會苛刻手下的人,又一次寶玉的一個小丫頭來給她送東西,她就說正遇到瀟湘館在發錢,隨手就賞了她幾百錢。
釵黛經濟地位,因何不同?
作者:花妖
紅樓夢里面的女子,十二釵里面,論管家理財能力鳳姐第一,小姐里面的探春、寶釵、黛玉也都不差。
只不過礙于未出閣的小姐不能管家的緣由,探春和寶釵的理財能力,僅僅展露了一點點。黛玉呢,是幾乎沒有顯露。
這就造成讀者誤以為黛玉就只會寫詩只會哭,其實黛玉是非常懂得情趣的人,理財能力也不低,也曾與寶玉探討過,只是被寶玉以斷不會少了他倆的,而使得黛玉啞然中斷。
但是為什么黛玉最后連吃個燕窩都需要寶釵贊助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了。
因為黛玉不知道自己家到底有多少錢,但是寶釵知道,而且可以支配,比如螃蟹宴呀什么的。這是因為雖然寶釵父親早逝,但是因為哥哥不成器,母親把部分管家的權利交給了寶釵,這樣寶釵就提前接觸到了銀子管理權,經驗也日趨豐富。
而黛玉呢,雖然家底豐富,但是母親去世后就到了外婆家,黛玉父親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那么快就不在人間,所以林如海可能根本就沒告訴過黛玉自己家有多少錢,以后嫁人打算配置多少嫁妝。而且,賈政也可能完全信賴賈璉,對于黛玉未來,只是與賈璉作了交代,與黛玉只字未提。
這就導致了黛玉回家奔喪的時候,賈璉對林家產的財產作了全權處理。
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黛玉知道,也是徒增煩惱,突然一大筆遺產,會引來大批虎視眈眈的豺狼,自己的外婆家親舅舅表哥也是不可靠的。
人心可畏
作者:蘭州百合
同樣極聰明的兩個人,對待人和事的方式完全不同,歸根到底還在心。
寶釵想擁有一切物質上最好的,拼命克制自己的欲望,憋出了病。
黛玉只愛寶玉,又理解所有生命,愛所有人,最終于現實不合,被逼而死,可惜可嘆。
殺死黛玉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某群人,甚至整個社會,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如果我們生在那個時代,也許我們也是殺死黛玉的劊子手之一,當然,如果黛玉生在現代,許多人也未必也能善待她。
所以,關于紅樓夢的反思是永不停歇的,只要有人在,人性不變,還會有無數的黛玉,寶釵和寶玉去面對生活。
當然書中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只是有些沒有當年那么極端而已。
思親更比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作者:黛襲
一個孤苦無依的女孩,寫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詩句。可是誰能想到,這個已經是極度可憐的女孩,在賈府還有一個特殊作用,那就是擋箭牌。更想不到的是,拿她當擋箭牌的,靜都是與她朝夕相處的,最為親密的人。
最早是寶釵,不小心聽到了小紅的秘密,為了避開這個丑聞,寶釵竟說,“我才在那邊看見林姑娘在這里蹲著弄水兒,我要悄悄的唬她一條,她倒看見我了,朝東一繞就不見了”,把原本自己不想糾纏的事,推給了一點影子都不知道的林妹妹,雖說事后沒出什么差錯,總是在喜歡林妹妹的人心里結結實實的系上一個死結。
后來是鳳姐,鳳姐聯合她的丫頭豐兒,在邢夫人跟前上演了一出好戲,豐兒說:“林姑娘打發了人下請字請了三四次,她才去了。”
鳳姐接著說,“天天煩她,有些什么事?”
為了平息邢夫人的怒氣,保住平兒,就借用了林妹妹。可是,這難道不會讓林黛玉在邢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么?
再后來,卻是寶玉,寶玉為了救下藕官,找了一個理由,“她沒燒紙錢,原是林妹妹叫她來燒寫爛了的字紙的”。
寶玉好心,可是,在那些婆子面前,林妹妹又會是個什么形象?連寶玉都如此,可見大家拿林妹妹做擋箭牌早已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這正說明,林妹妹在賈府位置有多尷尬。敏感的林妹妹又怎會不想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父母?看見自己家鄉的東西又會不傷心流淚?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小小年紀的林妹妹就作如此悲音,怎不叫人痛斷心腸?
紅樓夢醒
作者:點蒼苔白露泠泠
我常常在想賈府沒落后,寶玉變成了一個窮人,舉家食粥酒常賒,對著那粗茶淡飯,對著那茅椽破屋。他看破了,看破了這一切的繁華,不過是一場夢,明對如此窮苦,倒也十分淡薄。
可是午夜夢回之時,他到底會不會想起那個人,那些事,那些笑容和那些眼淚。
想起之后,又是闔然長嘆,還是痛徹心扉?
仿佛就在昨日,就在那一個烏云半遮住了月光,在怡紅院中對月長嘆的夜晚,那心痛的感覺仍然那么強烈,那悲傷的情緒仍然縈繞在心頭,不曾散去。
那一場場繁華的夢里,那個還完了淚,就回去了的人,如今又在何方呢?
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可以治好任何的傷痛。若是真的,為何時過境遷,我的心還是那么痛呢?若是真的,曾經的那個人呀,那個已經失去了的人呀,我要用什么來悼念你,用我那僅存的記憶嗎?
可是我尚且不能長存,那些記憶也終將逝去,及到那時,又有什么東西可以證明你曾經來過,又有什么東西可以證明,我那時的與這時的傷痛。
我想,我應該把它記下來。對,我應該把它記下來。青史可以長存,
我這雖不是青史,可是,若是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后有一個人,翻開那已經泛黃了的書頁,看到這些文字,覺得:哦,原來有那么兩個人曾經存在過,曾經笑過、鬧過、哭過。
紅樓夢醒,我不曾醒,我想寶玉也不曾醒吧,不然那每一次哭、每一次笑、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為何都記得如此的清晰,如此的完整。
這世道的無常,注定敢愛的人一生傷
作者:冷月葬花魂
愛是神圣的,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被一個 人愛和去愛一個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人的情感是微妙而又復雜的,這世上因為有了愛才變得如此豐富如此多姿多彩。但是愛卻又是人們精神上的麻醉劑,它使人們為它沉醉。
《紅樓夢》里的愛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紅樓女子為愛癡狂的一面,她們敢愛敢恨,并用實際行動證實了在這個無常的世道,還有一絲人性的輝煌,愛的光芒一次次令人沉醉。
紅樓第十五回,提到金哥和李守備家的公子,雖然兩人僅僅在書中提到過一次,但也卻是一對悲情戀人啊,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震撼了我們的心靈。
常言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鳳姐卻為了區區三千兩銀子硬生生的逼死了這對苦命鴛鴦。原本門當戶對且又兩情相悅的一對戀人就這樣奔赴黃泉了。著實叫人可悲可嘆。
看似微不足道的兩個人,卻用自己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愛情,這就足以讓讀者深深銘記。這份愛,純潔沒有摻雜一絲污穢。
盡管如此,這世道太無常,利益終究是高于愛情并主載愛情的。注定了敢愛的人一生傷。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另一位為愛付出生命的女子尤三姐。
絕色的美貌和無與倫比的氣質。為她引來了不少的麻煩,她不得以用自己的隨性放蕩來保護自己不被玷污。
都說她淫蕩,她又何曾淫蕩過?如果說她的不檢點,那也只能看做是她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在那個只有石獅子是干凈了的寧府,她如果不這樣做,如何護自己周全。
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不是,安插到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身上。
我心里是敬重尤三姐的,她不像尤二姐那樣水性楊花,她有自己追逐的愛情,她敢愛一個人,她敢為愛情付出一切。
誰說尤三姐配不上柳湘蓮,在我眼里則是柳湘蓮配不上尤三姐,三姐為愛付出了太多,因為柳湘蓮的猜疑和不信任使得他永遠的錯過了這樣一位好姑娘。這世道太無常,注定敢愛的人一生傷。
最最令我痛心的一位姑娘莫過于黛玉了。
我分不清是愛上了紅樓,還是愛上了黛玉,或者說是因為愛黛玉使我開始走進紅樓并為之癡迷。
也就是這樣一位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用自己真摯情感去愛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寶玉。在那個年代,這得是多大的勇氣啊!
外表剛強的寶釵何嘗愛過一個人呢,可能是她沒有勇氣去愛吧,寶釵已經被淹沒在無常的世道中了,在她眼里沒有愛情,有的只是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倫理世界觀。
也許,在她眼中,所謂的愛情就是父母讓她嫁誰她就嫁誰,謹遵相夫教子的古訓吧!
黛玉則就不同了,她敢為愛癡狂,她多少的淚水都是為愛而流淌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黛玉一生的眼淚有限,細數起來她十次哭有九次都是為了愛情而哭的。
有人說她愛吃醋愛使小性子,那都是一個青春期女孩子對愛情的表現。拿當代生活來說,又有幾個女孩子不為自己心愛的人吃醋呢?
可是,那些不懂愛的人,硬生生把黛玉說成一個不識大體的女孩子。
試問這些污蔑黛玉的人,又有誰配擁有至純至善愛情呢?
黛玉敢承擔愛情,一陣風都能把他吹倒,而她卻義無反顧的扛起了愛情這座大山,她默默地愛著寶玉,默默地承擔愛情這顆又酸又苦澀的青果。
可終究逃不過為愛消亡的下場。黛玉焚稿斷癡情,淚盡而逝的那一剎那,我突然明白了黛玉的人生:
她是為了報恩才下界的,她亦是為愛情而遠離凡塵的。她這一生充滿了悲涼與彷徨。
這世道太無常,無愛的人空活了一場,敢愛的人注定一生傷。
一位天上的凡人和一位地下的神仙
作者:老Q子
說話有這么倆位仙人,一位名稱茫茫大士,一位名喚渺渺真人的,仙得不消停,在天上還嫌沒有瘋夠,偏又想起了到人間去湊熱鬧去,說要推演一部人間繁華到落盡的大戲。
正巧,半道又碰上一位動了凡心的主兒——石頭。石頭自古就是沒有溫度沒有感情的東西,可此石不同于他石,自行修煉比凡人的感情還凡人。這不,一迎二合,更是興致大發。導演,策劃,主角一應齊了。
要說到人間去演繹一段戲,仙人們終究還是生疏,可能是天上在慣了,民間風俗不通,干脆找個懂得專家,來做副導或助理吧。兩個人一合計,從天上下來,一變化:一個癩頭和尚,一個瘋顛道人。他們找的是誰?又是怎么個找法呢?
且看,有這么一個人,在風俗圈內,而且他的丈人就是封肅。此人姓甄,名士隱,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推他為望族,鄉宦出身,稟性恬淡,不為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對,就是他。這就是兩位仙人要找的人選。如何兼得人家上山入伙?仙人總是有辦法的。先是在夢里引誘,然后又在白日打擾,最后來硬的。一連串變故,讓一個殷實的望族之家,變得一無所有,在封肅眼中一無是處的時候,也正是最懂風俗的專家了。于是搶過搭鏈,入了伙。
這就是《紅樓夢》的開篇故事。
我覺得這是紅樓大戲的一次預演,或者也算個序曲吧。他的總體曲調和意境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寫法也很別致,也是一種深深的故意。戲里戲外,進得去,出得來。一個人物,多種身份,真真實實,虛虛假假。我覺得這是一種善良和厚道的寫法。他在你最悲情的時候,給你一份安慰。在你最沉迷的時候,給你一個支點。他從開頭到結尾,一直在提醒你,這是一部戲,只是一部戲。
天上的凡人也好,地上的神仙也罷,他們都是為這部戲而來的。
了悟紅樓
作者:王淑欣
紅樓夢是我床頭永遠放著的一本書,在我落寞孤寂的時候,不同的心境讀出不一樣的夢。
其實作者開頭就從夢境說起,人生也是一樣,從出生大幕開啟,各種夢境錯綜復雜,人生舞臺起伏跌宕,各種表演嬉笑怒罵,到人生終點大幕落下,方如夢初醒。
我們都是夢中人,入戲太深,太拿夢境當真,空空道人,一僧一道,包括寶玉出家,惜春向佛,所有的看破紅塵的紅樓夢中人,那個不是作者自己了悟了人生真諦
大徹大悟后才能寫出如此深刻的美文,這是一部喚醒眾人,了悟人生的鴻篇巨著。
不管哪個版本,不管如何解析,都是讓我們看出作者的本意就是,從夢中醒來,從繁華看出蕭條,從熱鬧看出冷寂,從富貴看到貧窮,從名利情中走出來,修身養性,走上徹底解脫的路。
薛姨媽和林黛玉的第一次交鋒
作者:小王子
個人感覺薛姨媽最開始并沒有把林黛玉放在心上,只是看老太太幾分薄面。才對黛玉有著恰如其分的問候。
但在跟黛玉交鋒過一次后,落敗的灰頭土臉,調整政策,以退為進使黛玉掉入了她的溫柔陷阱。
“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一章中,寶玉到梨香院時,薛姨媽的熱情簡直人喘不過氣來,但黛玉來了半天,都沒看到薛姨媽與黛玉的一點交流。
若說黛玉進門時薛姨媽在擺果子,但出來迎接客人總是禮節吧。寶玉來的時候,薛姨媽可是扔下手上的事情,一把抱了寶玉的。
薛姨媽只是對于寶玉的每句話,都如聽圣旨一樣。盡其興致。
直到黛玉的丫頭來送手爐,黛玉才語帶雙關地奚落了寶玉和寶釵。
當時,黛玉的意思,兩個十來歲的小朋友都能聽得出來,只是寶玉不好意思分辨,寶釵不想分爭。
薛姨媽也不會聽不出來,所以想為女兒打抱不平,她先是說黛玉不體貼丫頭的心意。
誰知黛玉心有七竅,反倒說“幸而是姨媽這里,若是別人,怕說人家手爐都沒有”。
這句話就連薛姨媽都沒法還嘴了,畢竟大家都知道黛玉身子弱,薛姨媽竟然都想不起照顧一下。
這大冷天兒,連手爐都不給一個,還讓人家巴巴的從家里送來,薛姨媽可謂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失禮。
當然,黛玉也給足了薛姨媽面子,把責任推到丫鬟頭上,說她們太過小心,會使人誤解為自己輕狂。
但,實際上,薛姨媽雖然也意識到了,自己并未盡一個長輩的本分,但她并不能自己打臉承認自己的不周到,反而這么直接的給了黛玉一句很不厚道的評價“你是個多心的,有這想頭,我就沒這心了。”
顯然“多心”并不是個好詞兒,一個長輩直接說一個孩子多心,這話真的言重了,薛姨媽這是說話技巧不如黛玉,已經直接開懟的節奏啊。
而“小心眼”的黛玉并沒有直接懟回去,而是借寶玉喝酒與李嬤嬤賭氣之故,一句玩笑成功化解了尷尬。
一直不想惹事的寶釵,趕緊接茬,一擰泯恩仇,而薛姨媽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忙忙借安慰寶玉的事由,不再和黛玉有直接言語的沖突了。
尤二姐值得可憐嗎?
作者:木心
一直以來,尤二姐是以一個弱女子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尤其是進入賈府后,面對鳳姐這樣的強敵,雖懷上男胎之后,卻被逼的吞金自盡。
這樣的結果,的確值得大家同情,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此之前,尤三姐警告過她不是鳳姐的對手,然后她依然天真的選擇進賈府,自然而然也就到了鳳姐的眼皮子底下。
當初,她背棄張華,無疑是嫌棄張家窮困潦倒,把賈璉那樣的公侯子弟,當成夢寐以求的歸處。雖然這無可厚非,但是她是背叛在先。
想成為二奶奶,也必須有能當二奶奶的本事。
她沒有堅強的娘家后盾,也沒有成功的抓住賈鏈的心,面對鳳姐的迫害,也沒有絕地反抗,似乎是有一點逆來順受,這樣的結果只剩下死。
倘若她是個清清白白的人,或者即便有污點但想改過自新,找一個尋常人家過日子,結局也也許會很幸福。
寧府的太極高手
作者:艾米
尤氏是寧國府的女主人,卻只是賈珍的繼室。那么,尤氏的娘家要么半道中落,要么本就不堪了。而且,其父續娶更加沒有什么地位尤老娘,還帶著尤二姐,尤三姐,也是一大證明。
沒有了高貴的身份,在賈府,尤氏自然難以風光,平生不敢輕言語,被眾人冠上了鋸了嘴子的葫蘆的美名。
賈璉偷娶尤二姐,王熙鳳知道后大鬧寧國府,把尤氏揉搓成一個面團兒,衣服上全是眼淚鼻涕。罵尤氏不中用,賈珍等才敢胡鬧,說她只會瞎小心應賢良。
看其情況,似乎也確實如此。但是,尤氏真像鳳姐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嗎?
寧府梅花開了,邀請榮府女眷賞梅小聚。這是一個何等用心的女主人。
秦鐘來寧府返家。尤氏問誰送小秦相公,管事的派了焦大。尤氏可不想惹焦大。焦大吃酒,胡亂罵咧咧,尤氏都裝著無事,反責為何派焦大。焦大是賈府的功臣奴才,無論怎樣,尤氏都忍了。
尤氏體恤下人,焦大罵爬灰,尤氏情何以堪,但尤氏都忍了。體恤下人,不是軟弱。尤氏只當那是醉漢口中的胡言亂語。
秦鐘和附學的金榮起了爭執,金榮是璜大奶奶的娘家侄兒。璜大奶奶怒上心頭要去寧府替侄兒討一個說法。見了尤氏,尤氏說秦鐘不懂事,向姐姐說了學堂里的事,又說了可卿的病,璜大奶奶早嚇得不敢理論,憤怒為逢迎了。
秦可卿,寧府的長孫媳,又是賈母口中第一得意的重孫媳婦,死了,賈珍喊著盡其所有、著勁操辦。
辦白事可不比紅事,更復雜更亂,里外都需要人照應,可尤氏卻撂了挑子,稱病不起。這何嘗又不是她對賈珍湖作為非的一種示威:你賈珍胡搞不遮臉,我還為你爭什么臉面。
面對這一切,尤氏又何嘗軟弱。她綿面藏針,以柔克剛,打了一次次的太極。
賈敬為躲賈府的一團亂事,獨自躲在玄真觀修行,除下除夕祭祖,概不回家。當家人慌慌張張跑到榮府報與尤氏,賈敬歸天,我們看尤氏如何表現:
尤氏驚聞噩耗,一時又競沒個著己的男子來,未免心底忙亂。但尤氏并未真的驚慌失措,而是迅速冷靜了下來。
首先,她忙卸了妝飾,立刻名人把觀里的那些道士給鎖了起來,等賈政回來問詢,以防萬一。
接著,她又親自出城,在男人堆里主持入殮等喪事。她沉著果斷,處理事情有條不紊,賈政回來贊不絕口。
鳳姐生日,賈母提議湊份子熱鬧,由尤氏打理。鳳姐討好賈母,替李紈出了份子錢,為人處世,表現得滴水不漏。尤氏因此打趣鳳姐做人不能太滿。
銀子送與尤氏,尤氏知鳳姐花花腸子,并未出李紈的份子錢,便也把平兒的銀子退還給了平兒;鳳姐有意拉出周、趙兩位姨娘,尤氏果斷地退了兩位姨娘的份子錢。可見尤氏的手腕并不低與王熙鳳,她更不怕王熙鳳。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只不過是寧國府理虧,尤氏只得以柔克剛;況且,王熙鳳那么鬧,也鬧不成什么名堂,尤氏要真是針尖對麥芒,那才是她無能。
查抄大觀園后,惜春要尤氏帶走入畫,與寧國府徹底劃清界限,尤氏十分無辜,卻一忍再忍,忍了這口氣。這當然也不是尤氏的懦弱,體現的全是她的一顆懷柔之心。
尤氏就是這么樣識大體明大理,該伶俐時伶俐,該決斷時決斷,該忍時忍,決不是鋸了嘴子的葫蘆。
劉姥姥勸女婿
作者:fish
紅書中劉姥姥是鄉間的一個農婦。她的女婿為著兒女有人照看,接了寡居的她來同住。女兒女婿以務農為業,靠天吃飯,風調雨順了才能保住收成。
這一天,秋盡冬初,冬事未辦,女婿憂虙,便借酒撒氣。劉姥姥正言勸誡,一番話下來,女婿沒得話說。
來看一下,劉姥姥是怎樣勸誡女婿的。
首先,指出現實,撥正心態。
"咱們村莊人,那一個不是老老誠誠的,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你皆因年小的時候,托著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成個什么男子漢大丈夫呢!"
多大碗吃多大的飯,既然只靠幾畝薄田度日,那么就該知道,薄田長不出金子,經不起胡吃海喝的日子,過生活能省還得省。如果吃喝慣了,不懂儉省,也就不要怪當下捉襟見肘,無錢置辦冬事了。而且,男子漢大丈夫當有點胸懷,別沒錢就沖家中婦媷撒氣。
其二,點燃希望,激揚斗志。
"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在家跳蹋會子也不中用。"
劉姥姥眼里,雖然眼前手上無錢,但放眼四方,城里有,可尋了來。讀到此,腦袋里閃過一句口號,"打土豪,分田地",禁不住贊嘆,劉姥姥一芥村野農婦,竟然有如此格局。這天下的萬事萬物,莫不在流轉變幻中,人們都易被眼前局限,以為事物都是靜態不變的。
她這幾句話說出,女婿生受刺激,尋錢的斗志被激昂起來,但苦于沒有門道。
破后需有立,于是,劉姥姥開始了她此番的正解。
其三,出謀劃策,責不旁貸。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初,女婿祖上是和金陵王家連了宗的,二十年前走動密切,承蒙了他家的照顧。只是后來,不來往而遠疏了他們。
金陵王家是富貴大家,與同為四大家的賈家聯姻。他們于平民小戶而言,如駱駝和螻蟻,財富有天壤之別。
往這些有錢人的家里多走動走動,若他們撥出一毛,也可夠莊戶人支撐一陣子了。
原來,劉姥姥計策是打秋風。打秋風是自古以來一種社會現象,多指假借各種名義或關系向人索取財物。打秋風有促使不同階層往來、財富由高向低流動的社會功能。
女婿的心被生生撥動了,既然能找來錢使,為何不一試呢?于是他央求劉姥姥打打前陣,與這大富之家走動走動。
劉姥姥體諒女兒女婿不好出面,便應允了下來。"你又是個男人,又這樣個嘴臉,自然去不得,我們姑娘年輕媳婦子,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自此,這位大字不識的村野農婦開始了她的豪門之旅。她以智慧、隱忍與貴族和奴才們周旋,以善良、厚道敲開了他們的心門,為自己及家人尋來了財物。她受恩、施恩,付出真情,送出溫暖。她使人們相信,漫漫人生旅途,始終有一盞人性之燈不至于被現實的黑暗熄滅。
黛玉兩回葬花,心境亦不同
作者:雨打梨花深閉門
黛玉葬花,無疑是紅樓夢中的一大焦點。人們因為葬花吟,深深的同情著黛玉的命運。
可是,黛玉葬花,每次均會這么悲悲戚戚嗎?她那樣的葬著花兒,就不怕花兒也為她傷心得掉下眼淚嗎?
不用過多的追問,這就是人們對于黛玉的一大誤解了。除了有許多人因此而同情她,還有許多人因此而指責她,甚至是嬉笑。
面對于此,曹公當然也會痛心——為什么大家不追尋黛玉葬花的精神實質,卻要去嘲笑一個人的憂傷。我們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在每一年的時間里,沒有過絲毫傷感過呢?
千古絕唱葬花吟,只不過黛玉生命里一次憂傷的結晶。她的葬花,指向的是那種積極的意義。黛玉的第一次葬花,作者就為我們作出了深刻的詮釋。
第一次葬花,黛玉與寶玉巧遇。那時,寶玉將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埋葬在水里。飛花逐水流,流淌的是寶玉那淡淡的愁緒,及其她對于美好生命的憐惜之情。
有人如此惜花護花,黛玉見了當然感動。她就輕輕地走在寶玉身邊。了解寶玉的心思,解決寶玉的疑難。因為寶玉那個時候,雖然也撂了一些花在水里,但是他卻在突然間躊躇了。想他也是不想把那些花兒都扔進水里吧。這樣,那些落花不僅找不到生命最后的著落,看著花瓣一片片飄走,更加令人傷感。
來到寶玉身邊,黛玉立馬就一語道出了寶玉心病,黛玉說: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又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又一個花冢,如今把它掃了,裝在絹袋里,拿土埋了,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寶玉頓時茅塞頓開,喜不自勝。立刻對黛玉的做法表示附和,知音相逢,就這么樣的勝卻人間無數。
只是寶玉高興過了頭,把懷里的《會真記》給掉了出來,黛玉眼尖,一下子就看出了寶玉心底有鬼。
她立馬就要取過去看時,寶玉雖有所遮掩,但他畢竟相信黛玉,對黛玉說:“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不要告訴別人去,真真好文章,你要看了,連飯都不想吃了呢!”
黛玉拿過來,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就把16出俱已看完,只覺余香滿口,之管出神。寶玉也有些忘乎所以了,她飽含深情對著黛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黛玉作為一個女孩子,應有著矜持,寶玉如此說,也等于是褻瀆了她,二人未免又小鬧了一場。然后,還是一起把花埋了。黛玉一個人回來時,聽到梨香院里傳出來的劇中的妙詞佳句,依然銷魂不已。
這里黛玉就將寶黛愛情之美了,作者第一次將它詮釋到極致。這里引入《會真記》,也是在贊嘆寶黛愛情,像劇中一樣的美好純真。只是會真記是以悲劇結尾,同時也暗示了這份愛情悲涼解決。這樣,也就有了第二次的葬花。
第二回的葬花,花落花飛,片片落紅,雖隔時不多,但在黛玉心底,卻似乎是物是人非矣。
昨晚去怡紅院,丫頭們拒不開門,黛玉又聞得屋子里傳出寶釵笑聲,立馬就觸發了她客居他鄉傷心點,因此悲傷得欲罷不能。
想想,六歲時入了賈府,孤身一人,父母雙亡,身邊有沒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婚姻之事又無人替她做主。她的命運,就如同滿地的落花,漂泊無依,卻無人前來愛惜。
唯有自我珍重,將花兒幻身自己,將自己看作花兒,一抔凈土掩風流,也讓內心的痛苦隨土而化。
這也就是黛玉兩次葬花心路歷程,第一次,她對愛情充滿了夢想,充滿了希望。第二次,去而只能在悲涼中哀婉著自己的身世。
最終,“花落人亡兩不知”,寶玉只能那樣無助地撕心裂肺地叫喚,卻終也不能夠喚回那早已離他而去的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