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平
父母辛苦一生,為兒女的成長遮風擋雨,耗盡了心血精力;老了之后身體如僵蟲之軀,原本以為遲暮之年依靠子女為拐杖安享晚年,卻往往事與愿違,不遂人意。
其實文章揭露出來的都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隱藏著的是更多老年人生活的心酸,面對不如意的晚年很多的老人都選擇了默忍。
所以要提高晚年生活的質量,還是要提前作好退休后的打算。
1??
林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
老伴在的時候,林老兩夫妻住在老屋。后來老伴過世,老屋拆遷,林老就把補償款平分給兩個兒子,輪流住在兒子家里。
林老的想法非常簡單,他覺得這種無私的大愛能換來兒子和兒媳婦無微不至的關愛。
愿景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小到大孩子都是索取的一方,認為父母的辛苦付出理所當然。
因此如果人老了,褪去了人生要強的光環之后一旦變成了子女的累贅負擔;再加上許多的老年病纏身,甚至生活無法自理,久而久之就會招來子女的輕慢。
林老的晚年生活就遇到了這樣的養老危機。
剛開始林老能自理幫忙帶孫子還好,后來半癱臥床,久了,兒子和兒媳婦端屎端尿的服侍起來都表現出厭倦不耐煩。
一次林老無意中聽到了兒媳婦和兒子之間的對話,更覺得鬧心。
兒媳婦:"你爸給的退休金連他吃藥的費用都不夠,而且我們忙完了工作又要照料老人,每天都轉得像個陀螺。"
兒子:"熬一熬吧,那可是我們的父母啊。"
兒媳婦:"這樣的日子真的讓人心累憔悴。"
……
林老心生感慨:人老了,還是盡量多留點余糧好啊,兒女忙碌不過來,可以請個保姆或者去養老院,這樣也不會讓子女左右為難,拖累Ta們的生活。
所以照顧好自己,規劃好晚年生活,不要完全依賴子女,被動的養老,不如更多的靠自己。
2??
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理應跪乳反哺。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待,奉養雙親不忘初心,但把初心撕裂成一地雞毛的往往是殘酷的生活。
因為生活看似一粒塵埃,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座山壓垮了許多人的倫理道德,包括那個埋母親的兒子。
很多的人就像我一樣背著生活的那座山,不敢拿出很多的時間陪伴著父母慢慢變老,為了房子車子子女的教育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去照顧雙親。父親去世后,母親還是一個人住在老屋。
好在母親身體不錯,自己種點地,也有點兒存款可以應急,在我買房的時候我以為她會資助我,但是母親卻給自己買了養老保險,這讓我很不理解。
而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她這樣做正是在幫助我,減輕以后養老帶給我的壓力。
所有人都會老,終將有一天到達人生的暮年。?
老人本該期待兒女,但完全靠子女防老仿佛只是一個神話。因為曾經是最幸福的孩子,如今卻要成為最受苦的大人,“房奴”、“車奴”、“孩奴”的重重壓力已經折磨得Ta們喘不過氣,如果再背負上新的壓力—“養老奴”;生活就左支右絀,窮于應付。
生活就是一面魔鏡,會放大或者扭曲人性,所以在步入暮年之前,最好還是積攢好養老的積蓄,不要完全依賴子女。
3??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劃生育下第一代子女婚育潮的到來,"421"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成為一種主流傾向;再加上房價的高企,物價的攀升,貨幣的貶值,家庭功能的式微和親情的松散,人心的浮躁和功利趨緊,居家養老不再是老年生活的首選。
于是社區養老和服務機構養老便運營而生,或者三者結合,共同承擔,這樣也不乏關愛的親情。
前提是你必須在青年或者中年的時候就要預存下養老儲備,不要甩鍋給孩子增加Ta們的負擔。
而且現在的孩子還沒有走出社會,就從緊張學業和父母忙碌的身影里耳濡目染了生活的緊迫和壓力。
小鄧是70后,生有兩個女孩是00后,大的一個讀高三,有次小鄧試探著和女兒開玩笑。
"囡囡,媽和爸老了與你們住一起。"
"媽,那個時候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也不可能放棄工作專門侍候您二老,到那時把您們送到養老院吧。"
小鄧一時語塞沉默,竟有點接受不了。
思前想后好幾天才慢慢釋然,經過此番對話,養老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當人老了,身體不再強大,不要因為養老的困境而把親情的溫暖消磨殆盡,靠人不如靠自己。
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有溫暖的吸引力。
本來小鄧打算再買一套房,百年之后一個女兒留一套,至此改變了主意。立馬把在外地上班時買的社保轉回了老家,一下子補交了十年的養老保險,并且也鼓動老公在上班的工廠里買了一份社保。
小鄧從此心里踏實了許多,再也不用為養老的問題糾結擔心。
4
幼小的孩子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一哭一笑都牽動著我們的神經;而我們老了,未必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Ta們長大后在快時光里奔跑,我們老了在慢時光里看夕陽晚霞;所以這時候不給Ta們的生活添堵,就是給予Ta們莫大的幫助。
雖然陪伴孩子的成長是喜憂參半痛并快樂的的過程,但也不要期望著這種艱辛的付出有同等的回報。正因為感同身受了生活的艱辛不易,當子女挑起了生活的負擔,慈愛的父母們才不忍心再增加Ta們的壓力。
但遲暮垂耄之時,猶如在冬季不能覓食的螞蟻,所以在豐盈之歲月要準備人生冬天的物資,今天的"自私",就是對子女明天生活壓力的松綁。
從完全依賴子女"喂養"式的防老,到半獨立的養老,老年的生活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