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歸途如虹
《紅樓夢》是章回小說,對于章回小說來說,回目是非常重要的。回目不僅可以概括情節(jié),也可以體現(xiàn)作家的態(tài)度,是我們分析創(chuàng)作主旨的重要文本資料。
《紅樓夢》有很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回目都不盡相同。比如第三回的回目,不同的版本就不一樣。大家比較認(rèn)可的一個是“賈雨村夤緣復(fù)舊職,林黛玉拋父進(jìn)京都”。但是也有人不喜歡這個回目,覺得這個“拋”字不好。他們覺得林黛玉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上京投奔賈母的,不是主動拋棄了自己的父親。不過,我卻覺得,這個“拋”字根本不能說明林黛玉對父親薄情,反而能夠體現(xiàn)出林黛玉在母親去世后,又和父親暫別時那種肝腸寸斷的心情。她覺得,雖然只是暫別,卻如同永別,心里面有萬分不舍,卻只能聽從父命,到外祖母家暫住。她以為父親會有朝一日把自己接回林家,結(jié)果,父親也英年早逝,林黛玉只好寄人籬下。因此,第三回回目里的“拋”字,正如第五回賈探春《分骨肉》曲子里的“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里的“拋”字,有一字千鈞的筆力。
《紅樓夢》庚辰本里,第十九回沒有回目,說明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某個階段,并沒有為第十九回構(gòu)思好回目。乙卯本、甲辰本等版本里就有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個回目給人一種比較香艷的感覺。
很多《紅樓夢》的注本都聲稱,曹雪芹是把襲人比作楊玉環(huán)。因為李隆基曾經(jīng)把楊貴妃贊美為自己身邊的解語花。我對這個說法是存疑的。襲人是希望賈寶玉改過,就算不能真的好好讀書,也裝出一副喜歡讀書的樣子,也不可毀僧謗道,不可調(diào)脂弄粉,也不要再說不吉利的話。襲人這是希望賈寶玉能夠上進(jìn),是為了賈寶玉好。
但是我們翻遍史料,也找不到任何一條有關(guān)楊貴妃勸唐玄宗勤政的例子。相反,唐玄宗冊封了楊貴妃之后,就越來越沉迷美色,越來越不愿意打理朝政了。正如《長恨歌》里寫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所以,說襲人像楊玉環(huán)那是不準(zhǔn)確的。
我覺得這個回目和襲人的名字有關(guān)。襲人原名花珍珠,賈寶玉根據(jù)陸游的詩句“花氣襲人知晝暖”改為了花襲人。所以,“花解語”的意思就是襲人是一個很有眼力見兒的人,善解人意。她利用賈寶玉的心理弱點,達(dá)到了讓賈寶玉答應(yīng)自己改過的目的。襲人知道,賈寶玉喜聚不喜散,所以騙賈寶玉自己答應(yīng)了哥哥嫂子,讓他們把自己贖回去。賈寶玉舍不得襲人離開,就答應(yīng)襲人改過。
不過,賈寶玉只是口頭上答應(yīng),行動上依舊我行我素。第二天,他就去找林黛玉聊天了。
至于“玉生香”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林黛玉雖然沒有吃過“冷香丸”,卻帶有一股體香,賈寶玉聞過之后,覺得心神蕩漾,就把林黛玉比作香芋,香芋諧音“香玉”,所以,林黛玉就是真正的“香玉”。
《紅樓夢》里最讓人費解的回目應(yīng)該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好理解,就是講的晴雯撕扇子這件事。但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就讓人費解了。這個回目之所以讓人費解,就是因為《紅樓夢》未完成,所以我們不知道這個伏筆有什么內(nèi)涵。
脂硯齋的批語是:“后數(shù)十回若蘭在射圃所屬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于此回中。”
這則批語因為沒有原文,所以讓人費解。衛(wèi)若蘭是不是第五回《樂中悲》曲子里說的“才貌仙郎”?衛(wèi)若蘭是如何得到賈寶玉的金麒麟的?衛(wèi)若蘭射圃的目的是什么?我們都不得而知。
我個人覺得,衛(wèi)若蘭不是“才貌仙郎”。因為脂硯齋是在這一段文稿被借閱者迷失之后,才寫下這則批語的。而且,脂硯齋根本沒有說史湘云嫁給了衛(wèi)若蘭。而且,衛(wèi)若蘭在前八十回里存在感相當(dāng)?shù)停褪废嬖埔矝]有任何交集。
關(guān)鍵是,“白首雙星”是指什么呢?是牛郎織女星嗎?可是,牛郎織女一年還能見一次,史湘云守寡后應(yīng)該是根本就見不到夫君了。所以,我覺得“雙星”是杜甫詩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里的參商二星。而白首更不可能是指白頭偕老,因為第五回里的“湘江水逝楚云飛”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告訴我們,史湘云年紀(jì)輕輕就守寡了。所以我覺得“白首”是“白首同所歸”的意思。這個典故出自《金谷詩集》,就是同歸于盡的意思。林黛玉的《綠珠》里也有“更有同歸慰寂寥”。
當(dāng)然,我這也是猜測,僅供參考。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是“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這個回目很好。非常能夠體現(xiàn)《紅樓夢》的頌女主題。畢竟,賈探春和薛寶釵都是才貌雙全,見識不俗的女中豪杰,是曹雪芹筆下不讓須眉的巾幗。
曹雪芹非常欣賞賈探春和薛寶釵。他覺得賈探春是一個很有洞察力的人,是一個很聰慧,敏銳的人。她在大觀園里進(jìn)行經(jīng)濟(jì)改革,開源節(jié)流,是“興利除弊”的舉措。而薛寶釵則是一個深明大義,善于審時度勢的人。她的人生原則是利人利己,她給那些老婆子財政上的恩惠,對她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她們感恩戴德,同心同德。雖然后來,因為一些原因,改革半途而廢,但是這不是她們兩個人的錯。
曹雪芹覺得賈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薛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這都是很高的評價。
《紅樓夢》里發(fā)人深省的回目還有很多,限于篇幅,就只舉這幾個例子。總而言之,《紅樓夢》里的回目還是比較耐人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