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歸途如虹
賈寶玉有一句名言:“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可是,賈寶玉還是有幾個不錯的男性朋友的。
第一個是秦鐘,秦鐘是秦可卿的弟弟。他“較寶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舉止風流,似在寶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按照現在的話說,秦鐘和賈寶玉都是有中性氣質的奶油小生。賈寶玉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對秦鐘的第一印象很好,甚至在秦鐘面前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可是,我覺得,和秦鐘的交往屬于賈寶玉年輕不懂事,交友不慎。他和秦鐘一起去上學,結果不僅什么都沒有學到,反而和金榮鬧了一場,不歡而散;秦鐘在其名義上的姐姐秦可卿去世之后,不僅絲毫不傷心,還一心想著如何滿足自己的色欲,一會兒對農村的二丫頭感興趣,一會兒和水月庵里的智能兒調情,可謂少年風流,浪蕩不羈,結果是自己得了一場病,還把父親也氣死了,害得智能兒下落不明;秦鐘臨死之前已經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了,所以勸賈寶玉痛改前非,立志功名。可見,秦鐘根本不是賈寶玉的知己,他的精神境界和賈寶玉差很多。賈寶玉是真清高,秦鐘是假斯文。賈寶玉是真情種,秦鐘是假情種。賈寶玉是對女性溫柔體貼,秦鐘對女性只有占有欲。
第二個是北靜王。北靜王和賈寶玉是在秦可卿出殯的路上見面的,兩個人都給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賈寶玉向來厭惡官場中人,對皇親國戚也沒有什么好感,她姐姐當了娘娘,他也沒有任何反應,既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可是,賈寶玉卻覺得北靜王很好。為什么呢?因為北靜王“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而且“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可見,賈寶玉欣賞的,還是北靜王俊美的面容,儒雅灑脫的氣質。在賈寶玉看來,北靜王和一般的王爺不同,不仗勢欺人,反而慷慨大度。
北靜王對賈寶玉很好,覺得賈寶玉“言語清楚,談吐有致”且一表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將來會“雛鳳清于老鳳聲”,因此不僅把皇帝御賜的鹡鸰香串送給了賈寶玉,還邀請賈寶玉去王府做客,講談學問。賈寶玉把鹡鸰香串轉送給林黛玉,結果林黛玉卻說這是“臭男人”拿過的,擲而不取。賈寶玉在一個雨夜里穿著北靜王送給他的蓑衣去看望林黛玉,林黛玉就打趣他像一個“漁翁”,賈寶玉希望林黛玉也有這樣一套蓑衣,結果林黛玉不要,說穿上這個像“漁婆”,說完就臉紅了。賈寶玉去祭奠金釧,也借口說是北靜王的一個妾去世了。
第三個人是蔣玉菡,他和賈寶玉是在馮紫英做東,給薛蟠還席的宴會上認識的。他藝名是琪官,是天下聞名的優伶,也就是戲子。賈寶玉覺得他溫柔嫵媚,且才藝不俗,就和他一見如故,將自己隨身攜帶的玉玨扇墜送給了他。可是,蔣玉菡不是一個一般的戲子,北靜王和忠順王都很喜歡他。北靜王把茜香國國王進貢的汗巾子賞賜給了蔣玉菡,忠順王更是覺得他謹慎老成,離不開他。因此,當忠順王發現蔣玉菡失蹤之后,就立刻派自己的心腹長史官去賈府要人。賈寶玉一開始為了不出賣朋友,矢口否認。可是,長史官說出了賈寶玉和琪官交換汗巾子的事情,賈寶玉知道瞞不下去了,又擔心長史官說出別的事情來,就只好說出琪官在紫檀堡置辦房舍的事情。賈寶玉為此挨了一頓打,林黛玉哭腫了眼睛,勸他從此改了,賈寶玉卻說為了這些人死也甘愿,可見其重情重義。
第四個人是柳湘蓮,他是一個家道中落的人,讀書不成,性格瀟灑不羈,且俊美不凡。他和賈寶玉是至交,和賈寶玉一樣渴望自由。于是,柳湘蓮教訓了企圖霸占自己的薛蟠之后,就去行走江湖了。在路上,他救了薛蟠,和薛蟠化干戈為玉帛,結拜為兄弟。賈璉想把尤三姐介紹給薛蟠,柳湘蓮覺得女方過于主動,就找賈寶玉了解情況。賈寶玉一時失言,說尤三姐和尤二姐都是尤物,且和寧國府有瓜葛。于是,柳湘蓮誤會了尤三姐,去退親。尤三姐自刎而死,柳湘蓮心灰意冷,跟著跛足道人出家了。
以上這四個人,都有兩個共同點,那就是年輕俊美且性格比較瀟灑。除了秦鐘之外,另外三個都比較正直。所以,賈寶玉愿意和他們交往。賈寶玉和他們交往,并不違背自己的本心,因為他們不是須眉濁物,身上有一定程度的女性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