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反復(fù)撞擊乘客致死
凌晨2點,司機踩下油門,加速撞向一對男女。
兩人直接被撞飛,一個倒在路邊,一個倒在墻邊。
司機像惡魔一般,再次撞向男生,墻上的大理石也被撞得稀巴爛。
反復(fù)三次,最后男生五臟六腑都被撞碎,不治身亡。
這不是恐怖片的情節(jié),而是最近發(fā)生的真實故事。
3月14日,小張和女友剛打完牌,叫了輛滴滴回家。
他滴滴賬號綁定的手機卡,在父親手里。為了不影響父親休息,小張事先在平臺上給司機發(fā)消息,讓他不要打電話。
不知道是沒注意到信息還是怎樣,司機還是撥了幾通電話,把小張父親吵醒了。
小張上車后就開始抱怨,跟司機吵了起來,還嚷嚷著要投訴他。
司機覺得自己沒錯,就說“你要投訴就投訴”,接著把訂單取消了。
小張跟女友只好下車,可能實在氣不過,他就把手里還沒喝完的飲料瓶砸向司機的后備箱。
這一砸,直接觸怒了司機,才讓他起了殺心。
事件被曝光后,微博一片沸騰,網(wǎng)友們更是吵得不可開交。
有人說乘客理虧,如果不是他挑釁激怒司機,也不會招來殺身之禍。
也有人說司機就是瘋子,戾氣太重,再生氣也不應(yīng)該殺人。
事實上,這位司機駕齡19年,無犯罪前科,之前也從來沒被乘客投訴過。
與其說這是惡劣的故意殺人事件,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普通司機,凌晨還得奔波賺錢,在各種生活重壓下,情緒失控的沖動行為。
我不是在為殺人犯洗白,只是想說:
這本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劇,但兩個情緒在失控邊緣的人,突然就點燃了。
人在盛怒之下,真的什么都做得出來。
情緒失控,有多可怕?
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就像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
就在上周,東海航空某機長和乘務(wù)長,在飛行過程中互毆。
乘務(wù)長的手被打到骨折,機長的門牙也被打掉半顆。
要知道,這可是在萬米高空的客機上,事關(guān)全機乘客的安全。
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大打出手?
原來,當時頭等艙的旅客要上洗手間,但恰好機長正在里面。乘務(wù)長就讓旅客先回座位,可旅客并沒有理睬。
機長出來看到站在門外的旅客,就責怪乘務(wù)長工作不到位,影響飛行安全,兩人就開始互罵。
為這點小事互毆,情緒確實發(fā)泄了,可代價呢?
兩人終身停飛。
要知道,從航空學校畢業(yè)到成為機長,至少需要經(jīng)過6年的專業(yè)訓練,成本大約500萬。
可現(xiàn)在呢?就因為一時沖動,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值得嗎?
當我們被憤怒蒙蔽雙眼,是真的會失去理智。
今年2月,福建某出租車司機遭到乘客辱罵挑釁,突然情緒失控,發(fā)了瘋似的往江里沖,想跟乘客同歸于盡。
他先是反復(fù)撞擊江邊的護欄,想撞破護欄沖進江里,但沒撞破。
接著,發(fā)現(xiàn)對方逃跑后,他掉頭追撞,又被路面的限行石擋住了去向。
他只好怒氣沖沖地下車,拿著水果刀和千斤頂,追著乘客捅。
這一次次想置對方于死地的操作,看得人心驚膽戰(zhàn)。
日常生活中,跟人有摩擦很正常,吵架也是常有的事,各讓一步就是了。
但不懂得控制情緒的人,一被激怒就像紅了眼的野獸,做出各種極端的行為。
之前網(wǎng)上還流傳過一個視頻。
在福建泉州,外賣員在餐館等餐,眼看著配送時間越來越近,他有點急躁:“73和75號還要多久?”
當時是用餐高峰,店員忙得不行,沒好氣地回答:“你大聲有什么用?”
這句話,點燃了外賣員的怒火。
他直接把臺面打包好的飯菜全部打翻在地上。
店員氣得不行,操著一大口漏勺沖出來,瘋狂地踹打外賣員。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
對外賣員而言,送餐晚可能就得被顧客差評;而店家,被打翻的飯菜還得重做,耗時耗錢。
這些都是壓垮情緒的最后一根稻草。
類似的慘案,還在不斷上演。
3月6日,洛陽一對夫妻為瑣事吵架,越吵越兇,丈夫突然情緒上頭。
他用拳腳和木棍瘋狂捶打妻子的胸部和腹部,妻子從沙發(fā)重重地摔到地面。
接著他又跨坐在妻子身上,用力地掐住她的脖子,直至她失去知覺,才解氣地走了。
第二天醒來,他發(fā)現(xiàn)躺在地板的妻子,已經(jīng)沒有了呼吸。
3月12日,在湖北咸寧,一男子跟女友吵架后,突然逆向沖向車流。
當時恰好是下班高峰期,他迎面就被一輛車撞飛。
我想說,戀愛吵架多大點事,至于要死要活的嗎?
每個人都會有負能量,當負面情緒積壓到極限時,就很可能爆發(fā)。
一旦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輕則發(fā)瘋,重則送命。
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情緒穩(wěn)定,是成年人的頂級實力
發(fā)泄情緒是本能,但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成年后,你要學會把壞情緒調(diào)成靜音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講過一個關(guān)于情緒的故事。
卡斯丁洗漱的時候,把手表摘下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它被淋濕,好心把表放到了餐桌上。
可兒子吃早餐時,不小心把表碰到地上摔壞了。
心疼手表的卡斯丁,狠狠地揍了孩子,又黑著臉跟妻子對罵了半天,怒氣沖沖地上班去了。
快到公司,卡斯丁發(fā)現(xiàn)忘拿公文包,而且鑰匙也在包里,他只好叫妻子回家開門。
妻子匆匆忙忙趕回家的路上,撞翻了路邊的水果攤,被老板拉著不給走,她賠了一大筆錢才擺脫。
最后,卡斯丁因為遲到,被上司嚴厲批評;妻子因為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本來有望奪冠的棒球賽,因為狀態(tài)不好,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手表被摔本來只是小事,可壞情緒卻影響了他們一整天的狀態(tài)。
這就是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你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yīng)所決定。
也就是說,你只有控制好情緒,才能避免壞情緒帶來的連鎖反應(yīng)。
就像在非洲大草原,野馬被蝙蝠吸血后往往都會死亡。
不是因為蝙蝠有毒,也不是野馬失血過多,而是野馬被咬后會瘋狂奔跑,試圖擺脫蝙蝠,最后被活活累死。
其實,壓垮我們的并不是事情,而是情緒。
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成功的人,都非常善于控制情緒。
像今日頭條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
他的朋友都說,在他身上,永遠看不到消極的情緒。
就連當年被多家媒體起訴侵權(quán),他都始終沉著冷靜。
成年人的情緒控制能力,既是實力,也是格局。
竇文濤曾經(jīng)說過:
我們總是因為一件事失眠輾轉(zhuǎn),但其實睡醒起來,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
當時你覺得像千斤頂重的壓力,其實只是你把它想得特別重而已。
等情緒過去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那都不是事兒。
如果你總是透過滿是灰塵的玻璃看風景,那看到的自然是骯臟不堪。
如果你總是被情緒帶跑,那你注定活得一團糟。
與其陷在情緒的泥淖中,不如把時間花在有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不會控制情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