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
文字|心生歡喜
圖片 | 網絡
一大早,小伙伴分享給我們一張圖片,是白茅根。小伙伴說,感覺好久沒見到它了,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她沒有留心去尋找。
很多東西,我們不去找,我們看不見,似乎在我們生活中消失了,包括那些童趣和那些幸福的感受。
其實,當我們偶然發現它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那份童趣,那份美好的感受依然在。
雖然時過境遷,依然有很多東西深藏在記憶之內,不去翻攪,很難覺察。
借小伙伴分享的白茅根,再跟大家普及下,這個古語稱為荑荻(ti di)。
在詩經《邶風靜女》里有云: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將古人生活歌謠匯成詩集,朗朗上口而流傳于世。
我們在字里行間感受那份古拙和大雅,古人生活的簡單和心性的無邪。這是詩經最美的地方,美在它展現了勞動人民那顆心,純凈而憨厚。
愛如一首歌,也像一首詩。有生活,有詩歌。人生無常是平常,與其草草結束,不如慎重開始。對自己的幸福負責,也是對愛的人負責。
這才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完美結合,更是一個人在世間生活的很好的一種巧妙平衡,恰如《詩經》,讓我們看到現實和浪漫光影交織的絢麗畫面。
《詩經》大雅,因思無邪。天地之間,陰和陽,我們聚合天地靈氣所生。生活就是充滿奇跡的禮物,譬如有情人心有相屬,行有所向。因男女愛慕,兩家和合,自成小家。
恰巧友人分享了他之于家的感受,特別喜歡文章里的幾句話——先使自己活下去,用活的更好,來代替活的詩意。
把對家的幸福和希望,通過自己成長來實現,這叫自強。把夢想用雙手來實現,是這個時代最美的詩。
理想和現實主義的兩者平衡就是——外有煙火氣,扎根于生活,汲取生命的滋養,是個徹頭徹尾的俗人;內有清凈氣,仰望天之寬闊,以詩歌抒發情懷,是個純真純凈的仙人。
身在谷,肯為愛就低,則為俗人。心在山,因明志慕高,則為仙人。
心為仙,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自由。身為俗,可腳踏實地,有行有止,自律。
四月伊始,萬象更新,宜懷初心,不疾不徐,慎始慎終,且行且惜。
四月一日,一直是我很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為在大一下學期我們興致勃勃選學了《電影賞析》這門課。
就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大學老師為了致敬張國榮,播放了他主演的一部電影,具體名字不表,內容不談。
只是我看完之后,整個人就不好了。整整四年,不敢在宿舍自己一個人待著,洗頭也要睜著眼睛。夢魘醒來,猶為心驚。影過心留,念過不空。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知道,所有我們經歷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直存在我們的身體記憶當中,會在某個因緣際會之時,被激發出來。
也讓我慎重選擇我所經歷的,選擇光明美好的面向,而非恐懼不安的面向。邪雖不能勝正,也需要人主動去選擇浩然正氣,而不是沉溺于萎靡困頓之場。
前幾天外出學習,我和小伙伴深夜外出尋人。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我們的腳步聲。她突然往后看了一下,說——別跟著我們。
恐懼的感覺從頭到腳澆灌下來,就像一股冷氣。我突然發現,原來這股能量是相互傳染的。
我趕緊定了定心性,笑著大聲對她說,你說什么啊,自己嚇唬自己!
但是看到她還是很害怕,于是我帶著她背誦起了功課——我們每天要讀的經典。越背誦心里越清明有力量,恐懼這個感覺就漸漸消失了,小伙伴的心也安定下來。
今天也有小伙伴問我,在學習傳統文化課程,卻被別人連連奚落——你自己有資格當老師?也不怕誤人子弟,犯了大錯?
今天也有同事問我,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繁重,有壓力更害怕工作出錯。
我明白那種恐懼的感覺,仿佛從后背升起,整個人的頭腦蒙了,充滿著害怕和不安,慌不擇路,就想做點什么來打發,讓這種感覺趕快消失。
如果無心覺察,我們其實真的不知道,這一天有多少恐懼流經自己,有多少決定是在恐懼的驅使下而做的?
生活如果沒有一份清醒的認知,很容易被這份感覺帶到溝里,除了讓自己受困,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不安,因為我們都是能量的管道。
前段時間認識了一個充滿著愛和無畏的女孩子,獨身去了西藏。
看到她的朋友圈,我忽然想起了有些報道,說是女孩子獨身出門會遇到壞人諸如此等。我明白是自己的恐懼心起,而這并非這個女孩子所經歷的。
于是,我跟她發信息,告訴她——我知道有些人的經歷并非全部,而我愿意用我的愛守護著她前行,祝愿她所遇皆天使,所求皆如愿。
倘若遭遇課題,那也是極為歡喜,因為這就是升級的關卡到了。
哪怕被風吹滅了燈光,也要堅守心中的螢火。無論我們經歷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我選擇不把消極的、負面的看法傳遞給別人。
過濾掉恐懼之后的那個愛,才是我們給到他人的禮物,這是愛的禮物。
我們很少意識到,我們其實如此的不安。雖有喜悅,也有惶恐,如同鐘擺,不在這一端,就是在那一端。一會兒興致勃勃,一會意興闌珊。一時間信心百倍,悠忽間又失望彷徨。
二元世界的體驗就是看起來涇渭分明,其實都是在左右、上下體驗,大部分經歷著灰色地帶。
在這種混沌的狀態中,我們經驗著各種紛繁復雜的感受,生生不息。
《道德經》有說,沒有高就沒有低,沒有好就沒有壞,沒有光明,無所謂黑暗。
抗拒一方就等于否定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毋庸置疑,你的否定讓你痛苦不堪。
一切的經歷在于——只有完整的經驗,我們就全然的成為合一。
合一始于分裂。始于兩極分為二元,終于兩極合為一體,這時候和諧在內心升起。
而內在的和諧就是一道明光,給外在的一切鍍了一層美好的色彩,熠熠生輝。
外在的世界是一面鏡子,照見內在的妍媸美丑。鏡子面前,事來了事,事過心空。
若見外相不平,必是內心失衡。若不徒外馳求,轉而調息身心,自然心內生輝,有容有度,有靜有慧。心有止息生定慧,行而隨機存妙有。
如此,內外交相輝映,豈不悅哉?
越過險峰,風景無人能及。走過坎坷,坦蕩自在人心。
舒服是留給懶人的,越來越喜歡這種折騰,這種分享,這種服務,這是我的喜悅所在。
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改變才能帶來改變。因為相信自己,才會變好。因為相信明天,才會努力。
愛是開放的、溫暖的、美好的,奔騰向上的能量,它讓花兒無懼開放,讓男女相知相愛,讓你我相遇相惜,讓萬物在天地守護下和諧美好。
而恐懼也是一種能量,是收縮的、下墜的、沉重的、追溯向下的能量,它會提醒我們,也會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然而,當我們恐懼這份恐懼的時候,這份保護就是一份枷鎖。
因為你的恐懼,這份枷鎖牢牢鎖住了你的勇氣、你的力量、你的信心、你的未來。
當生活中某些事激發起我們內在的恐懼之后,這時候轉而感激這事的出現,向內探尋——我害怕什么。
面對恐懼的感覺,不去否認,不去評判恐懼,選擇深深地理解和接納,選擇允許它流經并學會放下。
這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內在那份愛萌生,喜悅的能量充盈著身心,如同明光照耀一切。
真正的勇敢,從來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知變化無常,心有敬畏,亦不忘初心,堅毅前行。
縱然恐懼,亦能迎頭面對。所謂的恐懼,當你選擇面對的時候,悠忽消失不見。
黑暗怕光,恐懼怕愛。愿我們既可以正面對視我們的恐懼,也愿意因為愛,雖有恐懼依然無悔前行。
心中有愛,不能誤人子弟;心中有感恩,工作不能不敬業;心中有父母,不能不愛敬他人;心中有天地,內外自然和諧。
四月第一天,就讓我們堅持自己堅守的信念和價值觀——關于成長,關于愛,關于光明,關于善良......
同時因為愛而無畏,選擇放手成全,讓我們允許別人選擇他們想要的經驗。
慎重選擇自己腳下的路,同時也給到別人一份理解,允許他人經驗他們的人生,走他們要走的路,去選擇他們一生忠于自己內心的抉擇。
我們終將會活成一道光,攀越高峰,照亮前方。一步一程,讓我們懷揣美好,帶著愛前行。
讓我們一起成長,從內心迷茫無力的無意識選擇、盲從和跟隨,轉而內心堅定有力量的有意識選擇,并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百分百的責任,不抗拒,不畏懼,不追悔,不彷徨。
愿我們在生活中守中,守正,求少,求慢,求難,求拙,從當下開始,做好手頭的每一件小事,慢慢生出力量。
讓心中布滿陽光,愿你我可以借內心的光走出黑暗,重入光明之地。
四月,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因為你,因為我,這個世界才有這么多美好!
讓我們的靈魂在對與錯的中間那片空地,坐下來盡情暢談歡笑,喜樂一生,無懼無悔。
對不起 請原諒 謝謝你 我愛你
◆ ◆ ◆ ◆ ◆
分享我的心語
溫暖自己 陪伴生命 自助助他
好好愛世界 歡喜過一生
【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
“愛、真理和喜悅”
好好愛生活,無悔這一生
歡喜分享 感恩贊賞
—對不起 請原諒 謝謝你 我愛你—